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5, 2022

不經不覺,在神父的帶領下我們己讀到《若望默示錄》的終結編。在這奇妙的聖言旅程,我們從神父的教導、引領及解釋,得到了全新的體會。神父深層的教導讓我們理解《宗徒大事錄》和《默示錄》都是描述天國在人間的發展:《宗徒大事錄》是從人的觀點,而《默示錄》則是從天主的角度來看天國的發展。

在上一次的聚會我們已經讀到第十八章的最初章節,描述有一位天使在宣布巴比倫陷落了。神父重申在戰爭期間「經濟」是影響成敗的主要因素,巴比倫 (羅馬大帝國) 的淪陷,是由「經濟」引發的。另一方面人間的天國 (教會) ,亦以經濟的原因對戰爭的結果做成影響。羅馬帝國的版圖很大,所以需要龐大的軍隊來管治其管轄的地區,因而需要大量資金支付軍人的薪俸,而資金的主要來源是人民繳交的稅項。因眾基督徒都把財富歸公用,並以自己的金錢幫助有需要的人,導致沒有額外的錢財交稅。正因如此羅馬帝國陷入財政困境,無力支付軍隊的費用,軍隊實力被削弱,國家也容易被攻破。

多數早期的基督徒都將自己所有的都奉獻出來,幫助團體中有需要的人。《宗徒大事錄》記錄了他們的無私行為:「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在他們中,沒有一個貧乏的人,因為凡有田地和房屋的,賣了以後,都把賣得的價錢帶來,放在宗徒們腳前,照每人所需要的分配。」(宗4:32, 34-35)

罪惡之城巴比倫終於受到懲罰:「為此,一日之內,她的災禍:瘟疫、哀傷和饑荒全都來到;她要被火焚燒,因為懲治她的上主天主,是強而有力的。」(默18:8)

諸位地上的君王及商人都很傷心:這些人並不是為羅馬帝國的垮台而難過,他們悲哀是因不能再享受世間的財富。那些富有的人,金銀財寶也「蕩然無存了」。

「當時那些曾同她行過邪淫,和享過快樂的地上諸王,看到焚燒她的煙,都要為她流淚哀悼。」(默18:9)

「地上的商人也為她流淚哀傷,因為再沒有人來買他們的貨物:金銀、寶石、珍珠、細麻布、紫紅布、綢緞、朱紅布等貨物,以及各種香木、各種象牙器皿、各種貴重木器、銅、鐵、大理石的器皿,還有肉桂、香膏、香料、香液、乳香、酒、油、麵粉、麥子、牲口、羊群、駿馬、車輛、奴隸與人口。」(默18:11-13)

「販賣這些貨物,而由她發財的人,因害怕她受的痛苦,遠遠站着,流淚哀傷,說:「可憐,可憐!這偉大的城!這曾穿戴過細麻、紫紅和朱紅布衣裳,並以黃金、寶石和珍珠作裝飾的城,在一小時內,這樣多的財富,就蕩然無存了。」(默18:15-17)

而那些航海的,靠海謀生的,也在哀悼。他們失去了一切,沒有了工作,失去了經濟能力:「一切船長、一切到處航海的人、船員以及那些靠海謀生的人,都遠遠站着,看見焚燒她的煙,就呼喊說:「那有一座城可與這座偉大的城相比呢!」他們在自己的頭上撒灰,流淚哀傷,喊說:「可憐,可憐!這座偉大的城!凡在海中有船的人,都因她的富饒而發了大財。她怎麼在一小時之內就蕩然無存了。」(默18:17-19)

我們體會到最大的邪惡是源於對金錢的貪婪,而魔鬼的大國也是靠控制經濟而支撐的,必然結果是甚麼都「蕩然無存」了。

神父叮囑我們要反省,特別是在「四旬期」,我們的基礎不應該建立在財富之上。因為這些物質或經濟效益只是表面的,不會帶來豐盛的生命,反而這些東西可能會帶來誘惑,使人跌倒而陷於罪惡中。聖教會教導要善用金錢,因為所有的恩賜都是來自天主的,所以聖經也經常提醒我們要施捨和分享自己所有的,例如在《申命紀》:

