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5, 2019

當再次閲讀宣傳海報上的聖經金句『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19 ,確是2019年10月5日「聖言無彊界」的主題 ──「全心,全靈,全力去愛上主和愛近人」的序言。

神父重提甚麼是大誡命? 即「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路10:27。在今年的三月神父已經講解「全心,全靈,全力」的真正含義。如欲先重溫三月時聚會的重點,可閲覽以下連結:https://biblestudysociety.com/wordwithoutborders/march-2-2019/

今次神父再深入解釋猶太人所指「全力」的意思, 分析路加為何用多篇幅(路10:38 至 路22:6) 來憶述耶穌教導「大誡命」的含義和「全力」的真正意義。

天主賜給每個人先天已有「全心」和「全靈」這兩個條件。「全靈」希伯來文是 “nephesh” ,是包含靈魂及身體在內的意思。但「全力」就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對猶太人來說「全力」主要是指金錢,也包括權力,財產,才能等等。這些都是外來的恩素,亦是後天努力耕耘的成果。

瑪爾大和瑪利亞 路10:38-42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名叫瑪爾大的女人,把耶穌接到家中。她有一個妹妹,名叫瑪利亞,坐在主的腳前聽他講話。瑪爾大為伺候耶穌,忙碌不已,便上前來說:「主!我的妹妹丟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介意嗎?請叫她來幫助我罷!」主回答她說:「瑪爾大,瑪爾大!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分,是不能從她奪去的。」

以上耳熟能詳的福音,當中所描述的兩姊妹,代表兩類不同的心態,縱使她們都是「全心」去追隨耶穌,但她們的反應和表現有顯著分別。瑪利坐在耶穌跟前,聆聽祂的教導,她是「全靈」愛主。而瑪爾大卻以「全力」愛主,因為她既付出財力,也付出勞力忙於招呼耶穌。在耶穌的回答中,我們能否領悟到,天主其實希望我們怎樣回應呢?

瑪爾大忙著準備食物,不算是錯,更何況耶穌到家裡作客,總不能待慢。耶穌並非怪責她,而是在提醒瑪爾大,沒有任何事情比靜心聆聽耶穌 (聖言) 來得重要。其他事情都該放下,以最真實的本質 ──「全心」和「全靈」去愛天主,才是更好的選擇。因此窮人比較難實現「全力」愛主和愛人。所以當我們有財力時,就要「全力」愛主和愛人。

我們出生時,天主已給予我們「全心」和「全靈」,因此每個人都具有基本愛主和愛人的能力,但絕對是個人的抉擇。在每天忙碌工作過後,應該學習瑪利亞,坐在主的腳前,聆聽祂的話吧! 讓我們細心反思甚麼是「更好」的選擇?如果做到「最好」──「全心,全靈,全力」愛主和近人,便更錦上添花了!

《路加福音》提名是寫給一個名德敖斐羅的人,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人是誰,但這個希臘名字 “Theophilus ” 的意思是「上主所鍾愛的」或「愛主的人」。可能所指是我們每一個人,那麼凡閲讀《路加福音》的人,便是上主所鍾愛的及愛主的。但猶太人為何有一個希臘名字?這是因為當時如果猶太人使用一個希臘名字 (例如伯多祿、安德肋等都是希臘名字),可以方便經商和打交道,可想而知德敖斐羅是一位有權勢的人。

路加用了很長的篇幅,説明怎樣「全力」愛主愛人, 亦即善用權力,財富。今年是路加年,神父快速地把《路加福音》有關「全力」的重點概括一片:

戒貪世物 路 12:13-15
人群中有一個人向耶穌說:「師傅,請吩咐我的兄弟與我分家罷!」耶穌對他說:「人哪,誰立了我做你們的判官及分家人呢?遂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
耶穌教導他們錢財不是所有,因為豐裕的「生命」,不是跟擁有多少財產成正比。

戒掛念世俗 路12:32-34
「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要變賣你們所有的來施捨,為你們自己備下經久不朽的錢囊,在天上備下取用不盡的寶藏;那裡盜賊不能走近,蠹蟲也不能損壞,因為你們的寶藏在那裡,你們的心也必在那裡。」
耶穌教導門徒們應該怎樣去愛主愛人,首先從「施捨」開始。

