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3, 2017

2017 06 03 WWB poster

天主教聖曹桂英堂 – 聖經硏讀學會於2017 年6月3日為會員舉辦第三次「聖言無彊界」”WORD” Without Borders,主題是「五旬節」 Pentecost。這慶節的真正意義是甚麼?為我們弟兄姊妹有何關係?

從閲讀《肋未紀》23:15-22,我們得悉五旬節是當時猶太人的一個大慶節,必須遵守祭祀禮儀和規定,而且需要世代傳承:

從你們獻麥束行搖禮的安息日的次日起,應計算整個七星期,即直到第七個安息日後的次日,共計五十天,那天應給上主奉獻薦新的素祭。由你們的住處帶來兩個行搖禮的餅,每個用十分之二『厄法』的發酵細麵烤成,獻與上主作初熟之祭。餅以外,還應奉獻七隻一歲無瑕的公羔羊,一頭公牛犢和兩隻公綿羊,作獻與上主的全燔祭;還有同奉獻的素祭和奠祭,作為中悅上主馨香的火祭;還應獻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兩隻一歲的公羔羊作和平祭。司祭應拿這兩隻公羔羊同初熟祭的餅,在上主面前行奉獻的搖禮;這是屬於上主的聖物,應歸於司祭。在這一日,你們應召集聖會,任何勞工也不可做:這為你們世世代代,在任何住處,是一永久的法令。當你們收割你們地內的莊稼時,你不可割到地邊;收穫後剩下的穗子,不可再拾,應留給窮人和外方人:我,上主是你們的天主。

五旬節本來是一個農夫的慶節,收成初果的時候,特別是收割小麥,是一個素祭節。而50日之前是逾越節,或稱無烤餅節,原因是這時慶祝兩個節日。在逾越節猶太人是祭羊,這是一個只維持24小時的慶節,不過同時亦開始了一個八日的慶節 – 無烤餅節。農夫就是在這個時候收割大麥,再等50日,即五旬節時,小麥才適合收成。猶太人收割之後,便立刻將麥粒磨成粉,加油焗成餅 (麵包),然後立刻奉獻給天主。除餅以外,再加上其他指定的牲畜獻給天主。這世代相傳的習俗要按以上的規則嚴格遵守。

此外,我們要特別注意22節,指出地邊的穗子,「不可再拾,應留給窮人和外方人」。 因此現在猶太人慶祝五旬節時,都會在會堂中閲讀《盧德傳》2:2

摩阿布女子盧德對納敖米說:「讓我到田地裡去,我在誰眼中蒙恩,就在誰後面拾麥穗。」

這就證明猶太人沒有忽略寡婦孤兒的權利,這民族至今仍然提醒所有民眾需遵守規條,而且從不間斷。這些卑微的一群也要受關顧,大家在同一個大團體要互相體諒及照顧。

在《肋未紀》23:15中,上主在西乃山訓示梅瑟那時開始,猶太人就慶祝五旬節,這也反映了耶穌少時也有慶祝五旬節的習慣 。

猶太人將五旬節又稱為初果節,到底猶太人的初果是甚麼?閱讀《申命紀》8:8便可找到答案:the 7 speciespptx

天主告訴猶太人,他們到達福地後,天主會給他們這七種特別的農產品。而這些農產品卻有不同的生長特性,你們有沒有想到各種植物的喻意是甚麼?就讓我們思考一下吧:

「小麥」是被最早收割的農產品,因為所需的水份較少,因而收成的時間較其他的植物早,但若果水份太多卻會發霉。雖然小麥的品質比大麥略為偏低,但收成卻是最豐富的。比喻這類人在起步初段已經很成功,但只注重產量,沒有深度。

「大麥」即薏米,需要水份較多和生長期較長,以致比較遲才可被收割。它和小麥的條件剛相反。比喻這類人是慢功出細貨,用較長時間完成工作,相對注重品質但不計較產量。

「葡萄」是需要攀附其他東西而幫助生長。當葡萄找到依附時,便生長得特別茂盛並結出很多果實。比喻這類人需要別人攙扶,就像夫妻一樣,需要互相扶持及包容,達至共融生活,互相配合而成長。

「無花果」多汁又香甜,但其實無花果是花蕾而不是果實。無花果樹是以色列最大的果樹,需要大量的水份令花蕾生長。但是如有其他植物生長在附近,無花果樹就會生長得不好。比喻這類人獨立而堅強的。

「石榴」需要風幫助它們傳播花粉, 它的枝幹比較幼,但卻可以生出大而肥美的果實。 雖然果實肥大,卻不需要粗大的樹枝承托。比喻我們不可輕視那體質细少或低微的人,當他們被委以重任時,他們會在預期中妥善完成任務。

「橄欖」樹在聖地是最寶貴也最有價值的 ; 葉子可供羊群食用,因含豐富油脂令羊群畜肥過冬,果實可製成油,可供煮食,或製藥用,樹幹可做家俱,樹枝又可以做燃料。比喻這類人很有很有能力,什麼都懂,很能幹。