「如果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地內的一座城裏,在你中間有了一個窮人,又是你的兄弟,對這窮苦的兄弟,你不可心硬,不可袖手旁觀,應向他伸手,凡他所需要的盡量借給他。 對你地區內困苦貧窮的兄弟,你應大方地伸出援助之手。」(申15:7-8, 11)

聖保祿在《宗徒大事錄》勸勉弟兄:現在,我把你們托付給天主和他恩寵之道,他能建立你們,並在一切聖徒中,賜給你們嗣業。我沒有貪圖過任何人的金銀或衣服。你們自己知道:這雙手供應了我,和同我一起的人的需要。在各方面我都給你們立了榜樣,就是必須這樣勞動,扶助病弱者;要記住主耶穌的話,他說過:『施予比領受更為有福。』」(宗20:32-35)

接著神父問剛剛讀完的第 18 章 1 至 19 節,描述大國被毀的事,我們認為是過去式 (past tense)、現在式 (present tense)、還是將來式 (future tense)?那麼神父怎樣看呢?

神父指出,若望在第 17 章使用現在式描述,在第 18 章他使用過去式描述,而在第 19 章他使用將來式描述。

魔鬼大國已經開始淪陷,但它並未被徹底摧毀。所以現在的世界,仍充滿邪惡,仍受到因經濟剝奪帶來的惡果,因為人間的天國還沒有完成。那邪惡何時才會停止呢?神父説,就是耶穌的第二次來臨,天國就完成了。

在這時天上所有的聖徒都在慶祝,以下經文解釋了原因:

「上天、聖徒、宗徒和先知們,你們因她的毀滅而歡騰罷!因為天主在她身上給你們申了冤。且在此城中找到了諸先知、諸聖徒以及一切在地上被殺者的血。」(默18:20, 24)

還記得在《默示錄》的六章,當羔羊開啟第五個印的時候, 殉道者的喊冤:「聖潔而真實的主啊!你不行審判,不向世上的居民為我們的血伸冤,要到幾時呢?」(默 6:10)         

這些為了維護天主的正義而被巴比倫魔鬼大國宰殺的靈魂,過去曾懇求天主為他們伸張正義。現在他們充滿喜樂,是因為往昔的不公平現在得到平反。

神父鼓勵我們,雖然今生我們未必會見到真正的正義,但《默示錄》很肯定的告訴我們,當在末世魔鬼的大國被徹底打敗的時候,正義的光芒一定彰顯!

而天國充滿着歡呼的聲音,有一個很美麗的禮義正在進行:

「這些事以後,我聽見天上彷彿有一大夥人群發出的大聲音說:「亞肋路亞!勝利、光榮和能力,應歸於我們的天主,因為,他的判斷是正確而正義的;他懲罰了那曾以自己的邪淫敗壞了下地的大淫婦,並給被她所殺的僕人報了仇。」他們又重覆說:「亞肋路亞!她的煙向上直冒,至於無窮之世。」於是,那二十四位長老和那四個活物,便俯伏朝拜那坐在寶座上的天主說:「阿們。亞肋路亞!」遂有聲音由寶座那裏發出說:「天主的眾僕人,凡敬畏他的,無論大小,請讚美我們的天主罷!」我聽見彷彿有一大夥人群的聲音,就如大水的響聲,又有如巨雷的響聲,說:「亞肋路亞!因為我們全能的天主,上主為王了!讓我們歡樂鼓舞,將光榮歸於他罷!因為羔羊的婚期來近了,他的新娘也準備好了;天主又賞賜她穿上了華麗而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們的義行。」有位天使給我說:「你寫下:被召赴羔羊婚宴的人,是有福的!」他又給我說:「這都是天主真實的話。」我就俯伏在他腳前要朝拜他;他給我說:「萬不要這樣作,我祇是你和你那些為耶穌作見證的弟兄們的同僕,你祇該朝拜天主!」因為預言之神就是為耶穌作證。」(默19:1-10)

