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3, 2021

真想不到,在神父暑假休息前,在今天73日,大家還可以在《聖言無疆界》再一次由神父帶領我們靈修。願天主保佑神父健康平安!

神父提醒我們《默示錄》的主題是「天國」在人間的發展,不過是從天主的角度,而不是從人的角度。在六月的聚會,我們研讀了《默示錄》的第二及三章:若望寫信給七個教會的信件。雖然這七個教會在《默示錄》以後的章節不再出現,但不是因他們與天國再沒有關係。其實這七個教會是代表在人間的天國,他們遇到困難重重:有苦難、有迫害、及有危機。他們面對內外的挑戰都很真實:異端存在團體內,外在的困難有羅馬帝國多神論宗教體系的不良影響 ,及猶太教惡勢力的壓迫。

在理解了天國在人間的情況後,我們今次開始研讀天主對天國的大計劃。《默示錄》第四章描述天國在天上的異像。 

這些事以後,我看見天上有一個門開了,並且有我初次聽見,那同我說話像似號角的聲音,說:「你上到這裏來,我要指示給你,這些事以後必須要發生的事。 」我立刻神魂超拔了。默4:1,2

若望說他看見天堂的門開了。天堂是有門的嗎? 真的要打開門才可進入天堂嗎?神父解釋,不是天堂真的有門,若望只是用人可以瞭解、可以領會的方式去形容非常深奧的體驗。無限的天主及廣大無邊的天堂又怎能用人有限的詞語來敍述呢?因此若望唯有使用擬人化的寫作技巧來描述他所看到的(註:神父教我們一字 Anthropomorphic (擬人化) : ascribing human characteristics to nonhuman things, source: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看,在天上安置了一個寶座,有一位坐在那寶座上的。那位坐著的,看來好似水蒼玉和紅瑪瑙;圍繞寶座的虹霓,看來好似翡翠。寶座周圍還有二十四個寶座,寶座上坐著二十四位長老:身穿白衣,頭戴金冠。有閃電、響聲和雷霆從那寶座發出來;在寶座前還燃著七個火炬,那就是天主的七神。默4:2-5

若望進入天上後他看到一些異像:一個寶座、周圍有二十四個寶座、二十四位長老、七個火炬 (天主的七神) 等等。這些代表甚麼呢?舊約的十二個以色列支派,合上新約的十二個宗徒,就成了天上的二十四個寶座。至於七個火炬及七神,「七」是代表完滿、完美及全知全能。

描述看起來像是一個禮儀,相似《出谷紀》天主在西乃山顯示給梅瑟時的情況:有閃電、有地震、及有一大片雲彩等等。而隨着梅瑟上山的還有長老們:「隨後梅瑟、亞郎、納達布、阿彼胡和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上了山,看見了以色列的天主,看見在他腳下好像有一塊藍玉作的薄板,光亮似藍天。」出24:9-10。

我們從《默示錄》這裏看到的是天堂,但體驗就如梅瑟在《出谷紀》相同的。

《默示錄》第四章所描述的是光榮的天堂;若望所經驗到的光榮,就是梅瑟在西乃山上所經驗的一樣:同一個光榮經驗,同一個真天主。

至於「二十四個長老」是代表舊約的以色列十二支派(即雅各伯的十二個兒子),及新約的十二位宗徒;新約與舊約連結在一起。

「寶座前面有如玻璃海,彷彿水晶」默4:6若望看見一個玻璃海,而梅瑟來到西乃山之前,是帶領猶太人過紅海。神父指出,若望象徵性的描述是梅瑟在西乃山經驗的延續。玻璃海如紅海,如同西乃山的情況。神父問既然是《出谷紀》紅海的體驗,而以色列人被天主救出後,定出新的盟約與頒布十誡,這樣在天國又有沒有盟約呢?天國的情況又和十誡有甚麼關係?

但若望要強調的不是一個新的盟約,也不是十誡,他為甚麼要讀者聯想起西乃山的經驗?

西乃山的經歷,對於猶太人來說從來都沒有改變過。當猶太人還在埃及被勞役的時候,他們在靈性上好像小孩子。天主拖着他們的手,帶領他們離開埃及去到曠野。不過,在曠野的時候猶太人成長了。

天主頒發十誡給他們,要他們選擇,自己做一個決定。因為他們已經是成年人,應該懂得選擇,要為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負責任。接受或不接受?做不做天主的選民?

