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06, 2020

這次的「聖言無疆界」神父選讀了《瑪竇福音》的第八章及第九章。《瑪竇福音》的結構很特別,在第八章的開始記述了四個神蹟,而在第九章的結尾也是有四個神蹟,而中間也記錄了三個神蹟。而在施行神蹟之後,耶穌都會帶出一個訓導。耶穌是以衪行的神跡,證明衪的說話就是天主的說話。

藉着這個機會,神父與我們重溫他曾給我們講解耶穌的三大類神蹟:

  1. 大自然的神蹟
  2. 治病/復活的神蹟
  3. 驅魔的神蹟

在第一個段落記述的四個神蹟是:

  1. 治好癩病人 (瑪 8:1-4)
  2. 治好百夫長的僕人 (瑪 8:5-13)
  3. 治好伯多祿的岳母 (瑪 8:14-15)
  4. 治好附魔的人(瑪 8:16-17)

中間的三個神蹟是:

  1. 平息風浪 (瑪8:23-27)
  2. 醫好革辣撒兩個附魔的人 (瑪8:28-34)
  3. 治好癱子 (瑪9:1-8)

第二個段落的四個奇蹟是:

  1. 治好患血漏的婦人 (瑪9:19-22)
  2. 復活雅依洛的女兒 (瑪 9:18, 23-26)
  3. 使兩個瞎子復明 (瑪9:27-31)
  4. 治好附魔的啞吧 (瑪9:32-34)

在第一個段落耶穌的訓導是:跟隨耶穌的條件 (瑪8:18-22)

第二個段落耶穌的訓導記載在:瑪竇被召為徒 (瑪 9:9-13) 和 禁食問題的衝突 (瑪9:14-17)

第一個神蹟 ── 治好癩病人 8:1-4

耶穌從山上下來,有許多群眾跟隨衪。看,有一個癩病人前來叩拜耶穌說:「主!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耶穌就伸手撫摸他說:「我願意, 你潔淨了吧!」他的癩病立刻就潔淨了。耶穌對他說:「小心,不要對任何人說!但去叫司祭檢驗你,獻上梅瑟所規定的禮物,給他們當作證據。」

在耶穌的時代,有皮膚病的人都被視為癩病人。神父指出其實癩病人最害怕的,不是擔心會將癩病傳染別人,而是人們看到他們時的反應。因為當人們對他們表露出驚惶的面容,他們便會覺得受到傷害,感覺被排斥。因為癩病是一個傳染病,根據《肋未紀》的第十三和十四章癩病人是必須離開團體,及離開家庭而獨居的,因而做成了病人心理上極大的傷害。

與今日社會的個人主義相反,當時人最注重的是團體。 因為當時中東是以務農為主,團體生活就是一切。人們是十分依賴團體,個人是沒有甚麼特別的價值。人擁有的是 Corporate Identity,團體就是你,你就是團體:you are what the community is。沒有團體的話,個人便甚麼也不是。所以,我們可以想像癩病人的生活是十分痛苦的。

對於團體這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團體失去了一個人,因而也影響了團體的運作及生產力。當時個人與團體的關係,是非常密切及不可分割的。在「治好癩病人」這個神跡中,重點是耶穌把這個人帶回團體之中 —  integration。

《瑪竇福音》第五章至第七章講述的是「天國」, 而「天國」的原則就是「真福八端」。天國的精神就是不會放棄團體中任何一個兄弟姊妹,「天國」是屬於大家的,耶穌就是要把被摒棄的人帶回團體。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耶穌對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

耶穌按《肋未紀》記載的法律,為證明癩病人已被治癒,所以催促他快去耶路撒冷給司祭檢驗,以便能早日回歸團體 — integration is complete when you fulfilled the law.

這個神跡的重點不是病,而是病帶來的後果,就是使人離開自己的團體 — 生命的中心。耶穌在祂的「天國」裏,就是要把被迫離開社會的人帶回團體之中。

第二個神蹟 ── 治好百夫長的僕人 瑪5-13

耶穌進了葛法翁, 有一位百夫長來到衪跟前, 求衪說:「主!我的僕人癱瘓了;躺在家裏;疼痛得很厲害。 」耶穌對他說:「我去治好他。」百夫長答說:「主! 我不堪當你到舍下來, 你只要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會好的。因為我雖是屬人權下的人,但是我也有士兵屬我權下;我對這個說:你去,他就去;對另一個說:你來,他就來;對我的奴僕說:你作這個,他就作。 」

