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 23, 2017

2017 09 23 - revised for website

瑪竇福音的觸動

 每一次在「聖言無彊界」中誦讀天主聖言,都有新的驚喜,新的領會,和新的感動,今次也不例外。適逢九月及十月正處於現代猶太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中,神父一開始就提及在聖地剛過去的「新年節」 (Rosh Hashanah),及快將來臨的「贖罪節」(Yom Kippur) 和「帳棚節」(Sukkot),猶太人把一切都停頓下來,像安息日一樣,不可工作。在《申命紀》、《出谷紀》及《肋未紀》23章都有這些節日的記載。

今次神父帶領我們閲讀瑪竇福音,親身體驗到天主聖言的不同層次,像「三文治」式的舖排,首尾呼應,和中心的獨立高峯及意義,即「讓聖經去解釋聖經」。今年35個主日的常年期,是以瑪竇福音為主要讀經,可是每主日只讀一小片段。為更深入明白和認識,我們今次活動就從這裡出發。

在瑪竇福音16:1-4拒顯天上徵兆、16:5-12提防法利塞人的酵母

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為要試探耶穌,迫使祂行神蹟,好像要耶穌表演 (miracle-on-demand)。可是耶穌並沒有聽從,因為祂是為憐憫和愛德才會行神蹟,並非為證明衪是天主子的身份而行,更不是為了要滿足世人的慾望。而在瑪16:5-12中,耶穌因著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的試探,而教訓了門徒。

「三文治」的第一層:瑪竇福音16:13-20 和17:24-27是相關 (Parallel)

瑪16:13-20立伯多祿為教會的磐phontoP

「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他遂即嚴禁門徒,不要對任何人說他是默西亞。」

我們在以上的章節知悉,伯多祿由聖神的帶領下,明認耶穌是天主子。而又在這章節,耶穌第一次提及天國 (教會)。耶穌亦説出伯多祿為教會的磐石,鑰匙亦交給他。耶穌説:「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 實在天國已臨在,亦即由信德開始。

瑪17:24-27繳納殿

「他們來到葛法翁時,收殿稅的人來到伯多祿跟前說:「你們的師傅不納殿稅嗎?」伯多祿說:「自然納的。」他一進到屋裡,耶穌就先對他說:「西滿!你以為怎樣?地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或丁稅呢?向自己的兒子,或是向外人?」伯多祿說:「向phontoGalilee外人。」耶穌對他說:「所以兒子是免稅的了。但是,為避免使他們疑怪,你往海邊去垂釣,拿釣上來的第一條魚,開了它的口,就會找到一塊『斯塔特』。拿去交給他們,當作我和你的殿稅。」

在葛法翁,耶穌被問到納税的問題,耶穌問國王的兒子要納税嗎?事實上耶穌是説祂是天主子的身份,是天國臨於人間,至高無上的權力,有鑰匙,有磐石,全是權力的象徵,這樣還何需納税或順從世俗的規條?但耶穌仍然叫伯多祿按照法律去做,祂的意思是雖然我們是屬於天國的人,但仍要遵守世上的法律,不要反對地上社會的合理要求,我們要合作,態度要溫和及富於同情心 (moderation and compassion) 。

跟著「三文治」的第二層:瑪竇福音16:21-23 和17:22-23 亦是相關 

瑪16:21-23首次預言受難和復

「從那時起,耶穌就開紿向門徒說明: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受到許多痛苦,並將被殺,但第三天要復活。伯多祿便拉耶穌到一邊,諫責他說:「主,千萬不可!這事絕不會臨到你身上!」耶穌轉身對伯多祿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HS

在以上的章節,耶穌説出祂必要受難而死亡,但是第三日必要復活。門徒們不能接受耶穌所説的,特別是伯多祿,還把耶穌拉到一邊。章節中指出伯多祿雖有耶穌給予的權柄,卻沒有必要的智慧,所以被耶穌斥責。天主的旨意,人又怎可完全明白呢?

瑪17:22-23二次預言受難和復

「當耶穌同門徒在加里肋亞周遊時,耶穌對他們說:「人子將被交於人們手中。他們要殺害他,第三天他必要復活。」門徒就非常憂鬱。

不過當讀到這章節,門徒亦開始比較成熟,開始接受耶穌將會受難及死亡的事實。他們再沒有説出反對的話,而是默默地傷感。

那麼要成為耶穌的門徒,究竟要具備什麼條件?

