September 3, 2022

在今天的聚會,神父承接上一課,延續教導《路加福音》第八章。

《路加福音》第八章的22-56節包括三個極具代表性的奇蹟:

「平息風浪」關於大自然的奇蹟 (路8:22-25)

「治好附魔的人」是驅魔的奇蹟 (路8:26-39)

「治好患血漏的婦人」及 「復活雅依洛的女兒」則是醫治病痛的奇蹟  (路8:40-56)

福音記載耶穌所行的奇蹟,大概分為以上三類。耶穌確實有權力控制大自然,驅走魔鬼,治癒病人及復生死人,因為祂是天主。

神父提醒我們在《路加福音》第四章,敘述耶穌回到納匝肋在會堂施教的重要性。耶穌在安息日進了會堂,誦讀《依撒意亞先知書》:「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19) 。耶穌行神蹟,是為了應驗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這證明聖神已臨在人間,天國的時間已到!

人類有病痛;盲、聾、啞和殘缺等等,是代表人並不完美,對比在《創世紀》描述在伊甸園生活的亞當和厄娃完全相反。天主創造原祖時,人類是沒有病痛、沒有死亡。可惜原祖受到「那握有死亡的權勢者──魔鬼」(希2:14) 的誘惑,吃了禁果,不服從天主而犯了罪,死亡也因罪進入了世界。耶穌行了以上的三個奇蹟,是要彰顯祂就是天主,以祂天主的權力扭轉局面,人的病痛得到痊癒。

大自然的奇蹟「平息風浪」:

有一天,耶穌和門徒上了船,對他們說:「我們渡到湖那邊去。」他們便開了船。正在航行時,他睡着了。忽然有狂風降到湖上,進入船中的水,使他們處於危險中。門徒們前來叫醒耶穌說:「老師!老師!我們要喪亡了!」他醒起來,叱責了狂風和波浪,風浪就止息平靜了。遂對他們說:「你們的信德在那裏?」他們又害怕又驚奇,彼此說:「這人到底是誰,因為他一出命,風和水也都服從他。」(路8:22-25)

從第一個奇蹟我們看到人性的軟弱,人是會受到大自然的影響如刮大風、地震、火山爆發、水災等,並且可能受到極大的威脅,甚至會失去生命。耶穌來臨,是要保護人類免受由大自然帶來的災害和死亡。

驅魔的奇蹟「治好附魔的人」:

「他們航行到革辣撒人的地方,就是加里肋亞的對面。耶穌一上了岸,迎面來了一個那城中附魔的人,他很久不穿衣服,也不住在家裏,而住在墳墓中。他一看見耶穌,就喊叫起來,跪伏在他前大聲說:「至高天主之子耶穌,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求你不要磨難我!」因為他曾命令邪魔從那人身上出去,原來邪魔已多次抓住他,他曾被鐵鏈和腳鐐捆縳起來,被看管着;他卻掙斷鎖鏈,被魔鬼趕到荒野中。耶穌問他說:「你叫什麼名字?」他說:「軍旅。」因為有許多魔鬼進入了他身內。魔鬼求耶穌,不要命令他們到深淵中去。在那裏有一大群豬在山上牧放着,魔鬼就懇求耶穌許他們進入那些豬內;耶穌准許了他們。於是,魔鬼從那人身上出去,進入豬內。那群豬就從山崖上直衝到湖裏淹死了。

放豬的看見發生的事,就逃去,到城裏和鄉間傳報開了。人就出來看那發生的事,來到耶穌前,發現脫離魔鬼的那人,穿着衣服,神智清醒,坐在耶穌跟前;他們就害怕起來。那些見過這事的人就對他們述說:那附魔的人怎樣被治好了。革辣撒四周所有的人民要求耶穌離開他們因為他們十分恐懼。他便上船回去。脫離魔鬼的那人祈求耶穌,要同耶穌在一起;但耶穌打發他回去,說:「你回家去罷,傳述天主為你作了何等大事!」他就去了,滿城傳揚耶穌為他作了何等大事。」(路8:26-39)

