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 2022

今天我們繼續研讀《路加福音》。路加的鋪排是由匝加利亞說不出「祝福」開始,而以耶穌升天時祝福普世萬民圓滿結束。《路加福音》的主題是天主的「祝福」。

上一課神父説到天主的祝福及愛,不是無條件而是有條件的,天主要我們遵守祂的誡命。今天神父引領我們一步步的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及明白天主給我們的祝福。

不只是猶太人,對所有的基督徒來說,獲得天主的祝福是必須的,因為這代表遵守天主的誡命。

當天主與以色列民訂下盟約的時候,祂訓示梅瑟 (Moses) 及他的哥哥亞郎 (Aaron),他們及世世代代的後裔,都必須遵守誡命。他們應該很清楚及明白,天主給予的祝福是要遵守天主的誡命。若翰要求羣眾悔改,不要以為有亞巴郎為父,以民為他後裔,及依賴天主給予亞巴郎的祝福,就可逃避責任,不做好自己。

《肋未紀》26:3-4「如果你們履行我的法令,遵守我的命令,一一依照執行,我必按時給你們降下雨露,地必供給出產,田野的樹木必結出果實。」

《申命紀》8:1「我今日吩咐你的一切誡命,你們應謹守遵行,好使你們生存,人數增多,能去佔領上主向你們的祖先所誓許的地方。」

那麼天主對我們的祝福,是甚麼呢?

讓我們繼續從《路加福音》中去找尋答案,及更深一層去明白天主從舊約和先知口中,直至從耶穌基督給我們的啓示,一直在教導我們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怎樣才可得到天主的祝福及天國的喜悅。

《路加福音》第三章的結構就像一個三明治:第一層描述洗者若翰在宣講天國的喜訊 ,底層收錄了耶穌的族譜,三明治的中間是最重要的 ── 基督受洗。

「凱撒提庇留執政第十五年,般雀 比拉多作猶太總督,黑落德作加里肋亞分封侯,他的兄弟斐理伯作依突勒雅和特辣曷尼地方的分封侯,呂撒尼雅作阿彼肋乃分封侯,亞納斯和蓋法作大司祭時,在荒野中有天主的話,傳給匝加利亞的兒子若翰。他遂來走遍約但河一帶地方,宣講悔改的洗禮,為得罪之赦。

正如《依撒意亞先知預言書》上記載的:「在荒野中有呼號者的聲音:你們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一切深谷要填滿,一切山岳丘陵要剷平,彎曲的要修直,崎嶇的要開成坦途!凡有血肉的,都要看見天主的救援。」 於是,他對那些前來要受他洗禮的群眾說:「毒蛇的種類!誰指教你們逃避那就要來的忿怒?那麼,結與悔改相稱的果實罷!你們心裏不要以為:我們有亞巴郎為父。我給你們說:天主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來。斧子已放到樹根上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投入火中。」

群眾向他說:「那麼,我們該作甚麼呢?」他答覆他們說:「有兩件內衣的,要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應照樣作。」稅吏也來受洗,並問他說:「師傅,我們該作甚麼呢?」他向他們說:「除給你們規定的外,不要多徵收!」軍人也問他說:「我們該作甚麼呢?」他向他們說:「不要勒索人,也不要敲詐;對你們的糧餉應當知足!」那時,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亞),為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許若翰就是默西亞。若翰便向眾人說道:「我固然以水洗你們,但是比我強的一位要來,就是解他的鞋帶,我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木杴已放在他手中,他要揚淨自己的禾場,把麥粒收在倉內;至於糠秕,卻要用不滅的火焚燒。」他還講了許多別的勸言,給百姓傳報喜訊。」(路3:1-18)

神父指出 「若翰作證」與「耶穌禁食三退魔誘」(路4:1-13)  的意義相關,都是平行發展的。

若翰在荒野中為人們洗禮:「在荒野中有呼號者的聲音:你們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路3:4) 。耶穌在洗禮後被聖神引到荒野:「耶穌充滿聖神,由約但河回來,就被聖神引到荒野裏去了」(路4:1)  。