天上的禮儀充滿喜樂,因為天國已經勝利!「天國」是耶穌帶領的,而在《默示錄》很多時候都是以羔羊代表耶穌。羔羊的婚宴已開始,宴會充滿豐盛的食物和美酒,有潔白的麻衣,有歡樂鼓舞。這情景和《默示錄》在第二及第三章的七個教會的情景有很大的差別。

這些早期基督徒經常捱餓,因為在街市所賣的都是曾被拿去拜邪神的食品。當時大多數人都是拜邪神的,人們首先將收穫的食物帶到寺廟裡獻給偶像,然後帶到市場出售。基督徒面對的挑戰是可不可以食用這些食品?基督徒饑餓,被迫害,穿白衣是被殺殉道,而不是去宴會。

為了作好榜樣及避免信仰不穩固的弟兄姊妹跌倒,聖保祿說他不會吃祭邪神的肉。雖然除了天主之外並沒有別的神,不吃祭邪神的肉是出於聖保祿對弟兄姊妹的愛。

「至論祭邪神的肉,我們知道「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祇會使人傲慢自大,愛德纔能立人。若有人自以為知道甚麼,這是他還不知道他該怎樣知道。然而,誰若愛天主,這人纔為天主所認識。至論吃祭邪神的肉,我們知道:世上並沒有甚麼邪神;也知道:除了一個天主外,沒有甚麼神。因為雖然有稱為神的,或在天上,或在地下,就如那許多「神」和許多「主」, 可是為我們祇有一個天主,就是聖父,萬物都出於他,而我們也歸於他;也祇有一個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藉他而有,我們也藉他而有。不過這種知識不是人人都有的;有些人直到如今因拜慣了邪神,以為所吃的是祭邪神的肉,因為他們的良心軟弱,就受了玷污。其實,食物不能使我們取悅於天主:我們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但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這自由的抉擇,成了軟弱人的絆腳石。因為,如果有人看見你這有知識的,在邪神廟裏坐席,他的良心若是軟弱,豈不受到鼓勵而去吃祭邪神的肉嗎?那麼,這軟弱的人,基督為他而死的弟兄,也就因了你的知識而喪亡!你們這樣得罪了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為此,倘若食物使我的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的弟兄跌倒。」(格前8:1-13)

《默示錄》的要求很高,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所以一定不可吃拜過邪神的食物!

現在,每個人都被邀請參加盛宴,所有的問題解決了,羔羊的婚宴充滿食物任人品嚐。新娘亦出現了:「他的新娘也準備好了」(默 19:7) ── 新娘就是指天國「我看見那新耶路撒冷聖城,從天上由天主那裡降下,就如一位裝飾好迎接自己丈夫的新娘。」(默 21:2)

在天國全面勝利之前,《默示錄》顯示末世有最後的「戰爭」。

「隨後我看見天開了,見有一匹白馬;騎馬的那位,稱為「忠信和真實者」,他憑正義去審判,去作戰。他的眼睛有如火焰,他頭上戴着許多冠冕,還有寫的一個名號,除他自己外,誰也不認識;他身披一件染過血的衣服,他的名字叫作:「天主的聖言」。天上的軍隊也乘着白馬,穿着潔白的細麻衣跟隨着他。從他口中射出一把利劍,用來打敗異民;他要用鐵杖統治他們,並踐踏那充滿全能天主忿怒的榨酒池。在衣服上,即在蓋他大腿的衣服上寫着「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名號。」(默19:11-16)

在末世的戰爭,出現了一個騎着白馬、身穿染過血的白衣,祂就是「天主的聖言」!天主聖言就是我們的聖經!在終極的劇戰中,天主聖言出現捍衛正義!