耶穌聽了,非常詑異, 就對跟隨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在以色列我從未遇見過一個人,有這樣大的信心。我給你們說:將有許多人從東方和西方來, 同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國裏一起坐席;本國的子民,反要被驅逐到外邊黑暗裏;那裏要有哀號和切齒。」耶穌遂對百夫長說:「你回去,就照你所信的,給你成就吧!」僕人就在那時痊癒了。

百夫長的這句話「主! 我不堪當你到舍下來, 你只要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會好的」。是否很熟悉?感恩祭中領聖體前的禱文,就是來自百夫長這一個故事。

百夫長是羅馬人,但我們不肯定他的僕人是本地人或外邦人,但這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耶穌當眾稱讚百夫長「有這樣大的信心」,當時在場的猶太人聽在耳裏一定不是味兒,因為羅馬人是他們的敵人。但是百夫長很謙虛,他說自己只是通過日常經驗而認識耶穌,繼而相信耶穌能夠治好他的僕人。

這告訴我們,不一定需要整天祈禱或崇拜,亦可通過平日的經驗認識天主。這令我們回想起《瑪竇福音》第二章的賢士,他們透過科學「在東方見到了衪的星」從遠方去到白冷,敬拜耶穌聖嬰。儘管外邦人沒有猶太人的崇拜儀式,也沒有接受過辣彼關於上主的教導,他們亦可通過平日的經驗意識到全能的上主,從而接觸耶穌。

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是否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認出天主?其實我們每天在平凡的生活中,都充滿着認識天主的機會,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生活的每一刻。

《瑪竇福音》第5章至第7章是關於天國的基礎,而在第8及第9章的敘述是天國具體的證據。現在我們明白天國是包括外邦人,因為有時外邦人的信德比猶太人更堅固。

在瑪 8:11-12 耶穌表示天國是包括外邦人的,猶太人聽到一定感到不高興。其實耶穌這樣說是為了準備猶太人接受這個現實,在耶穌準備升天的時候,他囑咐門徒將福音傳揚到天下萬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 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瑪 28:19-20。

其實《瑪竇福音》是以外邦人開始:「有賢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瑪2:1,而在福音的結束時耶穌囑咐門徒「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瑪 28:19。這就是《瑪竇福音》的精神,福音是包括外邦人而不只是給猶太人。

第三個神蹟 ── 治好伯多祿的岳母 8:14-15

耶穌來到伯多祿家裏, 看見伯多祿的岳母躺著發燒,就摸了她的手,熱症就從她身上退了。 她便起來伺候衪。

現在敘述的是關於猶太人的故事。當耶穌一觸摸伯多祿岳母的手,她的熱症就立刻離開了她。這個神跡感覺好像耶穌在驅魔一樣,而熱症就好像魔鬼,因耶穌的臨在而立刻離開。在這個事件中我們見到了神跡之後的效果,伯多祿的岳母一經醫治之後立刻起身侍奉耶穌。

綜合以上的三個神跡:第一個神跡是勸勉人要遵從法律,第二個神跡是關於信德,而第三個神跡是關於回應。其實這三個神跡是一個過程,敘述一個門徒在與耶穌接觸之後的皈依過程。第一步是根據聖經認識了耶穌,不過聖經只是文字,我們必須以生活經驗耶穌從而信靠祂,跟着回應祂的召叫。

第四個神蹟 ── 治好附魔的人 8:16-17

這是一個總結,敘述耶穌實現了依撒爾亞先知的預言 ── 國已經來臨:「到了晚上,人們給衪送來了許多附魔的人, 衪一句話就驅逐了惡神;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這樣,就應驗了那藉依撒依亞先知所說的話:『衪承受我們的脆弱,擔荷了我們的疾病。』」。

其實以上的四個神跡,要帶出的訊息就是一個門徒的皈依過程。

跟着,我們閱讀第二個段落的四個奇蹟。首先看到的是兩個一起敘述的神跡: 「治好患血漏的婦人」  及 「復活雅依洛的女兒 」。

復活雅依洛的女兒9:18-19

耶穌向他們說這話的時候,有一位首長前來跪拜衪說:「我的女兒剛才死了,可是請你來,把你的手放在她身上,她必會活。」耶穌起來跟他去了;衪的門徒也跟了去。

我們看到一個會堂長 — 猶太人的大人物,跪在耶穌跟前,這不是一個尋常的舉動。根據《瑪竇福音》的記述,會堂長的小女兒已經逝去。不過這個會堂長擁有像百長一樣的信德,哀求耶穌說「我的女兒剛才死了,可是請你來,把你的手放在她身上,她必會活」瑪9:18。