若翰譴責「毒蛇的種類!」(路3:7)  指的是魔鬼,就是說在荒野試探耶穌的魔鬼。

而「石頭」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都提到。若翰說:「天主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來。」(路3:8),而魔鬼對他說:「你若是天主子,命這塊石頭變成餅罷!」(路4:3)

神父說第三章和第四章中最重要的相關點是若翰與三組人的對話,是與耶穌在荒野的三個試探平行發展。

第一組的群眾問若翰說:「那麼,我們該作甚麼呢?」他答覆他們說:「有兩件內衣的,要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應照樣作。」(路3:10-11)

魔鬼對耶穌的第一個試探是食物,因為食物是人生存的基本資源。 耶穌四十日在荒野中,沒有水,沒有食物。「魔鬼對他説:『你若是天主子,命這塊石頭變成餅吧!』」(路4:3) ,但耶穌回答説:「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路4:4) 。

撒旦要耶穌為自己把石頭變成麵包,但耶穌拒絕了這自私的行為。耶穌後來在食物上行的兩個奇蹟,都是為他人提供食物,並不是為了自己的需要。耶穌教導我們不要自私,要先為他人著想,不要先滿足自己的慾念。

第二組人是税吏,他們問若翰說:「師傅,我們該作甚麼呢?」(路3:12) 。若翰的答案是要他們不能貪心:「除給你們規定的外,不要多徵收!」(路3:13)

撒旦的第二個誘惑是金錢權柄。「魔鬼引他到高處,頃刻間把普世萬國指給他看,並對他說:「這一切權勢及其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全交給我了;我願意把它給誰,就給誰。所以,你若是朝拜我,這一切都是你的。「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載:『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獨奉侍他。』」(路4:5-8)

耶穌教導我們不要貪心,不要被金錢蒙蔽良心,不要只顧自己的利益而損害別人。

第三組人是軍人,他們有權柄,有能力管治羣衆,他們又應該怎樣呢?若翰提醒這些軍人,不可胡亂傷害他人:「不要勒索人,也不要敲詐;對你們的糧餉應當知足。」(路3:14)

魔鬼的第三個誘惑是試探耶穌會否以傷害自己的身體,來試探天主的愛。「你若是天主子,從這裡跳下去吧!」(路4:9)。耶穌肯定地回答魔鬼:「經上説:『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路4:12) 。

耶穌教導我們不要利用自己的優勢,而達到一己的私心。

神父解釋在上一課他和我們研讀的《申命紀》第二十八章  「守法者必蒙祝福」,是與若翰和三組人的對話有關。天主對以民說的祝福:『願上主祝福你,保護你;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待你。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戶6:24-26) ,這話被實現了並記載在《申命紀》,而條件就是聽天主的話及守祂的誡命。

事實上,天主在祝福以民之前,首先給了他們十誡。這意味著他們必須首先遵守誡命, 才能得到天主的祝福。

接著若翰被黑落德囚禁收在監獄。「分封侯黑落德卻為了自己兄弟的妻子黑落狄雅,並為了黑落德本人所作的一切惡事,受了若翰的指摘,又在一切的惡事上加上了這一件:即把若翰囚禁在監中。」(路3:19-20)。

說到這裡神父指出「基督的族譜」是以倒序寫的,那就是從耶穌傳教開始回述到亞當,阿巴郎是亞當的後裔,過去的祖先,直到盤古初開:「耶穌開始傳教的時候,大約三十歲,人都以他為若瑟的兒子:若瑟是赫里的兒子,赫里是瑪塔特的兒子…….達味是葉瑟的兒子,葉瑟是敖貝得的兒子,敖貝得是波阿次的兒子,波阿次是撒拉的兒子,撒拉是納赫雄的兒子…….猶大是雅各伯的兒子,雅各伯是依撒格的兒子,依撒格是亞巴郎的兒子,亞巴郎是特辣黑的兒子,特辣黑是納曷爾的兒子…….刻南是厄諾士的兒子,厄諾士是舍特的兒子,舍特是亞當的兒子,亞當是天主的兒子。」(路3:23, 32,34,38)

神父說耶穌和若翰從未結婚,匝加利亞的一代,在他唯一的兒子若翰被殺之後,無法延續。但耶穌在傳教時建立了新的屬靈家庭──教會。 若翰是舊約的最後一位先知,而耶穌開始了新約,開始了新家庭──信德的家庭。我們都是耶穌新家庭的成員,我們都是耶穌屬靈的後裔。