神父提醒我們,在《創世紀》天主是以祂的聖言創造了天地萬物。而《若望福音》更以聖言作為福音的開始:「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萬物是藉着他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他而造成的。」(若1:1-3)

神父解釋,無可置疑天主聖言是耶穌,聖經亦是耶穌,但在《默示錄》這裡是指向耶穌天上永生的身份。

神父叮囑我們,閱讀聖經的時候一定要牢記他剛說的一番話。因為我們的聖經不是一本書,而是戰勝了死亡而復活的主耶穌基督。

神父挑戰我們,既然我們在聖體前都會跪下朝拜,為甚麼我們不以一樣的態度對待聖經?聖言等同聖體聖事:聖體是以餅的形象,聖言是以書的形象,兩樣是同等的神聖。

就是這個原因,在彌撒中有「聖道禮」及「聖祭禮」,這代表這兩個禮儀是同樣的重要。神父指出這兩個禮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奉獻禮」的主祭台有蠟燭在旁,而讀經台就是聖言的祭台。有沒有留意在主日彌撒中,輔祭拿着蠟燭陪伴供奉着聖經的主祭,一起遊行到讀經台,一直陪伴着聖言,而主禮在讀完福音後都會親吻聖經?

我們對聖經的態度應該等同對聖體的態度,不應將聖體比聖經看重,因為耶穌都是親臨在聖經及聖體中。所以我們不可任意隨處亂放聖經,我們必須好好尊崇聖經,把聖經供奉在家中一個特定的地方或在家中的祭台上 — Enthronement of The Bible.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 – Constitutio dogmatica De Divina revelatione Dei Verbum (DV) 第 21段表明了教會的訓導 ── 「教會常常尊敬聖經,如同尊敬主的聖體一樣」:

「教會常常尊敬聖經,如同尊敬主的聖體一樣,因為特別在聖禮儀中,教會不停地從天主聖言的筵席,及從基督聖體的筵席,取用生命之糧,而供給信友們。

教會把聖經與聖傳,時常當做自已信德的最高準繩,因為聖經是天主默感的,並且一勞永逸用文字書寫下來,恆久不變地通傳天主的言語,而使聖神的聲音,藉先如及宗徒們的言語發聲。所以教會的一切宣道,同基督的宗教本身,應當受到聖經的養育與統轄。在天之父藉着聖經慈愛地與自己的子女們相會,並同他們交談。天主的話具有那麼大的力量及德能,以致成為教會的支柱與力量,以及教會子女信德的活力,靈魂的食糧:精神生活清澈不竭的泉源。」

《默示錄》描述了多場戰爭,卻好像不斷地發生,有時說巴比倫被打敗,有時又說天國已勝利,到底戰爭何時才真正完結呢?神父説戰爭會一直持續,直至最後的戰爭「聖言」親自出征戰勝一切!

說到這裏,神父提醒我們要提高警覺,因我們時常都處於屬靈戰爭 (spiritual warfare),我們應該反省魔鬼不是我們唯一要打敗的敵人,我們還要打敗的是自己的惡行!

我們應該怎樣裝備自己去應付這一場屬靈戰爭?基督徒的盾牌就是神聖的「聖言」— 我們的聖經。我們必須好好尊崇聖經,捍衛我們的盾牌,因「天主的聖言」給我們力量戰勝黑暗。

特別是在這「四旬期」,我們要好好準備自己的心靈,不只是閱讀聖經,而是深深去邂逅聖經 (encounter the living WORD)。通常當我們閱讀聖經的時候,都會只專注於尋求經文的意義,神父指出這不是最重要的。當我們打開聖經,就是接受聖言的挑戰。因此,當我們打開聖經的時候,應該敞開心扉向天主祈求聆聽:「主,你要對我說甚麼?」

神父啟發我們,打開聖經好像是主動的動作,事實上,我們是被動的,因為 “you don’t study the Bible, the Bible studies you”!!