看「三文治」的第三層:瑪竇福音16:24-28 和17:14-21相關

瑪16:24-28背十字架的必要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或者,人還能拿什麼作為自己靈魂的代價?因為將來人子要在他父的光榮中同他的天使降來,那時,他要按照每人的行為予以賞報。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人中,就有些人在未嘗到死味以前,必要看見人子來到自己的國內。」

若要跟隨耶穌做衪的門徒,必要背上自己的十字架,願意犧牲自己,但不要悲傷,因為當天國光榮來臨時,就是我們的償報。

瑪17:14-21治好附魔的兒

「當他們來到群眾那裡時,有一個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說:「主啊,可憐我的兒子罷!他患癲癇病很苦,屢次跌在火中,又屢次跌在水裡。我把他帶到你的門徒跟前,他們卻不能治好他。」耶穌回答說:「哎!無信敗壞的世代,我同你們在一起要到幾時呢?我容忍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給我帶到這裡來!」耶穌遂叱責魔鬼,魔鬼就從孩子身上出去了;從那時刻,孩子就好了。以後,門徒前來私下對耶穌說:「為什麼我們不能逐出這魔鬼呢?」耶穌對他們說:「由於你們缺少信德;我實在告訴你們: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你們向這座山說:從這邊移到那邊去!它必會移過去的;為你們沒有不可能的事。【但這類魔鬼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

以上章節是解釋那個父親背著沉重的十字架,就是他附魔的兒子。他請求耶穌為他的兒子治病,因為門徒沒有把那孩子治癒。門徒問耶穌,為何他們不能成功地驅走那孩子身上的魔鬼呢?耶穌就重申他們不但信德不足夠,還需要祈禱和禁食。我們雖然在瑪16:24看見做耶穌門徒的條件,但只是背著十字架並非就代表是一個好的教友,還需要祈禱和禁食,而且必須要有信德,相信沉重十字架的背後是天國的永生。

最高峯亦即「三文治」的中間,最重要的部份:瑪竇福音17:1-8耶穌顯聖IMG_9495

「六天以後,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他的兄弟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他的面貌發光有如太陽,他的衣服潔白如光。忽然,梅瑟和厄里亞也顯現給他們,正在同耶穌談論。伯多祿就開口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裡張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他還在說話的時候,忽有一片光耀的雲彩遮蔽了他們,並且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他!」門徒聽了,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耶穌遂前來,撫摩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一看,任誰都不見了,只有耶穌獨自一人。」

這裡描述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及若望來到高山,見證了耶穌顯聖容,及梅瑟和厄里亞的顯現。首先「顯聖容」這個翻譯與原文大有出入,比較貼切的形容是「變形」,像metamorphosis, 即是由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耶穌面上發光有如太陽,而祂的衣服也變成光,但高峰並不是耶穌變了形,而是梅瑟和厄利亞的出現。phonto1

在瑪17:8當門徒抬頭看,「只有耶穌獨自一人」,不見了梅瑟和厄里亞。根據教父的解釋,梅瑟代表法律,厄里亞代表先知,兩者就是整個舊約,而耶穌是新約的代表。 原文敍述當雲彩來到時,梅瑟和厄里亞好像與耶穌合而為一 : disappeared into Jesus。新約就是要包括舊約,舊約是有它的重要性,意思是因為舊約是有(用)生命去解釋的。要明白了解新約,必需要讀舊約,但只讀舊約而不讀新約將永遠不會明白舊約,因為新約就是完成整個舊約的預言:舊約所有的法律和先知生命中所有的語言,都是指向耶穌,指向默西亞的來臨。The New Testament is the fulfillment of the Old Testament.

聖經沒有說明耶穌,梅瑟和厄里亞在談甚麼?我們只是知道伯多祿提議為他三人建帪棚。「忽有一片光耀的雲彩遮蔽了他們,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他!」。這是在這些章節中第三次提到「兒子」; 第一次是伯多祿,第二次是耶穌本人,第三次是天主明認耶穌是天主子。

最後,我們看瑪16:28 「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人中,就有些人在未嘗到死味以前,必要看見人子來到自己的國內。」

在瑪竇年,教會的大主題就是「天國」。那麽天國在那裏呢?其實天國就在我們弟兄姊妹身上,更重要的是在我們自己身上。

耶穌顯聖容不只是耶穌為準備門徒,給他們鼓勵,還有是提醒我們:

  • 我們有沒有為了天國作見證?
  • 我們有沒有做一個好門徒?
  • 當人們見到我們的時候,是否相信真的是有天國?

耶穌顯聖容就是要吿訴我們,經過痛苦就會達到光明。希望大家無論面對任何痛苦,都不要放棄,因為痛苦是一個必須的過程。當我們願意背負自己的十字架,祈禱,禁食,靠著信德,望德與愛德彰顯耶穌的聖容,天國已臨在我們當中。

感謝聖神的帶領,我們懂得以聖經去解釋聖經。讓我們繼續以這方式打開聖經,活出聖言,讓生命改變!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