《路加福音》第三章最重要的是中間的一層「基督受洗」。若翰被囚之前,他為耶穌洗禮:「眾百姓受洗後,耶穌也受了洗,當他祈禱時,天開了;聖神藉著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降在他上邊;並有聲音從天上説:「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路3:21-22)

天主所說的證明耶穌是祂的兒子,為了這個原因魔鬼不斷用不同的方法試探耶穌的身份──耶穌真的是天主子?有甚麼證明?

神父帶領我們從若翰和羣衆的宣講,反影出魔鬼利用同樣的思維去試探耶穌,直至答案毫無疑問的説出亦證實耶穌就是天主的兒子。

撒旦的三個誘惑,都是意圖試探人類是否願意履行天主的「大誡命」:《申命紀》6:4-5「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惟一的上主。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

「全心」是發自內心選擇「善」。善或惡是人必須選擇的道路;「善」是生命的道路, 然而「惡」則趨向滅亡。我們必須一切向善,不可自私,與他人分享我們的祝福。若翰教導群眾要先為他人著想,不要先滿足自己的慾念。

「全靈」源於希伯來文 Nephesh 是指整個肉身及靈魂,猶太人相信身體與靈魂是一個實體,是不能分割的。「全靈」是以人的全部去愛天主。若翰教導軍人不能以權力傷害他人,不能因為有權力就去欺負他人。

「全力」是力量金錢財富或我們所擁有的,都是天主給予的。若翰教導稅吏要感恩而明白奉獻的意義,以愛他人及天主為根本。

我們繼續閱讀《路加福音》第四章描述耶穌開始傳教。耶穌回到他自己的家鄉納匝肋,在安息日進了會堂, 並站起來誦讀《依撒意亞先知書》然後講道:

「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他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着他。他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騐了。」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他回答他們說:「你們必定要對我說這句俗語:醫生,醫治你自己罷!我們聽說你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也在你的家鄉這裏行罷!」(路4:17-23)

耶穌的宣講受到質疑,因為同鄉的人們知道耶穌的出身,就懷疑耶穌怎能懂得傳報天主的喜訊,甚至根據聖經講道。耶穌意識到他們不接受祂,因此祂列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厄里亞在漆冬行的奇蹟,而第二個例子是厄里叟與納阿曼的故事。

「他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我據實告訴你們:我據實告訴你們:在厄里亞時代,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起了大饑荒,在以色列原有許多寡婦,厄里亞並沒有被派到她們中一個那裏去,而祇到了漆冬 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裏。在厄里叟先知時代,在以色列有許多癩病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得潔淨的,祇有敘利亞的納阿曼。」(路4:24-27)

在厄里亞的時代大地旱災,上主傳話厄里亞到漆冬匝爾法特去。

「他就起身往匝爾法特去了,來到城門時,看見一個寡婦在那裏拾木柴。厄里亞喚她說:「請你用器皿取點水來給我喝!」她正要去取水的時候,厄里亞又叫住她說:「請你也順便給我拿點餅來!」 那寡婦說:「我指着永生上主你的天主起誓:我沒有餅,缸裏祇有一把麵,罐裏還有一點油。你看,我正要拾兩根木柴,回去為我和我的兒子做點東西,吃了等死。」厄里亞對她說:「你不用害怕,儘管照你所說的去做;祇是先為我做一個小餅,給我拿來!然後,再為你和你的兒子做,因為上主以色列的天主這樣說:直到上主使雨落在這地上的那一天,缸裏的麵,決不會用完;罐裏的油,也決不會缺少。」  那個寡婦就照厄里亞的話去做了;她和厄里亞並她的孩子吃了許多日子;缸裏的麵,果然沒有用完,罐裏的油,也沒有減少,正如上主藉厄里亞所說的話。」(紀上 17:10-16)