聖言就是騎在白馬上的那一位,祂是主動的,我們是被動的。當我們接受聖言的挑戰,祂將會帶領我們戰鬥,並在屬靈戰爭中贏得漂亮的勝仗!!只有聖言的帶領,我們才可戰勝黑暗,向天國的勝利邁進。

「我也看見那獸、地上的君王和他們的軍隊都聚在一起,要與騎馬的那位和他的軍隊作戰。可是,那獸被捉住了,在牠面前行過奇跡,並藉這些奇跡,欺騙了那些接受那獸的印號,和朝拜獸像的那位假先知,也和牠一起被捉住了;牠們兩個活活的被扔到那用硫磺燃燒的火坑裏去了。其餘的人也被騎馬者口中所射出的劍殺死了;所有的飛鳥都吃飽了他們的肉。」(默19:19-21)

以上章節描述「那獸」及朝拜獸像的假先知都被打敗,他們被投進火坑裏。雖然這些邪物已被毁滅,但先前的「龍」仍未被打敗。

「以後,我看見一位天使從天降下,手持深淵的鑰匙和一條大鎖鏈。他捉住了那龍,那古蛇,就是魔鬼──撒殫,把牠綑起來,共一千年之久;將牠拋到深淵裏,關起來,加上封條,免得牠再迷惑萬民,直到滿了一千年,此後應該釋放牠一個短時辰。我又看見一些寶座,有些人在上面坐着,賜給了他們審判的權柄,他們就是那些為給耶穌作證,並為了天主的話被斬首之人的靈魂;還有那些沒有朝拜那獸,也沒有朝拜獸像,並在自己的額上或手上也沒有接受牠印號的人,都活了過來,同基督一起為王一千年。這是第一次復活。其餘的死者沒有活過來,直到那一千年滿了。於第一次復活有份的人是有福的,是聖潔的。第二次的死亡對這些人無能為力;他們將作天主和基督的司祭,並同他一起為王一千年。」(默 20:1-6)

天使把撒殫綑綁一千年,為何是一千年?有甚麼特別意義?事實上,一千年不是我們認知的時間,也不是真的把撒旦绑起一千年的意思,只是一個像徵性的數字,不是代表永遠。但一千年後撒殫被放出來了,這不是很可怕嗎?

「及至一千年滿了,撒殫就要從監牢裏被釋放出來。他一出來便去迷惑地上四極的萬民,就是哥格和瑪哥格;他聚集他們準備作戰,他們的數目有如海濱的沙粒。於是他們上到那廣大的地區,圍困了眾聖徒的營幕和蒙愛的城邑;但是有火自天上,從天主那裏降下,吞滅了他們。迷惑他們的魔鬼,也被投入那烈火與硫磺的坑中,就是那獸和那位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要日夜受苦,至於無窮之世。」(默20:7-10)

撒殫又出來迷惑人心, 但我們不需要害怕,因為魔鬼並不是無窮無盡的,天國的力量必會再消滅牠。果然,天主從天降下火,吞滅了邪惡。

「以後,我看見了一個潔白的大寶座,和坐於其上的那位;地和天都從他面前消失不見了,再也找不到它們的地方了。我又看見死過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就展開了;還有另一本書,即生命冊也展開了,死過的人都按那案卷上所記錄的,照他們的行為受了審判。海洋把其中的死者交出,死亡和陰府都把其中的死者交出,人人都按照自己的行為受了審判。然後死亡和陰府也被投入火坑,這火坑就是第二次死亡。凡是沒有記載在生命冊上的人,就被投入火坑中。」(默20:11-15)

第二次死亡是指末世。七個教會被迫害至死的基督徒,將會感到欣慰。因為在末世所有的邪惡都沒有了,只有善人及聖人,這就是天國的正義。生命最邪惡的是死亡而不是魔鬼,因為魔鬼只是一個試探者。魔鬼是外來的影響,人有自由的選擇,可以聽從或拒絕誘惑。但是死亡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魔鬼最大的權力是以罪惡導致死亡。不過天國的威能,正義和真善美將會徹底摧毀牠。