這個奇蹟亦指出人性的軟弱,不僅會受到魔鬼的影響,甚至被控制。這人雖然未死,卻附了魔及被邪靈完全控制,魔鬼把他帶到牠的大國 (墳墓) 生活,使他變成了一個不正常的人:不穿衣服、大聲喊叫,雖是活人卻沉溺在死亡中。

這段福音明確表達天國與魔鬼的國是截然相反,所以肯定會發生衝突。耶穌將天國帶到人間,魔鬼的大國一離開,這個人就痊癒了,穿上衣服回復正常, 因為他不再受魔鬼影響。耶穌准許魔鬼進入豬內,豬群就從山崖直衝到湖裏淹死了。神父指出,耶穌將天主創造完美的人性歸還這個人,這就像上主訓示梅瑟告訴亞郎祝福以民的第三個祝福:「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戶6:26)

神父重申猶太人的希伯來語 “Shalom” 除了包括「平安」的意思,還蘊藏健康、治癒的含義。

記得在《路加福音》第一章匝加利亞因為短暫成為啞巴而不能用言語祝福信眾,現在耶穌以行動賜給人祝福。

奇怪的是,那裡的人看見曾附魔的人神志清醒及穿上衣服,竟然害怕起來,他們甚至要求耶穌離開!雖然耶穌已經把魔鬼趕退,可是這些外邦人還是沒完全相信。

雖然耶穌在十字架上戰勝了死亡,但世上還有許多被魔鬼纏繞的心靈,因此世界上仍存在戰爭、衝突和爭端。為了讓我們明白,神父引用了《若望默示錄》:「他捉住了那龍,那古蛇,就是魔鬼──撒殫,把牠綑起來,共一千年之久;將牠拋到深淵裏,關起來,加上封條,免得牠再迷惑萬民,直到滿了一千年,此後應該釋放牠一個短時辰。及至一千年滿了,撒殫就要從監牢裏被釋放出來。他一出來便去迷惑地上四極的萬民」(默20:2-3,7-8) 。

革辣撒人被耶穌驅魔後,要求耶穌讓他跟隨。雖然耶穌沒允許他,但卻派遣他回到家鄉傳揚「天主」在他身上行的大事。這人去了,到處傳揚「耶穌」在他身上行的奇蹟,這表明他承認耶穌就是天主。

神父告訴我們要注意, 當耶穌在曠野四十天被魔鬼誘惑時,魔鬼還未認清耶穌是天主子,因此對耶穌說:「你若是天主子…」(路4:3)。但在這個驅魔的奇蹟,魔鬼一看見耶穌就大聲說:「至高天主之子耶穌」(路8:28)

門徒看到耶穌平息風浪,但仍然不知道耶穌是誰,這個被驅魔的人及魔鬼卻認出耶穌就是天主。對比門徒們還是疑惑和恐懼,反而這個被驅魔的外邦人,卻是第一個人承認耶穌是天主的人。

治癒病人和復生死人的奇蹟「治好患血漏的婦人」及 「復活雅依洛的女兒」:

「耶穌回來時,群眾就迎接他,因為眾人都在等候他。看,來了一個人,名叫雅依洛,這人是一個會堂長,他跪伏在耶穌腳前,求他到自己家中去,因為他有一個獨生女,約十二歲,快要死了。當耶穌去的時候,群眾都擁擠他。

有一個婦人,十二年來患血漏病,把全部家產都花在醫生身上,卻沒有一個能治好她。她來到耶穌後邊,摸了摸他的衣服繸頭,她的血漏立刻就止住了。耶穌說:「誰摸了我?」眾人都否認;伯多祿說:「老師,群眾都在擁擠着你!」耶穌卻說:「有人摸了我,因為我覺得有能力從我身上出去了。」那婦人看不能隱瞞,就戰戰兢兢地來跪伏在耶穌跟前,把自己摸他的原故和如何立刻病好的事,在眾百姓面前都說了出來。耶穌遂對他說:「女兒,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去罷!」

他還在說話時,有人從會堂長家裏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不必煩勞師傅了。」耶穌聽了,就對他說:「不要害怕,只管信,她必得救。」耶穌到了那家裏,除伯多祿、若望、雅各伯和女孩子的父母外,不讓任何人同他進去。眾人都在痛哭哀弔女孩子。他卻說:「不要哭泣!她並沒有死,只是睡着了。」那些明知她已死的人,就譏笑他。耶穌拿起她的手來,喊說:「女孩,起來!」她的靈魂回來了,她就立刻起來了。耶穌吩咐給她吃的。她的父母驚訝的出神。耶穌卻警告他們不要傳揚這事。」(路8:40-56)

