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有五個主日,第一和第二主日的讀經是取材於《馬爾谷福音》,而第三個主日是《若望福音》。今天,神父與我們研讀第一至第三個主日的讀經。
「聖神立即催他到曠野裏去。他在曠野裏,四十天之久,受撒殫的試探,與野獸在一起,並有天使服侍他。若翰被監禁後,耶穌來到加里肋亞,宣講天主的福音,說:「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谷 1:12-15)
以上雖然只有四節,但卻包含了兩個部份:耶穌受試探及耶穌開始公開傳教。
我們首先閱讀第一部份。這裏說的四十天不是四十年;是指梅瑟在西乃山禁食的四十天,目的是為準備接受天主的十誡 — 兩塊盟約的石板。神父說在希伯來文聖經沒有說這是「十誡」,直接翻譯是「十言」的意思,所以,中文聖經譯作「十句話」也十分貼切。
《出谷紀》34:28-32 「梅瑟在那裏同上主一起,停留了四十天四十夜,沒有吃飯,也沒有喝水;把盟約的話,即十句話,寫在石版上。梅瑟從西乃山下來的時候,手中拿着兩塊約版;他下山的時候,未發覺自己的臉皮,因同上主談過話,而發光。亞郎和全以色列子民一看見他的臉皮發光,都害怕接近他。梅瑟召呼他們過來,亞郎和全會眾的首領才敢回到他跟前,梅瑟就同他們談了話。以後全以色列子民也來到他跟前,他把上主在西乃山上同他所說的一切,都吩咐了他們。」
這是梅瑟與上主的相遇並建立盟約的時刻:上主給予和以色列子民接受律法。這四十天是梅瑟在準備接受天主的盟約,而這個盟約包括天主的十句說話。就是盟約的基礎,及盟約的內容。
《出谷紀》34:10 上主說:「看,我要立約:我在你的全百姓前所要行的奇跡,是在普世萬國未行過的;你四周的人民要看見上主的作為,因為我藉你所行的是可怕的事。」
其他人只看見外在的奇跡,但梅瑟卻看見天主親手寫下這「十言」。神父說這些都是這件事的背景。教會選擇在彌撒中恭讀的經文,通常都沒有上下文,這會帶出一個錯誤理解聖經的情況,所以神父特別教導我們怎樣閱讀聖經的上下文。
「他在曠野裏,四十天之久,受撒殫的試探,與野獸在一起,並有天使服侍他。」(谷 1:13) 。馬爾谷沒有交代「試探」的內容, 但描述耶穌「與野獸在一起,並有天使服侍他」。神父說如果再仔細讀一遍,這是指樂園。因為在亞當和厄娃犯罪之前,樂園除了有天使,也有各種野獸生活在一起。
「若翰被監禁後,耶穌來到加里肋亞,宣講天主的福音。」(谷 1:14) 。天主的計劃是約翰被監禁之後,耶穌才開始公開宣講天國 ── 天主的福音。
雖然《馬爾谷福音》以「天主子耶穌 基督福音的開始」(谷 1:1),但馬爾谷一直都沒有解釋福音是什麼,直至最後一章都沒有解釋。
耶穌說:「時期已滿」(谷 1:15) 對於現代的讀者不難明白耶穌的意思,不過在二千年前的人一定不會明白耶穌在說什麼。耶穌跟着說「天主的國臨近了」(谷 1:15) 。
「滿」是什麼?那就是等待天國來臨的時期已滿。神父說這就是聖經解釋聖經。
其實,四旬期的大主題可以在這段經文中找到:試探、禁食、悔改、信仰。
那麼,讀經一與主日所選讀的福音有什麼關係?讓我們一起研讀讀經一吧!
