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 2021

從《創世記》到《默示錄》

感謝天主!這個早上實在太感動:在三月的聚會神父與我們研讀《創世記》的第三章,今天我們竟然有機會開始發掘天主在《默示錄》的啟示。

在開始的時候,神父與我們重溫他去年關於《瑪竇福音》的教導。《瑪竇福音》的主題是「天國」,而耶穌降生成人是為了把天國帶來人間。矛盾的是雖然耶穌是天國的君王,但祂必須先死去天國才會來臨。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一刻,就是天國來臨的那一刻。反對耶穌的人把耶穌處死,反而成就了天國君王的使命,將天國帶來了人間。

耶穌在升天前曾以比喻教導天國的發展:

耶穌給他們另設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裏。它固然是各樣種子裏最小的,但當它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竟成了樹,甚至天上的飛鳥飛來,在它的枝上棲息。 」

衪又給他們講了一個比喻:「天國好像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麵裏,直到全部發了酵。」耶穌用比喻給群眾講解了這一切,不用比喻就不給他們講什麼;這樣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要說出由創世以來的隱密事。』 瑪13:31-35

在聖經裡福音之後,有兩本書是解釋天國在人間的發展:《宗徒大事錄》和《默示錄》。《宗徒大事錄》是以人的觀點描述,而《默示錄》是從天主的角度來看天國在人間的發展。這兩本書都是敘述門徒在世上如何繼續耶穌的使命,只是觀點與角度不同。

在《宗徒大事錄》我們看到門徒的活動:聖神降臨之後伯多祿講道三千人歸化,斐理伯在撒瑪黎雅傳教,伯多祿在凱撒勒雅為科爾乃略等人受洗,掃祿歸化後出外傳教等等。《宗徒大事錄》敘述教會在不同地方的發展;由耶路撒冷開始,發展遍及土耳其、希臘及羅馬。而《默示錄》則着重於普世教會的發展。

《宗徒大事錄》記錄地上天國所面對的兩大迫害:羅馬帝國及猶太教的惡勢力。第一章至第九章記載了宗徒被大師祭迫害,而在第十章之後門徒開始遭受羅馬帝國的壓迫。由於是從人的角度出發,發展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就是因為這個原素,當伯多祿和保祿的活動在羅馬被壓制之後,《宗徒大事錄》就沒有繼續敘述教會的發展。

《默示錄》的描述是整體性的,沒有記錄個別宗徒的遭遇或個別教會的發展,而是關乎整個教會的狀況。因為天主是永生,因而所顯示的是末世的情況,是善與惡的終極鬥爭。魔鬼是世上惡勢力的代表,而天使是「天國」正義的力量。

《默示錄》共有二十二章,從天主的國度透視天國在全球的發展。《默示錄》始於天主通過天使啟發若望;在序言若望介紹自己是耶穌基督的僕人,透過天使的啟發,寫信給七個教會為耶穌作見證。

《默示錄》包括的七個教會都是在土耳其及希臘一帶,當時的教會已經發展到了這些外邦人的地方。這七個教會代表當時的普世教會。

在第二章及第三章,天使要求若望寫信給這七個教會,列舉他們正確與錯誤的行為。那時天國在人間的發展和現在的一樣並不完美,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問題發生。耶穌通過天使轉達訊息給若望,勸告這些教會需要悔改,不然的話就會受到懲罰。

第四章開始記載了很多異像;密封的書卷、七個神、四個活物、羔羊、七個號角等等。到了第十二章,魔鬼出現之後,天上發生了戰爭。以後的章節繼續描述天上的大戰,在激戰之後,魔鬼及世界上的惡勢力全軍覆沒,「天國」大獲全勝。

《若望默示錄》序言:「耶穌基督的啟示,是天主賜給他,叫他把那些必須快要發生的事,指示給自己的僕人們;他遂打發天使,告訴自己的僕人若望;若望便為天主的話和為耶穌基督作了見證, 即對他所見到的一切作了證。那誦讀和那些聽了這預言,而又遵行書中所記載的,是有福的!因為時期已臨近了。」默 1:1-3

「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瑪3:2 是《瑪竇福音》所記載洗者約翰說的第一句話。之後耶穌繼續洗者約翰的宣講,勸勉人悔改因為時期 (天國) 已經臨近了。《默示錄》就是這個勸勉的延續。

「時期臨近」是指天主的時間、天國的時間,而不是科學所認知的時間。奉行天主的旨意,就會更接近天主,就會更明白天主的啟示。當我們研讀《默示錄》時,不可以常理來理解。《默示錄》描述了很多異象,不是在我們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概念的範圍,所以必需以一個開放的心來體會箇中的啟示。