「蜂蜜」其實是指棗蜜: 棗要靠蜜蜂傳播花粉, 盛產地在以色列的耶利哥,那裡又乾又熱沙漠的氣候,最適合棗的生長。棗樹是以色列人的象徵,是他們的國樹,代表他們在極少資源的環境下仍生長茂盛,結出甜美的果實。猶太人越被迫害變得越強,越團結。比喻有些人遇到困難就越堅持,越有勇氣去面對,極具毅力。

這七種特別的農產品,由逾越節至五旬節的50天期間,經過花粉傳播,生長,開花結果,收成。

但是,猶太人稱這50天為最恐怖的日子 “Days of Fear” 或 “Days of Trembling” 。農夫們因為害怕天氣的變化,而影響各植物收成,所以就開始朝拜偶像「天氣的神 – 巴爾」,祈求風調雨順來配合各種植物的需要。因此在舊約中,我們看到先知多次勸喻人民不要朝拜巴爾,因為這七種農產品需要特別的天氣生長,全部都是來自天主而不是來自巴爾。因為要承認所需要的全部都是來自天主,所有的初果都要奉獻給天主。

在《肋未紀》23:10-11上主訓示梅瑟說: 「你告訴以色列子民說:幾時你們進入了我賜給你們的地方,在那裏一有收穫,應把你們收穫的第一束交給司祭。  司祭應拿這一束行搖禮,獻於上主面前,好為你們獲得悅納;司祭應在安息日的次日行搖禮。」

而在耶穌升天之後,聖神因在五旬節那刻降臨宗徒之間,所以,後來有一些教友也誤稱五旬節為聖神降臨節。再看宗徒大事錄2:1-13

五旬節日一到,眾人都聚集一處。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好像暴風颳來,充滿了他們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開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眾人都充滿了聖神,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那時,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有從天下各國來的虔誠的猶太人。這聲音一響,就聚來了許多人,都倉皇失措,因為人人都聽見他們說自己的方言。他們驚訝奇怪地說:「看,這些說話的不都是加里肋亞人嗎?怎麼我們每人聽見他們說我們出生地的方言呢?我們中有帕提雅人、瑪待人、厄藍人和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及卡帕多細雅、本都並亞細亞、夫黎基雅和旁非里雅、埃及並靠近基勒乃的利比亞一帶的人,以及僑居的羅馬人、猶太人和歸依猶太教的人、克里特人和阿剌伯人,怎麼我們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話,講論天主的奇事呢?」眾人都驚訝猶豫,彼此說:「這是甚麼事?」另有些人卻譏笑說:「他們喝醉了酒!」phonto

當聖神降臨後,原先五旬節收割初果的意義,就因為聖神在五旬節降臨,變成收割七種不同人的靈魂。初果是靈魂, 七種果實變成聖神七恩,成為靈修的果實,農夫慶節變成靈修慶節。在此機會, 就讓大家對「聖神七恩」認識多一點點罷!

敬畏天主之恩Gift of Fear of the Lord: 使人因為尊敬和服從天主而不願犯罪,以免因此而離開美善的天主。

孝愛之恩Gift of Piety: 使人以如子女般的孺慕之情愛天上的大父,切法在一切事上令祂喜悅,承行祂的聖意。

聰敏之恩Gift of Knowledge: 使人明白天主所啟示的真理,認清天主創世造人的目的,認清人和天主、人和世界、人和其他人的關係。

剛毅之恩Gift of Fortitude: 使人有勇氣和毅力去面對種種困難和痛苦,無懼信仰的挑戰,克服罪惡的誘惑,勇敢為信仰作証。

超見之恩Gift of Counsel: 賜人藉天上的智慧明辨是非善惡,用超性的見解決定事情,認清楚當做的事。

明達之恩Gift of Understanding: 使人更明白通達天主所啟示之真理的真實意義;更深入瞭解聖經的涵義,教會的訓誨。

如果「聰敏」是指認識真理,「明達」是指深入瞭解,「超見」就是如何運用在生活中。

上智之恩Gift of Wisdom: 使人以天主的眼光去觀察世事,欣賞嚮往天主的美善和天上的永福,因而願意按天主的旨意生活。

在耶穌的教導中我們看到,聖神七恩可歸納為兩點:其一是在最後晚餐中耶穌說要派遣聖神,幫助門徒了解祂所說的話。這是帶來天主「光」的恩惠,使人領悟天主的真理。第二是耶穌屢次說,聖神是「護慰者」,即帶給人「安慰」,這可成為精神的力量,使我們有勇氣按天主的旨意去生活。上述聰敏、超見、明達、上智都與天主之光有關,助人明白祂的真理,明白祂對我的旨意。但若明白祂對我的要求,而沒有力量實現, 還是無用,所以祂又賜與敬畏、孝愛、剛毅的精神力量。

聖神降臨在五旬節,就是要我們明白天主創造人有不同民族,性格,背景,思phonto想等等,但不同的人都可以變成一個團體 : A real community experience!  若果我們只憑自己的力量,當然是辦不到。但若果我們全心信靠天主,因大家的需要不同,接受大家,讓大家有空間去成長,去發揮,各人在團體中實踐尊敬,包容,原諒,幫助,找出彼此的平衡,善用「聖神七恩」,全心全意愛天主,接納和愛我們不同的人  ~ “Love Your Neighbours in Diversity” ~ 那我們就真正活出五旬節的意義!

共勉,祝平安喜樂,主佑!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