《創世紀》9:8-15 天主對諾厄和他的兒子們說:「看,我現在與你們和你們未來的後裔立約,並與同你們在一起的一切生物:飛鳥、牲畜和一切地上野獸,即凡由方舟出來的一切地上生物立約。我與你們立約:凡有血肉的,以後決不再受洪水湮滅,再沒有洪水來毀滅大地。」天主說:「這是我在我與你們以及同你們在一起的一切生物之間,立約的永遠標記:我把虹霓放在雲間,作我與大地之間立約的標記。幾時我興雲遮蓋大地,雲中要出現虹霓,那時我便想起我與你們以及各種屬血肉的生物之間所立的盟約:這樣水就不會再成為洪水,毀滅一切血肉的生物。」
《創世紀》第九章講述洪水的結束。除了方舟內以外,地球上的一切都被摧毁了。那時洪水已經平息, 諾厄帶着家人和所有的動物離開方舟。經文的重點是,天主要與諾厄及一切生物建立盟約,稱為「諾厄之約」。盟約不限於人類,且包括植物和動物,本質上是宇宙性的,保證天主不會再次毁滅創造物。
讀經一沒有提到福音的主題:試探、禁食、悔改、信仰;但強調這是天主與宇宙立的盟約。
神父指出最重要的是「四十日」,即是準備建立盟約的時間。所以,第一主日的重點是經過四十天之後,天主與受造物建立盟約。
那麼天主是在那一天與我們建立盟約呢?就是在聖週四當耶穌建立聖體聖血時。四旬期就是要我們準備接受這一個新的盟約。
天主並不是想消滅人類,但卻希望與人建立盟約。福音表達了耶穌經過了四十天之後,準備與人類建立盟約。
中心思想是「四十日」。在諾厄的故事中下了四十天四十夜的雨!讀經一和福音的連結是天主立約不再毁滅我們。四旬期的提醒: 天主不想要毁滅我們而是要我們活下去。福音與讀經一的關係是應許 (讀經一) 和實現 (福音)。為了不再毁滅我們,天主派遣祂的獨生子來為我們而死,這樣我們就不必因我們的罪而死。因此,四旬期的第一主日談論天主的慈愛:為了讓我們活下去,犧牲了祂唯一的兒子。四旬期的第一主日提醒我們,天主與我們立盟約。
第二主日的讀經是「耶穌顯聖容」。
「六天後,耶穌帶着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在他們前變了容貌:他的衣服發光,那樣潔白,世上沒有一個漂布的能漂得那樣白。厄里亞和梅瑟也顯現給他們,正在同耶穌談論。伯多祿遂開口對耶穌說:「師傅,我們在這裏真好!讓我們張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他原不知道該說甚麼,因為他們都嚇呆了。當時,有一團雲彩遮蔽了他們,從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他們忽然向四周一看,任誰都不見了,祇有耶穌同他們在一起。他們從山上下來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非等人子從死者中復活後,不要將他們所見的告訴任何人。他們遵守了這話,卻彼此討論從死者中復活是甚麼意思」。(谷 1:15)
六天後是指在耶穌首次預言受難和復活 之後的第六天,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他們都是耶穌逾越奧蹟的見證人,高山:早期教會都相信是指大博爾山。
耶穌「變了容貌」:馬爾谷沒有描述外觀變化的細節,但他說「世上沒有一個漂布的能漂得那樣白」:神父說通常漂布的人都是使用滷汁漂白衣服,他提醒我們記住「滷汁」這兩個字。
神父着我們注意馬爾谷是把厄里亞放在梅瑟之前,而另外兩本「對觀福音」卻是放梅瑟在前。神父更指出,厄里亞和梅瑟的出現並不是因而他們代表先知和法律,卻是為了應驗瑪拉基亞先知書。
「你們應記得我僕人梅瑟的法律,即我在曷勒布山,命他傳與全以色列的誡命和制度。 看,在上主偉大及可怕的日子來臨以前,我必派遣先知厄里亞到你們這裏來;他將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子,使兒子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臨時,以毀滅律打擊這地。」(拉3:22-24)
梅瑟來是為了使人記得天主的法律 — 即天主的「十言」,盟約的基礎和中心。厄里亞來是叫人悔改,因為人打破了與天主的盟約,天主本想懲罰人類,但卻先派厄里亞來臨提醒人要悔改。所以,厄里亞和梅瑟都是與盟約有關。
神父問在四旬期讀這段經文,與在八月「耶穌顯聖容」慶日節時讀這段經文是不是一樣?
