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 2020

《瑪竇福音》的第5至7章是耶穌的「山中聖訓」,而在第5章的第一部份就是大家熟悉的「真福八端」。通常在主日彌撒中,我們只聽到「山中聖訓」的片段。其實瑪竇在福音中記載了耶穌一次過解釋了「真福八端」的意義,所以我們需要閱讀《瑪竇福音》第6及7章以便理解第5章的內容。

真福八端 – 瑪 5: 1-12 – 耶穌一見群眾,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門徒上他跟前來,他遂開口教訓他們說:「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富的, 因為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曾這樣迫害過他們。」

在兩千年前,猶太人是在羅馬人統治之下生活,而大多數的猶太人也非常貧困,甚至是 beyond poverty line。所以當耶穌說貧窮的人、受苦的人、飢餓的人是有福的,對於當時的猶太人是很難接受。現今我們都會覺得幸福就是健康、開心、安全、溫飽等。對於猶太人,最大的幸福是與天主有良好的關係;包括現世的賞報及來世的幸福。天國的幸福是與天主同在,回到樂園。

基督徒與世界的關係 – 瑪5: 13-16 – 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可用什麼使它再鹹呢﹖它再毫無用途,只好拋在外邊,任人踐踏罷了。你們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並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 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樣,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耀你們在天之父。」

以上章節解釋「真福八端」是天國的法律,而「鹽與光」就是「真福八端」的精神。「真福八端」在文字上是不容易接受的,尤其是對於我們幸福的一群。我們一般人都有舒適的家,不會為衣食住行而煩惱,所以很難會感受到貧困人的痛苦。

為甚麼「鹽與光」是「真福八端」的精神?因為鹽必須先溶解在水中,才能產生它的作用。 而蠟燭或橄欖油都是要先燃燒自己,才能發亮發光。所以「真福八端」的精神是要先空虛自己,死於自我。經驗過犧牲自我成就他人的生活,才能真正明白「真福八端」的精神。

新法律成全舊法律 – 瑪 5:17-48 – 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既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劃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所以,誰若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也這樣教訓人, 在天國裏,他將稱為最小的;但誰若實行,也這樣教訓人,這人在天國裏將稱為大的。我告訴你們: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賽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

你們一向聽過給古人說:『不可殺人!』誰若殺了人,應受裁判。我卻對你們說:凡向自己弟兄發怒的, 就要受裁判,誰若向自己的弟兄說「傻子」,就要受議會的裁判;誰若說「瘋子」,就要受火獄的罰。所以,你們若在祭壇前, 要獻你們的禮物時, 在那裏想起你們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就把你們的禮物留在那裏,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當你和你的對頭還在路上, 趕快與他和解,免得對頭把你交給判官,判官交給差役,把你投在獄裏。我實在告訴你。非到你還了最後的一文,決不能從那裏出來。

你們一向聽說過:『不可姦淫!』我卻對你們說:凡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在心裏姦淫了她。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若你的右手使你跌倒,砍下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

又說過『誰若休妻,就該給她休書。』我卻對你們說:除了姘居外,凡休自己的妻子的,便是叫她受姦污;並且誰若娶被休的婦人,就是犯姦淫。

你們又一向聽過對古人說:『不可發虛誓,要向上主償還你的誓願!』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總不可發誓:不可指天,因為天是天主的寶座;不可指地,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不可指耶路撒冷,因為它是大王的城市;也不可指你的頭發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白或變黑。你們的話當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

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而且,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那願與你爭訟,拿你的內衣的,你連外衣也讓給他。若有人強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兩千步。求你的,就給他;願向你借貸的,你不要拒絕。

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衪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 稅吏不是也這樣做嗎﹖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做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做嗎?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驟眼看來「真福八端」好像是新的誡命。耶穌解釋祂來不是要廢除十誡,而是來滿全誡命。所以,舊約的十誡與「真福八端」是不能分開的。十誡包括的是人不應該做的事,而「真福八端」卻是提醒人要做該做的事。所以為了明白「真福八端」,需要參考十誡,需要互相平衡。

瑪5:17-48記載了耶穌以十誡啟示法律背後的精神。當注意力放在應做的事情上, 而不是放在不應該做的事上,人生就會變得正面,從而帶出法律的真正精神。

跟着耶穌用實際的例子解釋有關施捨,祈禱,和禁食。

施捨祈禱和禁食的精神 6:1-4 – 「你們應當心,不要在人前行你們的仁義,為叫他們看;若是這樣,你們在天父之前,就沒有賞報了。所以,當你施捨時,不可在你們前面吹號,如同假善人在會堂及街市上所行的一樣,為受人們的稱讚;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了他們的賞報。當你施捨時,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好使你的施捨隱而不露,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首先是「施捨」的精神。以上章節提到了「施捨」和「賞報」的關係。天主的賞報就是幸福,就是與天主同在。在《舊約》中早就有記載施捨的重要性。施捨未必是以金錢捐贈他人, 可以是保留一些東西給有需要的人,不取去所有的東西。耶穌勸勉施捨的人不要自誇,也需要維護受惠人的尊嚴。