原來在以色列人當中,也找到這樣大的信德的人。耶穌並沒有歧視猶太人,但也幫助了猶太人,不僅是外邦人。

復活雅依洛的女兒9:23-26

耶穌來到首長家裏,看見吹笛的和亂鬨鬨的群眾,就說:「你們走開吧!女孩沒有死,只是睡著了。」 他們都譏笑衪。把群眾趕出去以後,耶穌就進去,拿起女孩子的手,小女孩就起來了。這消息傳遍了那整個地區。

人們都在嘲笑耶穌,因為女孩子已經死了。耶穌只是觸摸了女孩的手,她便立刻復生了。這個看似簡單的神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預示,是準備讀者在《瑪竇福音》28章見證耶穌的復活。這神跡證明耶穌有權使死者復生,這與之前的幾個神跡不同;以上都是肉體上的治癒,而這個神跡是最震撼的一個。

瑪竇在「復活雅依洛的女兒 」的神跡中間 ,加插了另一個故事:「治好患血漏的婦人」。

瑪 9:20-22 「看,有一個患血漏十二年的女人,從後面走近,摸了衪的衣服繸頭,因為她心裏想:「只要我一摸衪的衣服,我就會好了。」耶穌轉過身來,看著她說:「女兒,放心吧! 你的信德救了妳。」從那時起,那女人就好了」。

我們在此看到在以色列人當中也有極強的信德,這個婦女並沒有要求耶穌治愈她,她只是在心裏想:「只要我一摸衪的衣服,我就會好了。」耶穌回應他說:「女兒,放心吧! 你的信德救了妳。」

根據在《申命紀》及《肋未紀》的敘述,每一個猶太人的成年男子都必須在衣服的四邊綁上衣繸「你所披的外衣,四邊應做上繸頭。」申22:12

因為每次觸摸衣繸,便會想起大誡命,即全心、全靈、及全力愛主。當這個婦人捉摸到耶穌的衣繸,她立刻想到她要全心、全靈、全力愛人及全意相信耶穌,愛天主。

上主訓示梅瑟說:「你吩咐以色列子民,命他們世世代代,在自己衣邊上做上繸頭;衣邊的每個繸頭,應用紫繩繫著。這繸頭是為叫你們一看見,就想起上主的誡命,依照遵行,免得你們隨從心中和眼目的慾望,而放縱淫亂。這樣,你們必對我的一切誡命,懷念不忘,依照遵行;這樣在你們的天主面前,你們常是聖潔的。我上主是你們的天主,我領你們出離埃及是為作你們的天主:我上主是你們的天主。」戶15: 37-41

這個患了血漏病12年的女人,在猶太人眼中是一個不潔的人,好像癩病人一樣,不能與團體共處。她渴望回歸自己的團體,但不敢表明自己的立場。因為如果她在耶穌面前表明希望被治愈的意願,就會被其他人發覺,更會被石頭擲死,因此她偷偷地接觸耶穌。原來天國也接納這些被人視為不潔的人。這神跡與第八章耶穌治好癩病人(瑪 8:1-4) 的神跡有很多相似之處。

在第八章耶穌醫治癩病人後,要求他們遵守法律,以證明他們是潔淨的。在第九章這個女人秘密地出現,但是耶穌仍然醫治了她。因此我們不應該判斷別人,因為我們不知道別人背後的故事。一個不潔的女人如何進入天國? 她是憑著自己的良知,悄悄地進入天國。

但已經死去的小女孩如何進入天國?這是因為她父親的信德。這告訴我們為他人祈禱的重要性。雖然有些人無法自救,但當耶穌看見我們為他人祈禱的時候,祂也會因為我們的信德而行奇蹟。

在第八章的敘述中,耶穌看似不重視猶太人。但是在第九章,我們看見了平衡,原來在猶太人當中亦有極大的信德。不過,我們看到有信德的,都不是健康的人而是病人。

使兩個瞎子復明 9:27-31

耶穌從那裏前行,有兩個瞎子跟著衪喊說:「達味之子! 可憐我們吧!」衪一來到家,瞎子便走到衪跟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信我能作這事。 」他們對衪說:「是,主。」於是耶穌摸他們的眼說:「照你們的信德,給你們成就吧!」他們的眼便開了。耶穌嚴厲警戒他們說:「你們當心,不要使任何人知道。」但他們出去,就在那整個地區把衪傳揚開了。