《默示錄》的序言表明了天主的啟示是漸進的:教會建基於基督的教導,由聖神帶領,再由宗徒傳下來的,包括傳統及口傳,而不是因個人自發的啟示而建立的。耶穌建立教會在宗徒團體的基礎上,今天這基礎依舊支撐著教會。

我們唸的「信經」就涵蓋了天主教的教理:教會是「從宗徒傳下來的」。因為教會是建立在宗徒的基礎,持守宗徒留下的聖傳,並且由宗徒的繼任者所帶領管理。

默 1:1-3 要說的就是我們天主教信仰的泉源:聖父的奧秘由聖子通過天使啟示給若望,耶穌賦權柄予宗徒,這權柄不斷從主教再傳給主教,直到主再次來臨。

耶穌來到人間啟示天父的奧秘,耶穌啟示給天使,天使啟示給若望,而若望啟示給七個教會;天主的計劃是逐步向人啟示。

若望寫信給亞細亞的七個教會:「願恩寵與平安由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者,由在祂寶座前的七神,並由那原為忠實的見證,死者中的首生者,和地上萬王的元首耶穌基督賜與你們。願光榮與權能歸於那愛我們,並以自己的血解救我們脫離我們的罪過,使我們成為國度,成為侍奉祂的天主和父的司祭的那位,直到萬世萬代。阿們。

看,祂乘著雲彩降來,眾目都要瞻望他,連那些刺透了祂的人,也要瞻望祂,地上的各種族都要哀悼祂。的確這樣。阿們。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的全能者上主天主這樣說。」默 1:4-8

若望在介紹了自己之後,便開始寫信給亞細亞(今日的土耳其)的七個教會。若望說他是代表「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者」問候他們。

若望用了不同的名號稱呼耶穌,而且「忠實」地為耶穌作見證。若望所見證的就是天父的愛,就好像他在《若望福音》裏鼓勵讀者要為耶穌作愛的見證。若望強調他的見證是「忠實」的, 因為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若望稱耶穌為「死者中的首生者」是因為耶穌真的復活了,而這個事實是永恆的。

耶穌也是「地上萬王的元首」,這與《瑪竇福音》所指的「天國」有密切關係,因為耶穌就是天國的君王。雖然耶穌的天國已經在地上開始了,不過魔鬼(邪惡的帝國)不停地攻擊天國。

耶穌是天父的見證人,而天主是愛,所以耶穌因愛而作出了兩個行動:內在的是深愛我們,外在的是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

《默示錄》強調耶穌君王的地位,但同時而是一個祭品。而《希伯來人書》則着重描述耶穌是大師祭。

「我們既然有一位偉大的,進入了諸天的司祭,天主子耶穌,我們就應堅持所信奉的真道,因為我們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們弱點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受過試探的,只是沒有罪過。所以我們要懷著依恃之心,走近恩寵的寶座,以獲得仁慈,尋到恩寵,作及時的扶助。」希 4:14-16

我們的罪因耶穌所傾流的聖血被赦免,我們與此同時也獲得「君王」與「司祭」之職,應當為天國服務。事實上在我們領洗的時候,每一個人都被傅為「先知」、「司祭」和「君王」;每一個人都有應該履行的職責。所以我們行事要公正,要以全心去愛,要以謙卑的心去事奉主及他人;除了在言語上宣講福音,在生活中更要活出福音。

默 1:7 描述耶穌再來的情況「看,祂乘著雲彩降來,眾目都要瞻望祂,連那些刺透了祂的人,也要瞻望祂,地上的各種族都要哀悼祂。的確這樣。阿們。」

在四部福音都以類似的句子形容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尤其是《若望福音》『他們要瞻望他們所刺透的。 』若19:37。

福音滿全了匝加利亞先知書中的記載 :「我要對達味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傾注憐憫和哀禱的神,他們要瞻望他們所刺透的那一位:哀悼祂如哀悼獨生子,痛哭祂像痛哭長子。」匝 12:10

《默示錄》要表達耶穌不是一個威風八面的君王,而是一個痛苦及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君王。耶穌的自我犧牲帶來了天國,這就是真理 ──「的確這樣。阿們。」默 1:7。

「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的全能者上主天主這樣說。」默 1:8。當我們讀這句子時,神父指出在復活節前夕守夜禮,主禮祝聖復活蠟燭時刻上十字之後,在十字以上刻上「Α」alpha – 希臘文的第一個字母,十字下刻上「Ω」omega – 希臘文的最後一個字母,及在舉行此禮時誦唸:「基督過去和現在,元始和終結,阿耳法和敖默加,時間屬於祂,世代也屬於祂,願光榮和權力都歸於祂,直到永遠。亞孟。」