在西乃山的時候,以色列人一致回答「凡上主所吩咐的,我們全要作」出19:8。

當他們接受了天主,猶太人成長了! 他們在靈性上由小孩子蛻變成為成人。就在那一刻以色列變成一個國家;從被支配的奴隷,變成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團體。

《默示錄》第四章要表達:新的國家就是天國,新的民族包括了新約的人十二個宗徒。在天國寶座及玻璃海面前,就是在天國的盟約。

在寶座周圍,有四個活物,前後都滿了眼睛:第一個活物像獅子,第二個活物像牛犢,第三個活物面貌像人,第四個活物像飛鷹。那四個活物,個個都有六個翅膀,周圍內外都滿了眼睛,日夜不停的說:「聖!聖!聖!上主,全能的天主,是昔在、今在、及將來永在者。 」默4:6-8

神父説,這四個活物在《厄則克爾先知書》中的第一章已經提過。「火中似乎有四個活物的形狀,牠們的外表是這樣:都有人的形狀」則1:5。「這就是上主的光榮顯現時的奇象」則1:28。

這四個活物都是天神,他們在齊聲讚美天主。

在感恩祭之中, 主禮帶領所有教友唱出的 歡呼歌是來自《依撒意亞先知書》。他們互相高呼說:「聖!聖!聖!萬軍的上主!他的光榮充滿大地!」依 6:3整個教會,偕同天上諸聖和所有的天使,同聲歡呼讚頌天主!

 「每逢那些活物將光榮、尊威和頌謝歸於那坐在寶座上的,萬世萬代的永生者時,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坐於寶座的那位前,朝拜那萬世萬代的永生者,且把他們的榮冠投在寶座前說:「上主,我們的天主!你是堪享光榮、尊威和權能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萬物都是因了你的旨意而存在,而造成的」默4:9-11

二十四位長老把榮冠放在寶座前,他們俯伏在地光榮天主,是代表他們接受坐在寶座上的天主,是唯一的君王。

天上天國的經驗是光榮的,就像是一個隆重的禮儀。 那麼在地上的天國又怎樣?我們在地上仍是在過程中,因此仍有苦痛和磨煉。當天上繼續天國的光榮禮儀,地上就一步步的去實現天國。神父説,天上天國是 “is” 而地上的天國是 “becoming”

我看見在那坐於寶座者的右手上,有一書卷,內外都寫著字,用七個印密封著。我又看見一位強有力的天使大聲宣佈說:「誰當得起展開這書卷,開啟它的印呢?」

但是,不論在天上、地上、或地下,沒有一個能展開那書卷的,沒有能閱讀它的。我就大哭起來,因為沒有找著一位當得起展開那書卷,和閱讀它的。

長老中有一位對我說:「不要哭!看,那出於猶大支派中的獅子,達味的苗裔已得了勝利,他能展開那書卷和那七個印。 」默 5:1-5

這書卷是代表甚麼呢?書卷被七個印封起,而外面及裡面也有字。這是代表甚麼?神父説這是代表羅馬帝國時的「離婚書」,七個印是代表七個見證人。因為書卷是被封著的,從外面是不能看見書卷的內容,但又不能打開書卷,因為一經被打開,離婚就奏效。所以外面也寫上字,以方便辨認出書卷的內容。

那麼天主要和誰「離婚」呢? 天主原來是要和舊約的以色列民族「離婚」。這比喻天主要與不忠的「新娘」即舊約的以色列民族分手。在舊約我們看到以色列民族不停地出賣天主,他們不信服天主是唯一的真神,不但不遵守天主頒布的十誡,他們甚至拜偶像。

在舊約的先知書中時有比喻天主是「新郎」,而以色列民族是不忠「新娘」,特別是《依撒意亞先知書》及《歐瑟亞先知書》:

因為你的夫君是你的造主,他的名字是「萬軍的上主;」你的救主是以色列的聖者,他將稱為「全世界的天主。」依 54:5

「你們譴責罷!要譴責你們的母親!因為她不是我的妻子,我也不是她的丈夫;望她從自己的臉上除去自己的色相,從自己的胸間去掉淫亂」歐2:4

誰可以打開書卷令離婚生效?可以將書卷打開使離婚生效的只有一個人,祂就是出於猶大支派中的獅子,達味的苗裔耶穌。

在離婚生效之後,新郎便可迎娶一個新的「新娘」。當然,這只是若望以擬人法來比喻天主與以色列民族的關係,並不是表示真正的離婚事件。耶穌重新立定新的婚約,並舉行新的婚宴。