在舊約的《多俾亞傳》中說到當人施捨的時候,天主會因善行而除去人的罪過。多 12:9 「因為施救人脫免死亡,且滌除一切罪惡。施捨行義的人必享高壽」。雖然施捨是善行,但我們必須辨告解才可以獲得罪的赦免。這與「真福八端」那端有關 ?就是神貧的人,哀慟的人和憐憫人的人。「真福八端」的精神是要我們以行動幫助他人,而不僅是口頭上祝福有需要的人。

耶穌說我們施捨時,盡量不要讓別人知道。雖然《若望福音》所提到的黑暗是代表罪惡,但《瑪竇福音》所說的黑暗是指天主會看見我們在暗中作了的好事。瑪竇所指的黑暗是人沒有經驗過,或者是不明白的事情。

第二是「祈禱」的精神。

瑪 6:5-15 – 至於你,當你祈禱時,要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禱;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你們不要跟他們一樣, 因為你們的父,在你們求祂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所以,你們應當這樣祈禱:我們在天的父! 願你的名被為聖,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承行於地,如在天上一樣! 我們的日用糧,求你今天賜給我們;寬免我們的罪債,如同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因為你們若寬免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寬免你們的;但你們若不寬免別人的,你們的父也必不寬免你們的過犯。

我們祈禱不需大事張揚,只要真心向天主祈求。這就是「真福八端」所指的「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聖女大德蘭說「祈禱是與天主聊天」。當我們與天主建立了關係,祈禱就好像與好友聊天一樣,那就是最大的喜樂,因為我們已經好像在天堂一樣。但耶穌提醒我們,當我們與天主建立了關係之後,不要驕傲,更不要在人前炫耀。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祈禱?我們可以從耶穌所教導的「天主經」中學習。經文的重心是寬恕,但這與真福八端的那一端有關 ? 就是「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與「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締造和平的人及溫良的人?答案就是謙虛。因為一個謙虛的人才可以寬恕別人,但寬恕可能是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情。

第三件事是「禁食」。

瑪6:16-18 – 幾時你們禁食,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面帶愁容;因為他們苦喪著臉,是叫人看出他們禁食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了他們的賞報。至於你,當你禁食時,要用油抹你的頭,洗你的臉,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來,但叫你那在暗中之父看見;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我們為甚麼要禁食?通常是為了做補贖,或是哀悼己亡的親人。神父指出在中東的喪禮上,尤其是婦女會將泥土放在頭上並捶胸,為的是要表現出自己的悲傷很大,受了很多苦。他們不只是希望別人看到,更重要的是吸引天主的注意,要天主憐憫他們。但是耶穌要求我們,不要故意讓別人看到我們的苦難,因天主洞察我們的心。 這同那麼這與「真福八端」的那一端有關 ?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從以上的章節,我們看到「真福八端」實際的例子。

瑪 7:12-14「 所以,凡你們願意別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辨別真假好壞的訓言,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寬門和大路導入喪亡; 但有許多的人從那裏進去。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 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

以上的章節總括了「真福八端」的精神。雖然實踐不易,但會帶來天主的賞報。

瑪 6:19-21「你們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在地上有蟲蛀,有銹蝕,在地上也有賊挖洞偷竊;但該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那裏沒有蟲蛀,沒有銹蝕,那裏也沒有賊挖洞偷竊」。

耶穌表示人有選擇的權力,勸勉我們應該把心放在天上,但我們是否會作出正確的選擇呢?

瑪7:15-20 「你們要提防假先知! 他們來到你們跟前,外披羊毛,內裏卻是兇殘的豺狼。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荊棘上豈能收到葡萄?或者蒺藜上豈能收到無花果?這樣,凡是好樹都結好果子; 而壞樹都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也不能結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要砍倒,投入火中。所以,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子辨別他們。」

耶穌說好樹會結出好果子,即做了善事不必故意讓別人知道,因為行了善事一定會得到賞報。人們會從你作為的果實,便知道你做的是好事或是壞事。若果是假善人,始終都會露出狐狸的尾巴。

當人們稱讚我們做了好事時,我們感到很高興,因為得到鼓勵,連孩子們也會這樣。但是耶穌要我們反省我們背後的目的是什麼?若果我們行善事的目標不是為了別人的讚賞,但因為事情的美好而得到嘉許,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只要目的為了天主更大的光榮,而不是為了自己的虛榮。別人的讚許只是一個副產品,也可虛心接受。

瑪6:22-23「眼睛就是身體的燈。所以,你的眼睛若是康健,你的全身就都光明。但是,如果你的眼睛有了病,你的全身就都黑暗。那麼,你身上的光明如果成了黑暗,那該是多麼黑暗!」

這裏所說的眼是指人心,若果人不是只貪戀世上的事,而是著重天上的事,人的生活自然合乎「真福八端」的教導。因為「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就像以色列人說的那樣,當人們看到我們的優點時,是因為他們的眼睛只尋找別人身上的美好。正如「山中聖訓」所說,我們如何看待法律是我們的選擇,如果我們有一顆純潔的心,那麼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反之,若我們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世事,將責任推在別人身上,別人在我們眼中做任何事都是錯的。

最後,神父鼓勵我們,讀聖經一定要根據上文下理來理解,而不是斷章取義。衷心感激神父耐心的教導,與我們一口氣從《瑪竇福音》的第五章讀到第七章,使我們明白耶穌「山中聖訓」的真正意義及背後的精神。感謝天主!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