在以上章節,我們第二次聽到耶穌囑咐被治愈的人「不要使任何人知道」。在四本福音裏,盲人通常是代表心盲的人,即不認識耶穌是天主子的人。這兩個人不僅是肉體上失明,在靈魂上也失明。這個神跡很特別,因為兩個靈魂上失明的人竟然認出耶穌是「達味之子」。當耶穌問他們:「你們信我能作這事嗎?」他們答耶穌說:「是,主!」

我們第一次看見耶穌直接問人「信不信?」,之前都是希望被醫好的人都向耶穌表示信心。耶穌這個問題,就好像當我們領洗前,神父問我們是否信主一樣。耶穌只觸摸了他們的眼睛,他們的眼便開了。

神父問我們有沒有留意在《瑪竇福音》的第八章及第九章,耶穌都是以祂的雙手去行奇蹟。這就好像在《創世記》中天主用祂的手創造亞當和厄娃一樣。原來天國就是一個新的創造:「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創2:7

耶穌觸摸了伯多祿的岳母及死去了小女孩的手,觸摸了兩個瞎子的眼睛,他們都因耶穌的碰觸而被治愈了。這就好像神父給孩子施洗時,在他們的眼及手上劃上十字聖號。 耶穌治愈這些人的時候,就好像為他們施洗一樣,一個成為門徒的過程。

治好附魔的啞吧 – 瑪 9:32-34

他們出去後,看,有人給耶穌送來一個附魔的啞吧。魔鬼一被趕出去,啞吧就說出話來。群眾驚奇說:「在以色列從未出現過這樣的事情。」但法利賽人們卻說:「衪是仗賴魔王驅魔。」 

神父提醒我們,當我們不講應講的說話,及不做應做的事,就好像一個被魔鬼控制的啞巴。千萬不要以為講多錯多,因為有些事情是不可不說,不可不做的。不說和不做的後果可能會連累他人,而犯下更重的罪。

這即是彌撒中的「悔罪經」:「我向全能的天主和各位兄弟姊妹,承認我在思、言、行為上的過失」。「行為上的過失」- sin of omission。英文的「悔罪經」表達得更準確: “ what I failed to do” 。

在以上的神跡,我們都看到身體上有病痛的人,就是被當時社會排斥的人。耶穌就是要把這些社會認為是無用的人,帶到天國去。

跟着我們看中間的三個奇蹟。

平息風浪 8:23-27 

耶穌上了船,他的門徒跟隨著祂。忽然海裏起了大震盪,以致那船為浪所掩蓋,耶穌卻睡著了。他們遂前來喚醒祂說:「主! 救命啊! 我們要喪亡了。 」耶穌對他們說:「小信德的人啊!你們為什麼膽怯﹖」就起來叱責風和海,遂大為平靜。那些人驚訝說:「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竟連風和海也聽從祂!」

在兩章中這是唯一關於大自然的奇蹟。門徒跟隨了耶穌已經三年,及已被賦予治病和驅魔的權力。雖然耶穌與他們一同在船上,但當他們遇到風浪時驚惶失措,仍然忘記了耶穌的臨在而失去信德。當門徒們看到暴風雨平靜下來後,也沒有立刻相信耶穌,反而是想知道誰使暴風雨平靜下來。

門徒應該是最有信德的人,但是與百夫長、血漏病婦人及兩個瞎子的信德比較時,真是天淵之別。神父提醒我們,不要以為我們領了洗就理所當然能進入天國。

醫好革辣撒兩個附魔的人- 瑪 8:28-34

耶穌來到對岸加達辣人的地方,有兩個附魔的人從墳墓裏走出,向祂走來; 他們異常兇猛,以致沒有人能從那條路上經過。他們喊說:「天主子,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時期還沒有到,你就來這裏苦害我們嗎﹖」離他們很遠,有一大群豬正在牧放。魔鬼懇求耶穌說:「你若驅逐我們,就趕我們進入豬群吧!」耶穌對他們說:「去吧!」魔鬼就出來進入豬內;忽然全群豬從山崖上直衝入海,死在水裹。放豬的便逃走,來到城裏,把這一切和附魔人的事都報告了。全城的人就出來會見耶穌,一見了衪,就求衪離開他們的境界。