以上的章節包括兩個奇蹟,神父問我們是否注意到經文像一個三明治,以「十二歲」的小女孩的故事開始和結束,中間是患血漏病「十二年」婦人的故事。這兩個奇蹟跟之前閱讀的章節的奇蹟有共通核心,同樣是人要面對死亡的威脅。

是甚麼拯救了她們?是耶穌帶來的祝福!耶穌降臨人間,就是要帶來祝福 – Shalom!

當仔細閱讀時,這兩個奇蹟其實有很多對立的地方。小女孩的父母祈求耶穌治愈女兒,可是在場的人不但不相信耶穌,而且還譏笑祂,但這並不妨礙耶穌復生小女孩。

血漏病婦人的奇蹟就較特別,她沒有求耶穌治癒,但她相信只要摸到耶穌就會痊癒。果然,當她一觸摸耶穌衣服的繸頭,疾病就立刻治癒,血漏立刻停止。她那份對耶穌的信賴、及承認耶穌是主的心,是不可置疑的。因此耶穌也稱讚她說:「女兒,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去罷!」(路8:48)

當婦人觸摸耶穌衣服的繸頭後,耶穌說:「有人摸了我,因為我覺得有能力從我身上出去了。」(路8:46) ── 聽起來好像有些能力從耶穌身上轉移到了那個婦人身上。

神父解釋一個來自舊約,特別是從《肋未紀》第十一章到第十五章的概念 ── 猶太人鑒定「潔」或「不潔」定義的依據。

根據《肋未紀》血就是生命:「因為肉軀的生命是在血內。因為一切肉軀的生命都繫於血。」(肋17:11,14) 。換句話說,留在體內的血液是寶貴的,是天主所賜,是神聖的,是生命可貴的東西。但當血液流往身體之外便變成不潔。好像患血漏病的婦女,她的血液流出身體以外,就被判斷為不潔。如果觸摸她或被她觸摸,也會變成不潔的人。對猶太人來說,不潔是會傳染給他人。

事實上,無論甚麼人體內的液體一旦流到體外便會變成不潔之物。神父舉例如唾液 (口水) 在口腔內有很多功用;幫助消化、保持口腔濕潤、和殺菌等。但當從口裡吐出就變成痰,就立刻變成不潔之物。

神父繼續給我們舉例:在猶太會堂大司祭是最神聖的一位,可是他的神聖不會因被觸摸或觸摸別人而轉移給人。即使聖人,我們可以從他們的善行中學習,但他們的神聖是不能轉移他人。

神聖是有界限的,界線是天主。在《若望福音》述說耶穌回答猶太人:「你們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猶太人就說:「這座聖殿建築了四十六年,你在三天之內就會重建起它來嗎?」但耶穌所提的聖所,是指他自己的身體。(若2:19-21)

因為天主是以自己的肖像創造人類,我們的身體也是天主的聖殿。「你們不知道,你們是天主的宮殿,天主聖神住在你們內嗎?」(格前 3:16)

耶穌是神聖的,因為祂是天主,而神聖只來自天主。任何從耶穌身體流出的都是神聖的,不會變成不潔,耶穌還與人分享祂的神聖。

以上三個奇蹟非常重要,因為都是與死亡有連繫。耶穌降臨人間,目的是為了拯救人類於死亡的枷鎖,也是為了應驗亞郎對以民的第三個祝福:「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戶6:26)

耶穌為人類帶來的 “Shalom” 不單是平安,更重大的意義是 integrated、wholeness、completeness;回歸創造之初的完美。

神父繼續講解《路加福音》第九章的兩個重點:耶穌兩次宣告祂必須死在十字架。

耶穌第一次宣稱自己必須死去:「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路9:22)

耶穌再次宣告祂的死亡:「你們應謹記這些話:人子將要被交於人手中。」(路9:44)