若望要表達的是耶穌基督是世界的開始及終結;不只局限於人類的歷史,而是整個宇宙的開始與結束都是掌控在天主的手中。

「我若望,你們的弟兄,並在耶穌內與你們共患難,同王權和同忍耐的,為天主的話,並為給耶穌作證,曾到了一座名叫帕特摩的海島上。在一個主日上,我在神魂超拔中,聽見在我背後有一個大聲音,好似號角的聲音,說:「將你所聽見的寫在書上,送到厄弗所、斯米納、培爾加摩、提雅提辣,撒爾德、非拉德非雅和勞狄刻雅七個教會。」我就轉過身來,要看看那同我說話的聲音;我一轉身就看見了七盞金燈臺,在燈臺當中有似人子的一位,身穿長衣,胸間佩有金帶。祂的頭和頭髮皓白,有如潔白的羊毛,又如同雪;祂的眼睛有如火燄;祂的腳相似在烈窯中燒煉的光銅;祂的聲音有如大水的響聲;祂的右手持有七顆星;從祂的口中發出一把雙刃的利劍;祂的面容有如發光正烈的太陽。」默 1:9-16

若望說他是為耶穌作見證的人,一個信主的人,是我們主內的弟兄。若望說他正在為天國受苦,因為他被放逐到帕特摩。 在耶穌時代,帕特摩海島是羅馬帝國用來監禁囚犯的地方。若望為聖言作見證而被監禁。

《瑪竇福音》記載耶穌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16:24及「沒有徒弟勝過師父的,也沒有僕人勝過他主人的」瑪10:24。既然耶穌身為老師的受難至死,宗徒的命運也難免一樣。所以天國現在還是在受苦及被迫害。

根據記錄,耶穌是在公元33年受難、復活及升天, 而若望大概是在公元90年期間書寫《默示錄》的。「主的日子」是指主日,一個慶祝基督複活的神聖日子。看起來在耶穌升天大概57年之後,信徒已經有「主日」這個名稱。當時初期教會大多是猶太人,守的是「安息日」。由此可見初期教會已接受了耶穌死而復活的這個真理。

若望透過聖神的啟示,他聽到一個很響亮好像號角的聲音。「在一個主日上,我在神魂超拔中,聽見在我背後有一個大聲音,好似號角的聲音」默 1:10。若望在這裡說的是他參加了一個隆重的禮儀 ── 彌撒。

研究《默示錄》的聖經學者指出在彌撒之中天主的啟示很豐富,就好像祂向若望啟示一樣。神父說我們需要「參與」彌撒而不是「望」彌撒,我們必須以我們的五官來經驗這神聖的禮儀。若果我們全心全意以五官參加彌撒,我們會察覺到天主的信息,因為天主來到人間在禮儀中與我們講話。神父叮囑我們,參與彌撒是一個神聖的經驗,天國的君王與我們最親密的時刻,我們實在是置身在天國中。

聲音對若望說:「將你所聽見的寫在書上,送到厄弗所、斯米納、培爾加摩、提雅提辣,撒爾德、非拉德非雅和勞狄刻雅七個教會。」默 1:11。

「七」在聖經中是代表圓滿。「七盞金燈臺」是代表七個教會,而「七顆星」是代表這些教會的領導人,就好像今日的主教。

「我就轉過身來,要看看那同我說話的聲音;我一轉身就看見了七盞金燈臺,在燈臺當中有似人子的一位,身穿長衣,胸間佩有金帶。祂的頭和頭髮皓白,有如潔白的羊毛,又如同雪;他的眼睛有如火燄;祂的腳相似在烈窯中燒煉的光銅;祂的聲音有如大水的響聲;祂的右手持有七顆星;從祂的口中發出一把雙刃的利劍;祂的面容有如發光正烈的太陽」默 1:12-16。

當若望「轉過身來」看到「祂」的時候,他被嚇怕及倒在地上。神父引導我們聯想起在《若望福音》中相似的章節。兩者都是關於轉身見到主的描述,不同的是瑪利亞瑪達肋納遇到的是復活的基督,而若望見到的是光榮的主,坐在天父右邊的人子。

說了這話,就向後轉身,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祂就是耶穌。耶穌向她說:「女人,妳哭什麼?你找誰?」她以為是園丁,就說:「先生,若是你把祂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祂放在那裏,我去取回祂來。」耶穌給她說:「瑪利亞!」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就是說「師傅。」若20: 14-16