安息日治好傴僂病婦 路13:10-13
安息日,耶穌在一會堂裡施教。有一女人,病魔纏身已十八年了,傴僂著,完全不能直立。耶穌見了她,便叫她過來,給她說:「女人,你的病已消除了。」遂給她按手,她即刻就挺直起來,光榮天主。
一位窮寡婦已患病十八年,用盡所有錢財也沒被醫治。因為耶穌的憐憫,她得到治癒。我們應仿效耶穌,幫助和照顧有需要的人。其他的我們不用擔心,只要全心依賴上主。

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 路14:8-11
「幾時你被人請去赴婚筵,不要坐在首席上,怕有比你更尊貴的客也被他請來,那請你而又請他的人要來向你說:請讓座給這個人!那時,你就要含羞地去坐末席了。你幾時被請,應去坐末席,等那請你的人走來給你說:朋友,請上坐罷!那時,在你同席的眾人面前,你纔有光彩。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耶穌提醒我們,現世的人在宴會中是以坐席的位置來顯示權威。但在天國筵席的坐席,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沒有其他日常事務比天國的事有價值。

宴席的比喻 路14:15
「有一個同席的人聽了這些話,就向耶穌說:「將來能在天主的國裡吃飯的,纔是有福的!」
耶穌説在宴會中或其他場合,要謙卑自己,讓出坐位給予別人,天國已留下筵席的位置給卑微的人,因為天父歡迎他們。這才是真正的「有福」。

做耶穌門徒的條件 路14:25-27
「有許多群眾與耶穌同行,耶穌轉身向他們說:「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門徒。」
若是做耶穌門徒,便須放棄權力,錢財,不被塵世事物影響包括家人關係等,才有資格跟隨耶穌。

犧牲的精神 路14:28
「你們中間誰願意建造一座塔,而不先坐下籌算費用,是否有力完成呢?」
門徒們要背負他們的十字架前,也必須明白需要作出犧牲,不至半途而廢。

亡羊的比喻 路15:4
「你們中間那個人有一百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而不把這九十九隻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
羊是牧羊人自的資產,當遺失羊隻時會盡心尋找。耶穌也不斷尋找迷途的羔羊,回歸父家,我們不要再心硬了。

法利塞人受責 路16:14
「愛財的法利塞人,聽了這一切話,便嗤笑耶穌。」
耶穌指責法利塞人視錢如命,而不捐贈給窮人。

「米納」的比喻 路19:11-12
「眾人聽這話的時候,耶穌因為已臨近耶路撒冷,而且他們都以為天主的國快要出現,遂設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貴人起身到遠方去,為取得了王位再回來。」
耶穌說明生命若沒有實踐信賴與愛,根本不是生命。

驅商人出聖殿  路19:45
耶穌進了殿院,開始把買賣人趕出去。對他們說:「經上記載:我的殿宇應是祈禱之所,而你們竟把它做了賊窩。」
耶穌驅趕在聖殿做生意的商人,因為聖所是祈禱的地方,不應沾有銅臭!

法利塞人受責 路16:14-15
愛財的法利塞人,聽了這一切話,便嗤笑耶穌。耶穌向他們說:「你們在人前自充義人,但是,天主知道你們的心,因為在人前是崇高的事,在天主前卻是可憎的。」
耶穌譴責法利塞人做事的動機是可恥的,貪婪的行為是可憎的。

惡園戶的比喻 路20:9
耶穌對百姓設了這個比喻:「有一個人培植了一個葡萄園,把它租給園戶,就往遠方去,為時很久。」
當有機會幫助他人的時候,是否會心存佔有?還是不問報酬全力協助?