《路加福音》第九章中間的故事是關於門徒的身份、門徒的使命,及誰是門徒。

耶穌開始派遣門徒出外傳教:「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向他們說:「你們在路上甚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你們無論進了那一家,就住在那裏,直到從那裏離去。人若不接待你們,你們要離開那城,拂去你們腳上的塵土,作為反對他們的證據。」(路9:1-6)

然後我們閱讀若望的投訴和耶穌的回應:「若望說:「老師!我們曾看見一個人,因你的名字驅魔,就禁止了他,因為他不與我們同夥。」耶穌卻向他說:「不要禁止!因為誰不反對你們,就是傾向你們。」」 (路9:49-50)

耶穌指出人那一個人也是門徒,儼然那個革辣撒人一樣,雖然他不是十二宗徒之一,但他被耶穌驅魔後,和在十二宗徒出外傳教之前,他已經開始傳福音。 宗徒應該醒悟,第一個傳福音的人不是他們自己,而竟然是一個外邦人!

然後我們閱讀「伯多祿明認基督」:「有一天,耶穌獨自祈禱,門徒同他在一起。他問他們說:「眾人說我是誰?」他們回答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卻說是厄里亞;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位先知復活了。」他問他們說:「但你們說我是誰呢?」伯多祿回答說:「天主的受傅者。」但耶穌嚴厲囑咐他們,不要把這事告訴人」(路9:18-21)

在耶穌教導門徒他們的身份之後,耶穌通過提問來揭示祂的身份──默西亞!

神父指出以上的經文與以下的章節有聯繫:

「他們心中起了一個思想:誰是他們中最大的。耶穌看透了他們的心思,就領來一個小孩子,叫他立在自己身邊,對他們說:「誰若為了我的名字收留這個小孩子,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就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因為在你們眾人中最小的,這人纔是最大的。」 (路9:46-48)

在獲悉耶穌的身份之後,門徒開始彼此爭論他們中誰是最大。門徒熱愛權力,所以希望擁有耶穌的身份,成為耶穌的接班人。

其實在門徒爭論之前,耶穌已經教導他們必須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耶穌。

「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這人必能救得性命。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喪失了自己,或賠上自己,為他有甚麼益處呢?誰若以我和我的話為恥,將來人子在自己的光榮,和父及眾聖天使的光榮中降來時,也要以這人為恥。」 (路9:23-26)

耶穌對門徒的要求是要他們放棄一切跟隨祂,而這是與「治好附魔的兒童」有關。

從群眾中有一個人喊叫說:「師傅,求你憐視我的兒子,因為他是我的獨子;魔鬼一抓住他,便使他突然狂叫,使他痙攣至於吐沫,叫他筋疲力盡了,還是不肯離開他。我求了你的門徒把魔鬼逐出,他們卻不能。」耶穌回答說:「哎!無信而敗壞的世代!我同你們在一起,並容忍你們直到幾時呢?領你的兒子到這裏來罷!」當他走過來時,魔鬼還把他摔倒,使他痙攣。耶穌一叱責邪魔,就治好了孩子,把他交給了他的父親。眾人都驚訝天主的偉大。」(路9:37-43)

雖然路加沒有收錄門徒無法驅魔的細節,但在《馬爾谷福音》及《瑪竇福音》卻記錄了耶穌對門徒失敗的教導:

【但這類魔鬼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瑪17:21)

「這一類,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谷9:29)         

耶穌憤怒是因為門徒信德薄弱,沒有真心接受耶穌的教導,不願放棄一切,所以他們沒有能力驅魔。耶穌要求門徒必須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但他們不願意放下所有跟隨耶穌。

之後我們閱讀了《路加福音》第九章的重點 ──「耶穌顯聖容」

 「講了這些道理以後,大約過了八天,耶穌帶着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上山去祈禱。正當他祈禱時,他的面容改變,他的衣服潔白發光。忽然,有兩個人,即梅瑟和厄里亞,同他談話。他們出顯在光耀中,談論耶穌的去世,即他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伯多祿和同他在一起的,都昏昏欲睡。他們一醒,就看見他的光耀和在他旁侍立的兩個人。那二人正要離開時,伯多祿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裏真好!讓我們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他原來不知道說甚麼了。他說這話的時候,有一片雲彩遮蔽了他們。他們進入雲彩時,門徒們就害怕起來。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正有這聲音時,祇見耶穌獨自一人。在那些日子,他們都守了秘密,把所見的事一點也沒有告訴任何人。」(路9:28-36)