「我一看見祂,就跌倒在他腳前,有如死人,祂遂把右手按在我身上說:「不要害怕!我是元始,我是終末,我是生活的;我曾死過,可是,看,我如今卻活著,一直到萬世萬代;我持有死亡和陰府的鑰匙,所以你應把你看見的事,現今的,以及這些事以後要發生的事,都寫下來。至於你看見在我右手中的七顆星,和七盞金燈臺的奧義,就是:七顆星是指七個教會的天使,七盞燈臺是指七個教會。」默 1:17-19

在若望跌倒之後,「祂」用右手按在他身上。雖然若望沒有記錄「祂」的名字,但從種種的描述已表達了是耶穌。在福音中,耶穌是用祂的手來治愈和復生:

「祂一出會堂,就同雅各伯和若望來到了西滿和安德肋的家裏。那時,西滿的岳母正躺著發燒;有人就向耶穌提起她來,耶穌上前去,握住她的手,扶起她來,熱症隨即離開了她;她就伺候他們。」谷 1:29-31

 耶穌聽見所說的話,就給會堂長說:「不要怕,祇管信。」除伯多祿、雅各伯和雅各伯的弟弟若望外,祂沒有讓任何人跟他去。他們到了會堂長的家裏,耶穌看見群眾非常喧噪:有的哭泣,有的哀號,進去,給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喧噪哭泣呢﹖小女孩並沒有死,祇是睡著了!」他們都譏笑祂。祂卻把眾人趕出去,帶著小女孩的父親和母親,及同祂在一起的人,進了小女孩所在的地方。祂拿起小女孩的手,對她說:「塔里塔,古木!」意思是:「女孩子,我命妳起來!」那女孩子就立刻起來行走,原來她已十二歲了;他們都驚訝得目瞪口呆。谷 5:36-42

耶穌往一座名叫納因的城去,衪的門徒和許多群眾與衪同行。臨近城門時,看,正抬出一個死人來,他是母親的獨生子,母親又是寡婦;且有本城的一大夥人陪著她。主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遂上前按往棺材,抬棺材的人就站住了。衪說:「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路 7:11-14

「祂」一開口就說:「不要害怕!」。這使我們想起,在福音裡這句令人欣慰的話總是來自耶穌。

這就是《默示錄》的寫作風格,若望不會明顯指出某人或某事,讀者需要運用想像力,及聯想聖經其他的有關章節來解讀。

耶穌是一切的原始及終末,祂曾經死去不過已經復活了:祂是復活的主。耶穌是君王,祂的權力囊括人最懼怕的兩件事 — 死亡及地獄,祂擁有死亡及復活的鑰匙。

耶穌要求若望記錄以後要發生的事,主更叮囑若望必須把他「現今」看見的是寫下來。神父指出一般的印象會覺得《默示錄》是關於末世的事,其實《默示錄》的重點是現在的事情,因為這一刻就是最重要的。

「教會的天使」  是指教會的領導人。「天使」來自拉丁語 angelus: 亦即使者,傳遞信息的人。在早期教會是指那些將天主的信息傳遞給信徒的教會領導人,類似我們今天的主教。

若望的第一封信是寫給致厄弗所教會:

「那右手握著七顆星,而在那七盞金燈臺當中行走的這樣說:我知道你的作為、你的苦勞和你的堅忍;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並且你也曾查驗出那些自稱為宗徒而實非宗徒的人,發現他們是撒謊的人;也知道你有堅忍,為了我的名字受了苦,而毫不厭倦。可是,我有反對你的一條,就是你拋棄了你起初的愛德,所以你該回想你是從那裏跌下的,你該悔改,行先前所行的事:若你不悔改,我就要臨於你,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不過你有一條:就是你惱恨了尼苛勞黨人的行為,這也是我所惱恨的。有耳朵的,應聽聖神向各教會說的話:勝利的,我要把天主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實,賜給他吃。 」默 2:1-7

厄弗所教會的優點是「苦勞」和「堅忍」。 信內提到在團體中有人撒謊「自稱為宗徒而實非宗徒的人」,這顯示地上的天國並不完美,教會存在假門徒是一個大問題。

信中指出厄弗所教會有一件事做得不好,他們拋棄了起初的愛德。神父說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作深層反思的事 ── Don’t lose your first love!  神父勸勉我們永遠不要失去初心;要維護初領洗時的熱忱,不要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冷漠,對周圍的人和事變得漠不關心。