「我看見那新耶路撒冷聖城,從天上由天主那裏降下,就如一位裝飾好迎接自己丈夫的新娘。」默 21:2

這新娘是教會,以色列不再是唯一選民,教會是指我們;所有跟隨耶穌和聖神一起的信徒。

「聖神和新娘都說:「你來罷!」凡聽見的也要說;「你來罷!」凡口渴的,請來罷!凡願意的,可白白領取生命的水。」默22:17

《默示錄》強調終結一個舊婚約 (盟約) 之後,開始一個新的婚約盟約。

「我就看見在寶座和四個活物中間,並在長老們中間,站著一隻羔羊,好像被宰殺過的,他有七個角和七隻眼:那眼睛就是被派往全地的天主的七神。他於是前來,從坐在寶座上的那位右手中接了那書卷。當他接那書卷的時候,那四個活物和那二十四位長老,都俯伏在羔羊前,各拿著弦琴和盛滿了香料的金盂這香料即是眾聖徒的祈禱,並唱新歌說:「惟有你當得起接受那書卷和開啟它的印,因為你曾被宰殺,曾用你的血,從各支派、各異語、各民族、各邦國中,把人贖來歸於天主,並使他們成為國度和司祭,事奉我們的天主;他們必要為王,統治世界。」默 5:6-10

以上章節描述「羔羊」來到了,他有七個角和七隻眼。羔羊是完美的,完滿的及全能的。神父提出在《默示錄》中,「角」是代表權能,而「眼」則是代表智慧及全知。經文中提到羔羊曾被宰殺,所以「羔羊」是直接指向耶穌。

回到「那書卷」的敍述,打開書卷的是耶穌。只有耶穌是堪當打開書卷的,因為耶穌「曾被宰殺,曾用你的血,從各支派、各異語、各民族、各邦國中,把人贖來歸於天主,並使他們成為國度和司祭,事奉我們的天主;他們必要為王,統治世界」默5:9-10。

耶穌是被猶太人(祂的妻子)殺死,所以祂與舊的妻子分開。在猶太人殺害耶穌後,舊的盟約己不再成效。但是,耶穌復活了,並救贖了所有的人。由此而產生出一個新的婚姻新的民族。 新的團體再不是因血統或以及族譜去定斷,而是視乎是否真心侍奉天主及誠心追隨耶穌。我們基督徒都是屬於新的民族,屬於天國的人。

《出谷紀》記載了天主曾經說過:「現在你們若真聽我的話,遵守我的盟約,你們在萬民中將成為我的特殊產業。的確,普世全屬於我,但你們為我應成為司祭的國家,聖潔的國民。你應將這話訓示以色列子民。」出19:5-6。

而在《列王紀上》記載上主顯現給撒羅滿說:「但是,如果你們或你們的子孫遠離我,不遵守我給你們頒賜的誡命和律例,而去服侍敬拜別的神,我必要將以色列從我賜給他們的地面上除掉。」列上9:6-7。

跟着我們繼續看看天上的情況。

我又看見,且聽見在寶座、活物和長老的四周,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千千萬萬,大聲喊說:「被宰殺的羔羊堪享權能、富裕、智慧、勇毅、尊威、光榮、和讚頌!」

此後我又聽見一切受造物,即天上、地上、地下和海中的萬物都說:「願讚頌、尊威、光榮和權力,歸於坐在寶座上的那位和羔羊,至於無窮之世!」那四個活物就答說:「阿們。」長老們遂俯伏朝拜。默 5:11-14

天上盛大的禮儀繼續進行,天使們在不停的讚美天主。因為雖然以色列人殺死了羔羊,死亡不是失敗,而是勝利。天父坐在祂的寶座上,而圍着祂的是二十四名長老,站在中央的是羔羊。跟着羔羊拿起書卷,開始打開書卷。

每當羔羊打開書卷的一個印,就有一頭馬走出來,牠們不同顏色,白、紅、黑、青。神父解釋每一頭馬代表地上不同的經驗,而後果會影響整個世界。就是地上經歷的戰爭、貧窮,饑餓,種種困難。

以後我看見:當羔羊開啟七個印中第一個印的時候,我聽見四個活物中第一個,如打雷的響聲說:「來!」我就看見,有一匹白馬出現,騎馬的持著弓,並給了他一頂冠冕;他像勝利者出發,必百戰百勝。默6:1-2

羔羊跟着打開第二個印「就出來了另一匹馬,是紅色的,騎馬的得到從地上除去和平的權柄,為使人彼此殘殺;於是給了他一把大刀。」默6:4

 羔羊打開第三個印「我就看見,出來了一匹黑馬,騎馬的手中拿著天秤。」默6:5

「麥子一升值一『德納』,大麥三升也值一『德納』」默6:6。人在工作之後所收到的報酬不是金錢,而是玉米或大麥;這些都是窮人的食物,而人只能可以吃到一手抓來的分量,這表示經濟很困難。