稱讚窮寡婦 路21:1
「耶穌舉目一望,看見富人把他們的獻儀投入銀庫內。又看見一個貧苦的寡婦,把兩文錢投入裡面,遂說:「我實話告訴你們:這個窮寡婦比眾人投入的都多,因為眾人都是拿他們多餘的投入,作為給天主的獻儀;而這個寡婦卻是從她的不足中,把她所有的一切生活費都投上了。」

耶穌稱躦窮寡婦是因為她那顆心,以僅餘的錢財獻給聖殿,盡顯「全力」愛主愛人的榜樣。

《路加福音》內的耶穌不厭其煩地教導人,有錢不是壞事,但要𢤦得利用金錢來做愛人的工具。「全力」與「全心」和「全靈」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全心」和「全靈」是 “an end to itself” ── 純粹是為自己而實踐,得益的是自己。而金錢是一個工具,如果利用得宜,得益的是有需要的人,不是自己。耶穌教訓「全力」是外在的後天能力,應該運用在需要幫助的人身上。耶穌解釋,因為有很多人以為金錢是 “an end to itself”,所以只用金錢在自己身上,便會使人步向死亡。

殺害耶穌的陰謀 路22:1-6
稱為逾越節的無酵節近了。司祭長及經師設法要怎樣消除耶穌,因為他們害怕百姓。那時,撒殫進入了那名叫依斯加略的猶達斯的心中,他本是十二人中之一。他去同司祭長及聖殿警官商議,怎樣把耶穌交給他們。他們不勝欣喜,就約定給他銀錢他應允了,遂尋找機會,當群眾不在的時候,把耶穌交給他們。

這章節是《路加福音》敘述「全力」的高峯。猶達斯用錢去只愛自己,他為金錢而出賣耶穌。 因為耶穌是真天主又真是人,所以很明顯説明,猶達斯不單沒有全心、全靈、全力,愛主愛人。還有,猶達斯收到的錢,其實部分是窮人奉獻給聖殿的祭獻,所以是罪加一等。

路加以超過五分之三的章節,敘述耶穌教導應該怎樣「全力」愛主愛人。

其實我們不一定要用錢財才可以愛主愛人,我們可以滕出時間去協助及照顧病人,問候父母及朋友。運用天主給予的恩寵來服務他人。最重要的是 “Honesty of Intention” ── 我們做好事的原意和動機是甚麼?是否只要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真正為了受惠者的的需求?

神父再選讀以下幾個比喻,而且深入解說,使我們增加明瞭「全心」,「全力」,「全靈」,去愛主愛人的真正意義:

不義判官和寡婦的比喻 路18:1-8
「耶穌給他們設了一個比喻,論及人應當時常祈禱,不要灰心。他說:「某城中曾有一個判官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在那城中另有一個寡婦,常去見他說:請你制裁我的對頭,給我伸冤罷!他多時不肯;以後想道:我雖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祇因為這個寡婦常來煩擾我,我要給她伸冤,免得她不斷的來糾纏我。於是主說:你們聽聽這個不義的判官說的什麼!天主所召選的人,日夜呼籲他,他豈能不給他們伸冤,而遷延俯聽他們嗎?我告訴你們:他必要快快為他們伸冤,但是,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嗎?」

不義的法官不怕天也不怕地,但最終他也幫助了寡婦。雖然他是做了一件好事,但對於他自己良心不是件好事,因為他不是「全心」去幫助這個寡婦。判官雖然答應為寡婦伸冤,但他的原意是因為不希望那寡婦再煩擾他,再繼續糾纏。不是出於善意,不是真正的關心。

法利塞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 路18:9-14
「耶穌也向幾個自充為義人,而輕視他人的人,設了這個比喻:「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祈禱:一個是法利塞人,另一個是稅吏。那個法利塞人立著,心裡這樣祈禱:天主,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其他的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每週兩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獻十分之一。那個稅吏卻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祇是捶著自己的胸膛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罷!我告訴你們:這人下去,到他家裡,成了正義的,而那個人卻不然。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看來這個法利塞人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人,但他的問題在哪裏?he did the right things but for the wrong reasons. 他雖然做了好事,但卻別有用心。他看不起別人,而他更與別人比較。他的施捨不是為他人的好處,而是為了讚美自己。When you do something good, are your intentions good? Are your intentions honest?