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必須閱讀本週的讀經一「亞巴郎從命獻子」。
「這些事以後,天主試探亞巴郎說:「亞巴郎!」他答說:「我在這裏。」天主說:「帶你心愛的獨生子依撒格往摩黎雅地方去,在我所要指給你的一座山上,將他獻為全燔祭。」當他們到了天主指給他的地方,亞巴郎便在那裏築了一座祭壇,擺好木柴,將兒子依撒格捆好,放在祭壇上的木柴上。亞巴郎正伸手舉刀要宰獻自己的兒子時,上主的使者從天上對他喊說:「亞巴郎!亞巴郎!」他答說:「我在這裏。」使者說:「不可在這孩子身上下手,不要傷害他!我現在知道你實在敬畏天主,因為你為了我竟連你的獨生子也不顧惜。」亞巴郎舉目一望,見有一隻公綿羊,兩角纏在灌木中,遂前去取了那隻公綿羊,代替自己的兒子,獻為全燔祭。上主的使者由天上又呼喚亞巴郎說:「我指自己起誓,──上主的斷語,──因為你作了這事,沒有顧惜你的獨生子,我必多多祝福你,使你的後裔繁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你的後裔必佔領他們仇敵的城門;地上萬民要因你的後裔蒙受祝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創22:1-2,9A,10-13,15-18)
神父說在希伯來文這個故事被稱為「阿基達」— 即被綁著。因為依撒格沒有死。三大宗教:基督宗教、猶太教、回教都視亞巴郎為服從和信德的榜樣。
而經文中「獨生子」 這句話出現了兩次,而這經文也有提及到有「一座山」;這兩點是讀經一和福音的相同點。不過,讀經一強調的是盟約,而福音內有梅瑟可說他與盟約有關,但厄里亞與盟約有什麼關係呢?所以,我們必須閱讀上下文。
之前我們閱讀的瑪拉基亞先知書3:22-24的應驗已經在前面提到了。現在,神父着我們閱讀先知書之前的另一章節:
「看!我要派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宰,必要忽然進入他的殿內;你們所想望的盟約的使者,看!他來了──萬軍的上主說。但是,他來臨之日,有誰能支持得住?他顯現時,有誰能站立得住?因為他像煉金者用的爐火,又像漂布者用的滷汁」(拉 3:1-2)
厄里亞是盟約的使者,而在福音所提到漂布使用的滷汁,這兩點都與福音有關係。神父說若果我們沒有閱讀上下文,根本不會理解經文的真正意義。現在,我們察覺到讀經一與福音「耶穌顯聖容」有絕大的關係!
繼續閱讀瑪拉基亞先知書就會看到天主為人不斷犯罪而大發雷霆,因他們犯了大誡命:沒有愛主愛人。
「那時,我必前來與你們接近,執行審判,迅速作證反對術士、犯姦和發虛誓的人,反對欺壓傭工、寡婦和孤兒的人,反對侵害外方人的權利,而不敬畏我的人──萬軍的上主說。」(拉 3:5)
猶太人因拜偶像和不公義而破壞了天主的盟約。
「自從你們祖先的日子以來,你們就離棄了我的法令,而不遵守。現在你們轉向我罷!我必轉向你們──萬軍的上主說。你們卻說:「我們應怎樣轉向你呢!」(拉 3:7)
盟約被打破了,從以民的祖先開始,他們否認了天主。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天主給以民最後機會,就是派遣厄里亞敦促他們悔改。
閱讀瑪拉基亞先知書第三章,令我們明白為什麼馬爾谷在福音中先列出厄里亞。梅瑟是接受十誡的使者,而厄里亞是修復被打破的盟約的使者。
經過神父的解釋,我們明白讀經一和福音經文之間的聯繫:再次是「盟約」。四旬期第一個主日強調了天主與人立了盟約,第二主日繼續以盟約為主題。人再次違反了盟約,但福音顯示耶穌將是修復盟約的人。
厄里亞和梅瑟代表被打破的盟約,現在得到了糾正。所以在四旬期所閱讀「耶穌顯聖容」這段福音,與八月「耶穌顯聖容節日」的主題不相同。