現在耶穌來到了一個被視為最不潔的地方;地點是外邦人的墳場,有豬群,及附魔的人。魔鬼一見到耶穌立即承認他天主子的身份,與之前的門徒看見了耶穌平息風浪也不肯定耶穌是誰。瑪竇故意把這兩個神跡放在一起,是在警告門徒不要驕傲,不要以為身為門徒就必能進入天國。這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魔鬼也認出耶穌是主,令門徒相形見絀。之後整個城市的人出來,他們不但沒有驚嘆耶穌所行的神跡,反而將耶穌趕走了。

治好癱子 – 瑪 9:18 

耶穌上船過海,來到了自己的城。看,有人給衪送來一個躺在床上的癱子,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放心,你的罪赦了。」經師中有幾個人心裏說:「這人說了褻瀆的話。」耶穌看透他們的心意說:「你們為什麼心裏思念惡事呢﹖什麼比較容易呢﹖是說:你的罪赦了,或是說:起來行走吧! 為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起你的床,回家去吧!」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群眾見了,就都害怕起來,遂歸光榮於天主,因衪賜給了人們這樣大的權柄。

耶穌說赦罪比治病容易,因為祂是天主子。 但就是因為這句說話,人就開始反對耶穌了。這個故事是要強調耶穌的身份,祂確實是天主子,有權赦免我們的罪過,使我們罪人也能進入天國。

第一個段落的四個奇蹟,描寫成為一個門徒的過程。最後的四個神跡,是描述人若果有信德,願意悔改及甚至是無助的人若有人願意為他們祈禱,所有人都可以進入天國。但自以為是的人,反而未必能夠成願。而中間的三個神跡,是敘述怎樣做一個稱職的門徒。

跟隨耶穌的條件 – 8:18-22 

耶穌看見許多群眾圍著自己,就吩咐往對岸去。有一位經師前來,對衪說:「師傅,你不論往那裏去,我要跟隨你。」耶穌給他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門徒中有一個對衪說:「主,請許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 」耶穌對他說:「你跟隨我罷! 任憑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

我們看到有兩個人想跟隨耶穌,其中一個人是經師,另一個是門徒中的一個,他想回去埋葬他的父親。表面看來耶穌好像不近人情,但不要忘記這個人已經是耶穌的門徒,這顯示他想回頭,回到他的舊路。

耶穌的事工相比於待在安全的地方更為重要,身為一個門徒,必須將天國放在第一位。神父提醒我們做事應該百分百投入,身為一個耶穌的門徒,必須全心、全靈、及全力愛主,因為這就是耶穌對門徒的要求。

以上章節跟 – 瑪竇被召為徒- 瑪 9:9-13 有關。

耶穌從那裏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裏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當耶穌在屋裏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衪的門徒一起坐席。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衪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須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 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

瑪竇放棄一切追隨耶穌,還邀請耶穌和其他稅史來一起吃飯。在回應法利塞人的挑戰,耶穌告訴他們,他來是召叫罪人。對於猶太人,罪人包括身體上有缺陷的人:如盲人,因為他們看不到聖經而不懂如何遵循天主的誡命:如啞巴,因為他們不能開口讚美天主。

被視為不潔的人,因在接觸耶穌之後都轉化成為潔淨的人。耶穌表達的是進入天國是有條件的,就是需要接受耶穌的潔淨。

最後我們閱讀了耶穌怎樣回答法利塞人的挑戰。

禁食問題的衝突 – 瑪 9: 14-17 

那時,若翰的門徒來到衪跟前說:「為什麼我們和法利賽人多次禁食,而你的門徒卻不禁食呢﹖」耶穌對他們說:「伴郎豈能當新郎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悲哀﹖但日子將要來到;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了。沒有人用未漂過的布作補釘,補在舊衣服上的,因為補上的必扯裂了舊衣,破綻就更加壞了。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入舊皮囊裏的,不然,皮囊一破裂,酒也流了,皮囊也壞了; 而是應把新酒裝在新皮囊裏,兩樣就都得保全。 」

耶穌說不能用新布修補舊衣服,亦不能將新酒放入舊瓶中。但這並不是意味舊不好,而新的就好。耶穌解釋無論是新或舊,只要是好的都應保留,但不應該將它們混合在一起。例如當我們成為教徒之後,每個主日都要參加彌撒,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不陪伴家人的藉口。

神父叮囑我們,做一個門徒必須保持時常清醒,及要明白甚麼是該做的事,甚麼是不該做的事。讓我們好好反省,自己是否一個忠心追隨耶穌的門徒。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