《路加福音》有別於另外兩部「對觀福音」。路加是唯一的聖史,在福音裡記述耶穌與梅瑟及厄里亞當時所討論的事:「他們出顯在光耀中,談論耶穌的去世,即他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路9:31)

神父解釋中文版聖經翻譯為「去世」這兩個字,在福音希臘原文意思其實是「出谷」── 耶穌前往耶路撒冷是為了「出谷」!耶穌必須行祂的「出谷」── 經歷這個世界之後重回天國。

梅瑟及厄里亞出現在耶穌顯聖容的時候,是因他們都與「出谷」有關。梅瑟是第一個行出谷的人,而厄里亞就是為準備第二個出谷道路的使者:「一切深谷要填滿,一切山岳丘陵要剷平,彎曲的要修直,崎嶇的要開成坦途!」(路3:5)

梅瑟及厄里亞所討論耶穌的「出谷」開始應驗:「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來到,他遂決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路9:51) 。

耶穌升天的日子快到了,因此祂轉面向着耶路撒冷。耶穌下定決心不回頭,這亦應驗了亞郎的第三個祝福:「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戶6:26)

耶穌就是雅威 ──上主,祂轉面向着耶路撒冷,為人類帶來永久的平安。耶穌的「出谷」是受苦、死亡、埋葬、復活、升天。透過這個「出谷」的過程,耶穌在升天時張開雙手祝福大家。為了給我們帶來平安,耶穌必須前往耶路撒冷行祂的「出谷」。

在耶穌顯聖容時:「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路9:35)。這與耶穌在約旦河受洗時情況是一樣的:「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路3:22)

神父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是誰的聲音從天上來?接著大家異口同聲,七嘴八舌說是天父,又有人說是聖神。可是神父回答:只是一把聲音。神父指出並不是一定是天父的聲音,因為聖經確是沒有記載。

神父教導要了解聖經必先了解猶太教,而猶太人相信最後一個先知是瑪拉基亞。先知是天主的發言人,在瑪拉基亞去世後,天主怎樣與以民繼續聯繫溝通?

直到今天猶太人仍然相信,在先知時代過去之後,天主派遣一個聲音 “Batkol” 繼續與他們溝通。猶太人相信這聲音是天主的啟示、是一個神聖的聲音,並不一定是天主或是聖神的聲音。他們相信當救世主來臨時,這聲音便會消失,因默西亞是天主的發言人。

猶太人這個概念與天主教完全不一樣,因為他們不相信耶穌是默西亞。我們全心全意相信耶穌是默西亞、是我們的救主。對我們來說,在耶穌顯聖容之後,我們不再聽到來自天上的聲音。雖然耶穌在世上的使命已完成,但祂一定會再來:「記住!我快要來。我隨身帶着報酬,要按照各人的行為還報各人。」(默22:12) 。

耶穌將臉轉向耶路撒冷後,做了一件不尋常的事,祂打發人到撒瑪黎雅準備住宿。在聖經時代,猶太人和撒瑪黎雅的關係惡劣。

「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來到,他遂決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便打發使者在他前面走;他們去了,進了撒瑪黎雅人的一個村莊,好為他準備住宿。人們卻不收留他,因為他是面朝耶路撒冷去的。雅各伯及若望兩個門徒見了,便說:「主,你願意我們叫火自天降下,焚毀他們嗎?」耶穌轉過身來斥責了他們。他們遂又到別的村莊去了。」(路9:51-56)

神父告訴我們要注意耶穌「轉過身」斥責門徒,路加強調耶穌的「轉身」 儼然亞郎的的第三個祝福:「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戶6:26)

耶穌派人到撒瑪黎雅準備道路,是顯示撒瑪黎雅人不是敵人。這裏記載的只是一個不歡迎耶穌及門徒的村莊,但這並不是代表全部的撒瑪黎雅人都憎恨猶太人。

路加重複說明不是每一個撒瑪黎雅人都是猶太人的敵人。在《路加福音》第十章,耶穌教導「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說明撒瑪黎雅人不是敵人。