四旬期第三主日取材自《若望福音》。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在殿院裏,他發現了賣牛、羊、鴿子的,和坐在錢莊上兌換銀錢的人,就用繩索做了一條鞭子,把眾人連羊帶牛,從殿院都趕出去,傾倒了換錢者的銀錢,推翻了他們的桌子;給賣鴿子的人說:「把這些東西從這裏拿出去,不要使我父的殿宇成為商場。」他的門徒就想起了經上記載的:「我對你殿宇所懷的熱忱,把我耗盡」的話。猶太人便追問他說:「你給我們顯甚麼神跡,證明你有權柄作這些事?」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猶太人就說:「這座聖殿建築了四十六年,你在三天之內就會重建起它來嗎?」但耶穌所提的聖所,是指他自己的身體。所以,當他從死者中復活以後,他的門徒就想起了他曾說過這話,便相信了《聖經》和耶穌說過的話。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慶節時,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跡,便信從了他;耶穌卻不信任他們,因為他認識眾人;他並不需要誰告訴他,人是怎樣的,因為他認識在人心裏有甚麼。」(若 2:13-25)
我們剛閱讀《若望福音》第二章第13節開始,神父着我們留意之前的章節,描述耶穌在加納婚宴行的第一個神跡/徵兆。
「第三天,在加里肋亞 加納有婚宴,耶穌的母親在那裏;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婚宴。酒缺了,耶穌的母親向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說:「女人,這於我和你有甚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他的母親給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在那裏放着六口石缸,是為猶太人的取潔禮用的;每口可容納兩三桶水。耶穌向僕役說:「你們把缸灌滿水罷!」他們就灌滿了,直到缸口。然後,耶穌給他們說:「現在你們舀出來,送給司席!」他們便送去了。司席一嘗已變成酒的水──並不知是從那裏來的,舀水的僕役卻知道──司席便叫了新郎來,向他說:「人人都先擺上好酒,當客人都喝夠了,纔擺上次等的;你卻把好酒保留到現在。」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跡,是在加里肋亞 加納行的;他顯示了自己的光榮,他的門徒們就信從了他。」」(若 2:1-12)
徵兆與奇蹟不同:奇蹟是違反自然的規律,一件特殊的事發生,我們立刻可以看到。但徵兆卻是代表一些深層意義的事實,是為了指向天主的大能,天主能做人做不到的事。在加納婚宴這個徵兆,門徒都信從了耶穌。
第三主日的讀經可分為兩個部份:耶穌潔淨聖殿,及耶穌與猶太人彼此的反應。
《若望福音》記載的逾越節有三次,這是第一次。
其實在聖殿範圍內,人們兌換銀錢,販賣牛、羊、鴿子作奉獻的物品是很平常的事,因為很多人都居住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地方,所以不方便從遠處攜帶奉獻的物品。但為什麼耶穌要趕走商人?神父解釋是為了應驗《匝加利亞先知書》的記載。
「而且在耶路撒冷和猶大所有的鍋,都是祝聖與萬軍的上主的;凡願獻祭的人,必用這些鍋來煮祭肉。到那一天,在萬軍上主的殿裏,必再沒有一個商人。」(匝 14:21)
先知說在默西亞來臨的日子,聖殿裏將沒有商人。所以耶穌來到聖殿,趕走商人,是為了告訴所有人他就是默西亞。耶穌這些行為,所有人都不明白。但是因為他們「記得」聖經的話。神父叮囑我們也必須「記得」這些事。
猶太人非常憤怒,質問耶穌憑什麼這樣做,而且要求耶穌顯神跡來證明他有權柄作這些事。耶穌給的徵兆是指他死亡繼而復活的事實。當時門徒也不明白,直至他們看見耶穌從死者中復活才「記得」耶穌這番說話。門徒也經過三年耶穌復活後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記得」聖經裏的說話是很重要的。耶穌洞悉人的信仰是很膚淺,大多人追隨耶穌都是出於好奇心, 及為在生活加上一點精彩。
神父告訴我們「徵兆」這個詞很重要,在經文中也重複了很多次,因為這是指向天主的德能。跟着,我們閱讀主日的讀經一。