富少年 路18:18-23
有一個首領問耶穌說:「善師,我要做什麼,纔能承受永生?」耶穌給他說:「你為什麼稱我善呢?除了天主一個外,沒有誰是善的。誡命你都知道:不可奸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應孝敬你的父母。」那人說:「這一切我自幼就都遵守了。」耶穌聽後,便向他說:「你還缺少一樣:把你一切所有的都變賣了,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那人聽了這話,異常悲傷,因為他是個很富有的人。」

耶穌稱讚富少年所做的全是好事,但欠缺一様重要的美德 : 施捨。富少年欠缺的是「貧窮」,他也缺乏「一無所有」。那富少年所做的是「全心」和「全靈」的表現,一切以法律和十誡為本。可惜他沒有「全力」去施與,他承受不了失去擁有的財富。這就是耶穌所說,富人上天堂比駱駝過針孔更難,因為他們不明白金錢只是一個工具。富少年不明白金錢不是 “an end to itself”,不應該收藏起來,而是應該拿出來幫助別人。我們需効法聖方濟一樣放棄一切,跟隨耶穌。

税吏匝凱 路19:1-10
耶穌進了耶里哥,正經過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匝凱,他原是稅吏長,是個富有的人。他想要看看耶穌是什麼人;但由於人多,不能看見,因為他身材短小。於是他往前奔跑,攀上了一棵野桑樹,要看看耶穌,因為耶穌就要從那裡經過。耶穌來到那地方,抬頭一看,對他說:「匝凱,你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他便趕快下來,喜悅地款留耶穌。眾人見了,都竊竊私議說:「他竟到有罪的人那裡投宿。」匝凱站起來對主說:「主,你看,我把我財物的一半施捨給窮人;我如果欺騙過誰,我就以四倍賠償。」耶穌對他說:「今天救恩臨到了這一家,因為他也是亞巴郎之子。因為人子來,是為尋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匝凱是一位税吏長,是一個家境富裕的人。他渴望和耶穌見面,可惜因身材短小,所以設法爬上樹上,增取見到耶穌的機會。「匝凱」的名字是正義的意思,是一位正義者希望見到耶穌。

猶太人認為匝凱是一位不義之人,認為他的財產是不義之財。耶穌卻願意跟罪人一起,所以使猶太人白眼,耶穌反而稱讚匝凱是亞巴郎之子。亞巴郎的後裔有如天上的繁星和海灘上的沙,耶穌提醒其他的猶太人,匝凱跟他們一樣,大家是平等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天主的子女,我們是平等的,各有自由去選擇。匝凱懂得利用自己財富來換取自尊。這正是耶穌先前的教訓,用錢作為工具,擁有特別的意義。

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 路16:19-31
「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舔他的瘡痍。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那個富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其慘苦。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裡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裡來也不能。那人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裡,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是甚麼使這兩個人分隔?其實只是一扇門!富翁在屋內而窮人拉匝祿則在外流離。富有的在屋內關閉自己,不去打開心霏,他沒有讓自己有機會幫助窮人。富家人在屋內非常舒適、溫暖,可是拉匝祿在外面又餓又累,沒有人理會!

猶太人傳統相信,以為只要遵守梅瑟法律,守十誡和有權勢和財富,必可進入天堂。可是剛剛相反,他們死亡後,富翁落了地獄,而拉匝祿卻上了天堂。那時候他們的分隔,不只是一扇門,而分隔遠超過我們可以預期。神父加強提醒我們如果在現世生活,我們存有分裂、分隔,分歧的「門」越多,進天堂的距離越遠。

富翁須在地獄中受苦,還是不屑與拉匝祿直接對話!富翁還吩咐亞巴郎要拉匝祿為他蘸水來涼潤舌頭!富翁還是沉醉在自己的死前生活,完全不知悔改,他的「門」牢牢閉鎖,死後還爭恃榮耀。沒有改變態度,沒有謙卑,還是高舉自己,還是不自覺。

最後神父勸勉我們要反省自己對人的態度,而我們也應該藉着「將臨期」,反省自己除了「全心」和「全靈」外,有沒有「全力」愛主愛人?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