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實在根深蒂固,除了新約的記載,在舊約也有敘述:「厄里亞回答五十夫長說:「如果我是天主的人,願火從天降下,吞噬你和你這五十人!」果然有火從天降下,吞噬了他和那五十人。」(列下1:10)

若望和雅各伯在心裡想,如果他們不能做耶穌的接班人,至少可以做厄里亞的接班人。耶穌斥責他們,因為他們仍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也不明白耶穌的身份及使命──耶穌必須前往耶路撒冷去,進行祂的「出谷」以後祝福人們。

這個撒瑪黎雅鄉村不接受耶穌及門徒,所以他們便轉向另一個地方。

「他們正走的時候,在路上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你不論往那裏去,我要跟隨你。」耶穌給他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又對另一個人說:「你跟隨我罷!」那人卻說:「主,請許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給他說:「任憑死人去埋葬自己的死人罷!至於你,你要去宣揚天主的國。」

又有一個人說:「主!我要跟隨你;但請許我先告別我的家人。」耶穌對他說:「手扶着犁而往後看的,不適於天主的國。」(路9:57-62)

以上章節帶出三個人物,第一個人和第三個人希望跟隨耶穌,而中間的人是耶穌主動召叫跟隨。

耶穌告訴第一個人,倘若選擇跟隨耶穌,必須放棄個人的安逸, 預想沒有收入、沒有穩定的生活、没有固定住所。換句話說,在人的角度是沒有安全感的生活。

耶穌對第三個人講話的重點是關係。跟隨耶穌是要毫無保留,務必放棄一切阻礙跟隨基督的人和事。耶穌說這個人的手還扶着犁,並且往後看,這表示這個人還是有所眷戀。

看起來像厄里亞尋找接班人的時候,厄里叟也要求先回家告別:「厄里亞於是從那裏起身,去找沙法特的兒子厄里叟。他正在耕田,在他面前有十二對牛,他自己趕着第十二對;厄里亞走過他身邊,將自己的外衣披在他身上。厄里叟丟下那些牛,追上厄里亞說:「請你讓我先回去和我的父母吻別,然後來跟隨你。」厄里亞對他說:「你去罷!要再回來!因為我應為你作的,已經作了。」厄里叟離開了厄里亞,回來牽出一對牛宰殺了,用駕馭牛的用具煮熟,分給眾人吃;然後他便起身跟隨厄里亞,作了他的侍從。」(列上19:19-21)

厄里叟把牛宰殺,把犁耙燒毁,還把牛肉分給他的工人,這證明厄里叟放棄一切,決心跟隨厄里亞。

因為門徒渴望得到權力,耶穌教訓他們,若想成為另一個偉大的厄里亞先知,必須願意背負自己的十字架,跟隨耶穌。

而中間的一個人是耶穌主動召叫的,他卻說要回家埋葬他的父親。其實是表示他要照顧他的父親,這也是大誡命中需要做的事。

耶穌的反應看起來很嚴厲,但耶穌不是教導人對父母不負責任。耶穌只是表明回應召叫是要立即行動,需要具備願意捨棄生命的精神。

因為這三個人搖擺不定,耶穌用言語來向他們挑戰。最終的教導是要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因為若然能真心愛主,將了解如何確定考慮優先,自然會義不容辭的跟隨耶穌。

「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來到,他遂決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路9:51) ── 耶穌「出谷」的旅程開始了,隨之而來的祝福將會慢慢實現。

在下一課,我們將開始研讀《路加福音》第十章。而在第十至十九章, 路加記載了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教導門徒,如何活出真正基督徒的精神 ── 全心全意全靈全力愛主愛人!

神父強調閱讀聖經,必須了解上文下理,才可明白經文背後的意義。多了解聖經的意義固然好,但必須活出聖言的教導,而且最重要的是遵守天主的誡命,獲得主的祝福及與他人分享,讓天主的祝福恩澤大地!

神父分享中透露宿舍修葺,他沒有因不便而延遲教導我們。他那份熱愛聖言的態度和堅持,真正活出耶穌的慈愛,每刻都以傳揚聖言為重。

讓我們學習神師以全心、全靈、全力愛主愛人!

感謝天主!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