信內提到的尼苛勞黨人是異端,根據《宗徒大事錄》第六章的記錄,尼苛勞曾是宗徒選立的七位執事其中的一個。

那時候,門徒們漸漸增多, 希臘化的猶太人,對希伯來人發出了怨言,因為他們在日常的供應品上,疏忽了他們的寡婦。於是十二宗徒召集眾門徒說:「讓我們放棄天主的聖言,而操管飲食,實在不相宜。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檢定七位有好聲望,且充滿聖神和智慧的人,派他們管這要務。至於我們,我們要專務祈禱,並為真道服役。」這番話得了全體的悅服,就選了斯德望,他是位充滿信德和聖神的人,和斐理伯、仆洛曷、尼加諾爾、提孟、帕爾默納及尼苛勞,他是個歸依猶太教的安提約基雅人,叫他們立在宗徒面前;宗徒們祈禱以後,就給他們覆了手。宗 6:1-6

這表明在初期教會已經存有異端,教會面對的不只是外來的迫害,也要處理內部的問題。

神父告訴我們這七封信都具有相同的結構:

  1. 這七封信都是寫給該教會的「天使」,亦即該教會的領導人。
  1. 若望都會解釋信是由耶穌引導而寫給七個教會的。信中沒有直接提到耶穌的名字,而是以特別的描述指向耶穌。七顆星是指七個主教,七盞燈臺是指七個教會。人間的天國是教會,耶穌是普世教會的元首。
  1. 七封信都是以「我知道你」開始闡述要傳達的信息。
  1. 該教會的善行和值得讚揚的事情。
  1. 該教會做得不好的地方,導致耶穌責備的原因。
  1. 悔改的必要。
  1. 七封信都說「有耳朵的,應聽」指務必接受勸告。
  1. 接受勸告而悔改的賞報。

若果我們明白若望寫給致厄弗所教會的信,就不難明白若望寫給其他六個教會的信,因為這些書信在內容及結構上都十分相似。若望在每一封信介紹耶穌的時候,都是引用在第一章中曾經提過的名稱,只不過形容的角度有所不同。

雖然天國是耶穌基督所帶來的,但因為天國包括人類,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問題發生。地上天國同時存在好與壞,是不能避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天國仍是在不斷發展。

正如耶穌所說,天國在開始的時候細小得像一粒芥子,有待生長發揮。重要的是遇到挫折不要放棄,遇到問題要堅持信德,相信基督的十字架最終一定會勝利!

堅持信仰的賞報是 「把天主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實,賜給他吃」意思是獲得永生。「流在城的街道中央;沿河兩岸,有生命樹,一年結十二次果子,每月結果一次,樹的葉子可治好萬民 。」默22:2

可能我們會為了現今教會所發生的事而感覺沮喪,原因是我們置身其中以至感覺深刻。神父鼓勵我不要因教會當前的問題而灰心,因為回顧教會的歷史,比現況更差的難題有許多。初期教會擁有多名主教是很普遍的事,這也是引起紛爭的主要原因。到了新教的出現,教會分裂所引致的殺戮就更令人心痛。戰爭在地上的天國仍在進行。

這七封信的目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這也是《默示錄》的主題 ── 教導、勸勉、安慰和堅持信德等待天國最終的勝利。

《默示錄》說的不只是整個宇宙的事,更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

這兩大國的戰爭,是描述我們內心的交戰。雖然我們通常都想做好事,但心中總有聲音妨礙我們,內心充滿好與壞的對立與衝突。

「因為我不明白我作的是什麼:我所願意的,我偏不作;我所憎恨的,我反而去作。我若去作我所不願意的,這便是承認法律是善的。實際上作那事的已不是我,而是在我內的罪惡。我也知道,善不在我內,即不在我的肉性內,因為我有心行善,但實際上卻不能行善。因此,我所願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卻去作。但我所不願意的,我若去作,那麼已不是我作那事,而是在我內的罪惡。所以我發見這條規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總有邪惡依附著我。因為照我的內心,我是喜悅天主的法律;可是,我發覺在我的肢體內,另有一條法律,與我理智所贊同的法律交戰,並把我擄去,叫我隸屬於那在我肢體內的罪惡的法律。」羅 7:15-23

天國是否會勝利?若果我們心中的「善」戰勝我們心中的「惡」,天國就會勝利!

我們每一個人的勝利,就是天國的勝利!

感謝神父今天給我們作初步解讀《默示錄》的教導!

儘管短暫的生命充滿考驗和掙扎,《默示錄》揭示我們確實存有希望。黑暗將會消逝,我們將進入基督永恆的光明中。感謝天主!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