 羔羊打開第四個印「我就看見,出來了一匹青馬,騎馬的名叫「死亡」,陰間也跟著他;並給了他們統治世界四分之一的權柄,好藉刀劍、饑荒、瘟疫,並藉地上的野獸,去執行殺戮。」默6:8

第一隻馬象徵戰爭後得到勝利;第二隻馬表示世上其實沒有真正和平,人與人之間不停鬥爭;而第三隻馬是代表飢餓;第四隻馬象徵病痛及死亡。但這些不是將來會發生的事,而是地上天國正在經歷的考驗。

在《默示錄》的第二章及第三章,若望給七個教會的信中,已有談及種種的困難及苦況。

表面上看來地上情況很差,但是在天主的大計劃中,所有不幸的事都隱藏着屬靈的意義。天主藉着痛苦、死亡、及絕望等實行祂的計劃。

這就是我們在彌撒中主禮宣稱的「信德的奧蹟」── 信友都會同聲回應:「基督,我們傳報祢的聖死,我們歌頌祢的復活,我們期待祢光榮地來臨。」沒有痛苦及死亡,就沒有復活及再來。「信德的奧蹟」就是對未來抱有希望,期待耶穌在光榮中再來。

跟着羔羊打開書卷的五個印「當羔羊開啟第五個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下面,那些曾為了天主的話,並為了他們所持守的證言,而被宰殺者的靈魂,大聲喊說: 「聖潔而真實的主啊!你不行審判,不向世上的居民為我們的血伸冤,要到幾時呢?」遂給了他們每人一件白衣,並告訴他們還要靜候片時,直到他們的的同僕,和那些將要如他們一樣被殺的弟兄,達到了圓滿的數目為止。」默6:9-11

在《默示錄》的第三章若望寫信給其中兩個教會的信中也有提及「白衣」。

給撒爾德教會:「在撒爾德你還有幾個沒有玷污自己的衣服,他們必要穿上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當得起。勝利的必要這樣穿上白衣」默 3:4-5

給勞狄刻雅教會:「我給你出個主意:你要向我買用火煉好的黃金,為使你富有,也買件白衣穿上,為不顯露你裸體的羞恥,又買點眼藥,抹在你的眼上,為使你能看見」默 3:18。

穿白色是代表堅持信仰的人,甚至殉道也在所不惜。以上所提及穿白色的人,也是為了天主聖言作見證而附上了生命的人。在第五章猶太人殺死了羔羊,而引致耶穌與「新娘」分開。殉道的人問天主何時才為他們申冤,審判那些殺害他們的人呢?

答案是他們要等侍。「他們還要靜候片時,直到他們的的同僕,和那些將要如他們一樣被殺的弟兄,達到了圓滿的數目為止。」默6:11

甚麼是「圓滿的數目」?為了使我們明白箇中含意,神父提醒我們在《出谷紀》第十二章關於「逾越節」羔羊的分配「數量」。

 「你們應訓示以色列會眾,本月十日,他們每人照家族準備一隻羔羊,一家一隻。若是小家庭,吃不了一隻,家長應和附近的鄰居按照人數共同預備,並照每人的飯量估計當吃的羔羊。肉切不可吃生的或水煮的,只許吃火烤的。頭、腿和五臟都應吃盡。一點也不許留到早晨;若是早晨還有剩下的,都要用火燒掉。」出12:3-4, 9-10。

為甚麼「數量」是這樣重要?在天主眼中,在天國的角度,甚麼才是圓滿?

再看《創世紀》 雅各伯十二個兒子的故事。

 「雅各伯的兒子共計十二人。肋阿的兒子:雅各伯的長子勒烏本、西默盎、肋未、猶大、依撒加爾和則步隆。辣黑耳的兒子:若瑟和本雅明。辣黑耳的婢女彼耳哈的兒子:丹和納斐塔里。肋阿的婢女齊耳帕的兒子:加得和阿協爾:這些都是雅各伯在帕丹阿蘭生的兒子」創 35:23-26。

若瑟的弟兄,因為嫉妒雅各伯最愛若瑟而想殺掉若瑟。後因被長兄勒烏本聽到了他們的對話,便建議將若瑟丟在曠野的井裏不可殺害他,勒烏本是想由他們手中救出若瑟。

若瑟來到弟兄他們那裏,他們就脫去了他的彩色長衣,把若瑟丟在井裏。弟兄殺了一隻羊,將若瑟的長衣浸在血裏,然後將長衣送到他們的父親雅各伯面前。 雅各伯以為若瑟被猛獸吃了,悲痛萬分。後來若瑟被賣到埃及法郎的內臣作為僕人。