《出谷紀》20:1-7「天主訓示以下這一切話說:「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你製造任何彷彿天上、或地上、或地下水中之物的雕像。不可叩拜這些像,也不可敬奉,因為我,上主,你的天主是忌邪的天主;凡惱恨我的,我要追討他們的罪,從父親直到兒子,甚至三代四代的子孫。凡愛慕我和遵守我誡命的,我要對他們施仁慈,直到他們的千代子孫。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因為凡妄呼他名的人,上主決不讓他們免受懲罰。應記住安息日,守為聖日。六天應該勞作,作你一切的事;但第七天是為恭敬上主你的天主當守的安息日;你自己,連你的兒女、你的僕婢、你的牲口,以及在你中間居住的外方人,都不可作任何工作。因為上主在六天內造了天地、海洋和其中一切,但第七天休息了,因此上主祝福了安息日,也定為聖日。應孝敬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地方,延年益壽。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害你的近人。不可貪你近人的房舍。不可貪戀你近人的妻子、僕人、婢女、牛驢及你近人的一切。」
神父說我們要「記得」這是天主的十言,我們要改變思想,因為聖經根本沒有說這些是誡命。其實在《申命紀》也有記載天主十言,但略有不同。猶太人是根據《出谷紀》為天主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內容。有不同的版本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十言是盟約的條件,盟約的基礎。為什麼天主要給從民這十言?天主給這十言的目可從以下章節找到:「現在你們若真聽我的話,遵守我的盟約,你們在萬民中將成為我的特殊產業。的確,普世全屬於我,但你們為我應成為司祭的國家,聖潔的國民。你應將這些話訓示以色列子民。」(出 19:5-6)
問題是福音沒有類似的話語或想法,也沒有提及任何誡命或法律,而讀經一也沒有提到任何徵兆。這主日的讀經是有一個難度,看來沒有明顯的聯繫。讀經一是盟約,但福音讀經中沒有盟約。講到這裏,神父說他也花了很多時間,才明白我們必須閱讀主日讀經二。
《格林多前書》1:22-25「的確,猶太人要求的是神跡,希臘人尋求的是智慧,而我們所宣講的,卻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這為猶太人固然是絆腳石,為外邦人是愚妄,但為那些蒙召的,不拘是猶太人或希臘人,基督卻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智慧:因為天主的愚妄總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總比人堅強。」
透過閱讀讀經二,我們可以看到猶太人要求一個神跡/徵兆;在福音讀經中也找到。基督是天主的德能,就即是神跡/徵兆。Jesus is the sign!
讀經二與福音的關係非常清楚,若要明白徵兆是什麼,必須經過聖經。就好像門徒「記得」天主的說話,他們便立刻明白徵兆是耶穌基督本身。猶太人就正如保祿所說,只追求表面的神跡,所以看不出徵兆就是耶穌自己。門徒透過耶穌的說話,天主的說話,就能看見耶穌就是天主的德能,就是終極的徵兆。明白了讀經二與福音的連結,我們再看讀經一。
為什麼不直接用「天主說」而以「天主訓示以下這一切話說」(出20:1) 開始?
這是因為要表達一個訊息:認識基督是透過聖經(天主的言),啟示的徵兆。因為透過天主的言(十言)/盟約,所以當門徒記得耶穌的話(言),他們就認出耶穌是神跡/徵兆,他們受到啟示。
讀經已指出耶穌就是神跡/徵兆,天主的德能,但未被猶太人認識。
神父指出若我們能以謙遜的心閱讀聖經的上下文,並且祈禱,默想天主的話語,才能夠明白天主聖言表達的大主題。
我們便可以看出四旬期這三個主日的主題都是談論天主與人的盟約。
第一主日是說天主與人立約:不再因人的罪惡而消滅宇宙。
第二主日描述人類打破了與天主已建立的盟約。
第三個主日帶來希望,耶穌來臨就是為了與我們立一個新的盟約。
神父說「四旬期」並不是守齋及做補贖,這四十天是要準備我們與天主建立一個新而永久的盟約。
在聖週六的禮儀中,當候洗者領洗之後,所有信眾重申棄絕罪惡,及重宣聖洗誓辭。我們就是在領洗的當日與天主建立了盟約。天主不斷給我們機會,與我們建立盟約。四旬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時期,讓我們重新「記得」與天主所立的盟約。四旬期的讀經就是為了讓我們好好準備,接受耶穌與我們立新而永久的盟約。
耶穌就是盟約!耶穌就是新而永久的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