天國已經勝利,跟著我們就看到天國的新天新地,因為之前的天和地已消失。

「隨後,我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與先前的地已不見了,海也沒有了。我看見那新耶路撒冷聖城,從天上由天主那裡降下,就如一位裝飾好迎接自己丈夫的新娘。我聽見由寶座那裡有一巨大聲音說:「這就是天主與人同在的帳幕,他要同他們住在一起;他們要作他的人民,他親自要『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天主;」他要拭去他們眼上的一切淚痕;以後再也沒有死亡,再也沒有悲傷,沒有哀號,沒有苦楚,因為先前的都已過去了。」(默21:1-4)

若望看見來自天堂,一個新的聖城「新耶路撒冷」。不過「新耶路撒冷」不是一個地方,而是天國的來臨。新娘就是「新耶路撒冷」— 天國。一切美好來臨了,而七個教會的痛苦也消失了,悲哀已成過去。

在天國沒有死亡,就好像耶穌基督復活之後不會再死,天國的身份就是參與復活的生命,現在天國的情況就是一樣。不過那些人才可參予天國及耶穌的新生命?人們有何特質及條件才可以享有天國的福氣?

「那位坐在寶座上的說:「看,我已更新了一切。」又說:「你寫下來!因為這些話都是可信而真實的。」他又給我說:「已完成了!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元始和終末。我要把生命的水白白地賜給口渴的人喝。勝利者必要承受這些福分;我要作他的天主,他要作我的兒子。可是,為那些怯懦的、失信的、可恥的、殺人的、姦淫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以及一切撒謊的人,他們的地方是在烈火與硫磺燃燒著的坑中:這就是第二次死亡。」(默21:5-8)

在若望寫給七個教會的信,他都鼓勵信徒要堅持到底,才可以成為「勝利的」、才可進入天國。由此可見,那些堅持信仰及有勇氣持續跟隨天主聖言的人是勝利者。天主更和那些有福份的人定下新的盟約:「勝利者必要承受這些福分;我要作他的天主,他要作我的兒子。」(默 21:7)。這讓我們聯想到在西乃山,天主與以民定下盟約的情況:「我要以你們作我的百姓,我作你們的天主。你們將承認我是上主,你們的天主」(出6:7) 。而默21:8列出所有令人不能進入天國的原因。

神父提醒我們在「四旬期」做保贖不是為了過去的事,而是為了準備末世的來臨,投入新耶路撒冷—天國。我們必須悔改,堅強自己的信德,準備基督第二次來臨。我們都想屬於天國的,我們是天主的兒女,祂是我們的開始及終結。

以下對天國的敍述,美侖美奐。這詳細又形像化的描述,真是難以想像!

「這聖城具有天主的光榮;城的光輝,好似極貴重的寶石,像水晶那麼明亮的蒼玉;城牆高而且大,有十二座門,守門的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寫著以色列子民十二支派的名字。東面三門,北面三門,南面三門,西面三門。城牆有十二座基石,上面刻著羔羊的十二位宗徒的十二個名字。同我談話的那位天使拿著金蘆葦測量尺,要測量那城、城門和城牆。城是四方形的,長寬相同。天使用蘆葦測量尺測量了那城,共計一萬二千『斯塔狄』,長、寬、高都相等;又測量了城牆,有一百四十四肘;天使用的,是人的尺寸。城牆是用水蒼玉建造的,城是純金的,好像明淨的玻璃。城牆的基石,是用各種寶石裝飾的:第一座基石是水蒼玉,第二座是藍玉,第三座是玉髓,第四座是翡翠,第五座是赤瑪瑙,第六座是斑瑪瑙,第七座是橄欖石,第八座是綠柱石,第九座是黃玉,第十座是綠玉,第十一座是紫玉,第十二座是紫晶。十二座門是十二種珍珠,每一座門是由一種珍珠造的;城中的街道是純金的,好似透明的玻璃。」(默21:11-21)