弟兄將若瑟丟在井裏後就坐下吃飯 (原文是吃麵包),但這並不是一個圓滿的家庭聚餐。因為他們出賣了自己的兄弟,家庭成員不完整,數字不圓滿,不是理想的家庭團聚。

因此在吃「逾越節」晚餐時,以色列人除了吃羊也要無酵餅 (麵包),就是要銘記祖先做了極大的錯事,在謀害了自己的兄弟之後還有胃口坐下吃飯。所以在吃逾越節晚餐的時候,以色列人一定要完整的一家人坐在一起進餐。當完整的家庭在一起,數目才算是圓滿的。

「他們還要靜候片時,直到他們的的同僕,和那些將要如他們一樣被殺的弟兄,達到了圓滿的數目為止。」默6:11

要到達圓滿的數字,聖餐才可進行。這對我們有甚麼意義?這個圓滿的禮儀,在彌撒中是可以成全的。

神父叮囑我們參與彌撒時要以「圓滿」為宗旨。這代表我們對不喜歡的人都要接受,要包容。因為他們在主內都是「家人」,大家都是基督的肢體。若果我們不接受不喜歡的人,就好像若瑟的兄弟一樣,不包容自己的兄弟。為了這個原因,彌撒是由「懺悔禮」開始,除了向天主承認過失,與此同時也與別人修和。在懺悔之後,我們更會互祝平安。不然的話,彌撒無法圓滿地實行,而聖餐 (領聖體) 意義也不圓滿。只是口中誦念彌撒經文而心中不一致,家庭的成員數目就不圓滿。

既然「圓滿」的數字未到,是否暗示未日的到來過程?在打開書卷第六個印時,有沒有些玄機?

 「以後我看見,當羔羊開啟第六個印的時候 ,發生了大地震,太陽變黑,有如粗毛衣;整個月亮變得像血,天上的星辰墜落在地上,有如無花果樹為大風所動搖而墜下的未熟的果實;天也隱退,有如捲起的書卷;一切山嶺和島嶼都移了本位。世上的君王、首領、軍長、富人、勇士,以及一切為奴的和自由的人,都隱藏在洞穴和山嶺的巖石中,向山嶺和巖石說:「倒在我們身上,遮蓋我們罷!好避免那坐在寶座上的面容和那羔羊的震怒,因為他們發怒的大日子來臨了,有誰能站立得住?」默6:12-17。

以上章節描繪末世的影像:大地震,太陽變黑,月亮變得像血,而世上所有的人,無論身份地位都顯得驚慌萬分。

羔羊開啟了第六個卯,只是為末世揭幕。未日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時一刻的事。所以,我們要繼續研讀《默示錄》。因為第七個印就要到第八章羔羊才開啟。

至於第七章描繪的是「雅威的日子」。

 「這事以後,我看見了四位天使,站在大地的四角上,握住地上的四股風,不讓風吹向大地、海洋和各種樹木。」默7:1

在舊約的先知書中也有不少描述「雅威的日子」亦即 「上主的日子」。

至於「雅威的日子」在神學上已經有400500年的歷史。在早期的先知書「雅威的日子」是指天主審判以色列敵人的日子,不過在100150年之後,這個神學概念已變化為天主審判以色列民族的日子。我們可以在舊約的先知書中追溯這個概念,例如《亞毛斯先知書》、《索福尼亞先知書》及《岳厄爾先知書》等等。這些先知所表達的訊息是天主審判的是以色列民族,因為以色列人犯了罪而不願意悔改。

「那仰望上主日子來臨的人是有福的!上主的日子為你們有甚麼好處?」 亞 5:18

「哀哉! 上主的日子是苦的,連壯士那時也要哀號。」索1:14

「你們要在熙雍吹起號角,在我的的聖山下吹起號筒! 叫大地所有的居民戰慄害怕,因為上主的日子來了,且已來近了」岳2:1。

以色列民族在公元前587年被充軍到巴比倫,他們受到了懲罰,在神學上「雅威的日子」便改變了。在充軍回國之後,「雅威的日子」被視為安慰以色列民族的日子,是有復興的含義。

在《默示錄》所記載的都包含了這兩個意思:「雅威的日子」是審判以色列的敵人的日子,也是審判以色列民族的日子。而安慰的含義在《默示錄》最後的兩個章節才出現,新的婚姻 ── 新天新地的出現。

神父鼓勵我們自己看看第七章。在這裏,希望神父帶領我們繼續在《默示錄》中,經驗天主眼中的天國故事!主佑各位!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