看來若望描述的是一個世上找不到的地方,但他實在是在描述一個團體,一個我們在俗世中沒可能得到的經驗。天國是一個神聖的團體,一個充滿愛的團體。

因為天國的勝利,魔鬼大國已經消失,因而整個聖經的故事也逆轉了。「天使又指示給我一條生命之水的河流,光亮有如水晶,從天主和羔羊的寶座那裏湧出,流在城的街道中央;沿河兩岸,有生命樹,一年結十二次果子,每月結果一次,樹的葉子可治好萬民。」(默22:1-2)

在《創世紀》原祖偏離了對天主的服從,被撒殫引誘吃了知善惡樹的果子。天主把原祖逐出樂園,派遣兩位「革魯賓」(天神) 把守樂園,防止原祖再吃生命樹的果子。天主不准許原祖再吃生命樹的果子是出於愛,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也是出於愛。耶穌第一次來臨,以他的死亡復活,救贖人類為我們帶來永生。因為撒殫已被消滅,死亡及古蛇已經不再存在,原罪的問題已經解決了。現在樂園的門大開,河的兩岸有無數的生命樹,每月結果一次,人可以自由拿取食用,因而獲得永生。

「也不再有黑夜了,他們不需要燈光,也不需要日光,因為上主天主要光照他們;他們必要為王,至於無窮之世。」(默22:5)

在舊約人若直接目睹天主會導致死亡,但在天國可以面對面朝拜天主。而且在天國不會有黑暗,因為天主的真光照耀着一切。

正如《瑪竇福音》的主題,天國已經開始不過未完成;魔鬼的邪惡大國雖被逐步擊退,但並未被完全徹底剷除。因為我們是生在開始和終結之間,所以在這段時間我們是會受苦的。不過當天國全面勝利,一切的痛苦都會消失。

跟着,耶穌對若望作出最後的啟示:

「耶穌對我說:「你不可密封本書的預言,因為時期已臨近了。讓不義的,仍行不義罷!讓污穢的,仍舊污穢罷!讓行義的,仍舊行義罷!讓聖潔的,仍舊聖潔罷!記住!我快要來。我隨身帶著報酬,要按照各人的行為還報各人。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最初的和最末的,元始和終末。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是有福的!他們有吃生命樹果的權利,並得由門進入聖城。凡為狗的,行邪術的,姦淫的,殺人的,拜偶像的,以及一切喜愛撒謊並實在撒謊的人,都留在城外。」(默22:10-15)

基督再強調善良的人能進入天國,而邪惡的人最終一定會受到審判。

耶穌是開始和終結,由創世的一刻直至世界的終結,耶穌基督都是所有時間的主,全部都是屬於祂的。

《默示錄》是天國來到人間之後在天上勝利的故事。

《默示錄》不是若望自己的文字,而是若望依照耶穌基督的啟示,將這天國的過程及角度,敍述出來。

「聖神和新娘都說:「你來罷!」凡聽見的也要說;「你來罷!」凡口渴的,請來罷!凡願意的,可白白領取生命的水」(默22:17)

這是耶穌的邀請。神父強調《默示錄》是一個邀請,耶穌說「你來罷!」,是邀請我們進入天國,天主歡迎我們每一個人進入天國。

之前的激烈戰爭就是現世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不要被這些邪惡的事影響而失去信仰。我們不要為現況而悲觀,我們必須保持樂觀,雖然生活在邪惡的環境難免磨難,但要記住天主將開雙手邀請我們進入天國。

從一個樂觀的角度來看,現在就是黃金機會!

決定和選擇擺在我們眼前:我們會選擇做好事或壞事? 選擇善或惡?選擇魔鬼的大國或是天國?

神父叮囑我們這不是明天或將來要作的決定,是今天這一刻就要作出決定!

「為這些事而作證的那位說:「的確,我快要來。」「阿們。主耶穌,你來罷!」(默 22:20)

就這樣完成了整部《默示錄》的研讀!感恩神父的帶領及聖言的蒙啓教導!

讓我們接受天國及聖神的邀請,用樂觀的態度,以信望愛去選擇聖言,一起為天國的最終勝利而努力!

「主耶穌,你來罷!」 Maranatha!!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