寡婦給厄里亞水及餅後,她缸裡的麵及罐裡的油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吃不完。

第二個是厄里叟治愈了納阿曼癩病的奇蹟。

「阿蘭王的軍長納阿曼在他的主上面前,是個很受尊重愛戴的人,因為上主曾藉他使阿蘭人獲得勝利;這人雖英勇有為,無奈患了癩病。阿蘭人先前曾結隊出外劫掠,從以色列地擄來一個少女,這少女做了服侍納阿曼妻子的婢女;她對自己的主母說:「哎!如果我的主人去見撒瑪黎雅的先知,他一定會治好他的癩病。」

納阿曼去告訴他的主上說:「以色列地的少女曾如此如此說。」阿蘭王說:「你去!我也給以色列王寫一封信。」納阿曼於是帶了十〈塔冷通〉銀子,六千〈協刻耳〉金子和十套禮服去了。他給以色列王呈上信,信上說:「你收到這封信,就知道我打發我的臣僕納阿曼來見你,是要你醫好他的癩病。」以色列王一念了這信,就撕裂自己的衣服說:「難道我是天主,能使人死使人活嗎?這人竟然給我送這個人來,叫我醫好他的癩病!你們祇要想一想,便可看出,他是找機會來與我為難。」

天主的人厄里叟聽說以色列王撕裂了自己的衣服,便打發人去見君王說:「你為甚麼撕裂了你的衣服,叫他來見我,他就會知道在以色列有先知。」納阿曼於是乘坐車馬來到厄里叟的屋門口,就停下了。厄里叟派了一個使者對他說:「你去,在約但河裏洗七次,你的肌肉就會復原,得到潔淨。」納阿曼生了氣,且走且說:「看,我原想他會出來見我,站在我面前,呼求上主他的天主的名,在患處揮動他的手,治好這癩病。大馬士革的阿巴納河和帕爾帕爾河,不比以色列所有的河水都好嗎?我不能在那裏洗得潔淨嗎?」他於是轉過車來,氣憤憤地走了。

他的僕人們前來對他說:「我父!如果先知吩咐你作一件難事,你豈不是也要做嗎?何況他祇對你說:你去洗洗,就潔淨了呢!」納阿曼便下去,按照天主的人的話,在約但河裏浸了七次;他的肌肉就復了原,如同嬰兒的肌肉一樣,完全潔淨了。納阿曼於是同他的全體隨員,再回到天主的人那裏,站在他面前說:「現在我確實知道:全世界祇在以色列有天主。現在,請你收下你僕人的禮物罷!」

厄里叟回答說:「我指着我所服事的永生上主起誓:我決不接受。」納阿曼再三催促他接受,厄里叟祇有拒絕。納阿曼遂說:「你既不接受,至少請你讓你的僕人裝去兩個騾子所能馱的土,因為你的僕人從此不再給別的神,祇給上主奉獻全燔祭和祭祀;但有一件事,願上主寬赦你的僕人:就是當我的主上進入黎孟廟宇叩拜時,常是攙扶着我的手,這樣我也得隨他在黎孟廟宇參拜。當我在黎孟廟宇參拜時,願上主在這件事上赦免你的僕人!」先知對他說:「你放心去罷!」(列下5:1-19)

當時很多以色列人得癩病也沒治好,惟獨這敍利亞軍長聽從厄里叟先知的話治癒了。

我們再看耶穌的兩個例子,厄里亞及厄里叟的奇蹟和天主的祝福有沒有一點關係?

厄里亞和寡婦的故事,及魔鬼著耶穌把石頭變成麵包的誘惑,都是與食物有關。耶穌指出撒旦沒有甚麼新意,因厄里亞之前已行奇蹟使寡婦後來有吃不完的麵粉,而耶穌後來亦行了兩個增餅的神蹟,這些都是為了他人的裨益,而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

至於納阿曼因癩病而身體受到傷害,神父將此與魔鬼的第三個試探相比。撒旦叫耶穌在聖殿頂上跳下傷害身體,去證明自己是天主子的身份,耶穌當然不會受魔鬼的誘惑。為了求厄里叟醫治,納阿曼送上金錢及禮物,但厄里叟沒有接受。這裏看到誘惑不僅來自撒旦,人類也會以物質誘惑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厄里叟要納阿曼在約但河浸七次,他終於虛心遵照並得到治愈。但因為耶穌是天主子,祂只要說一聲就行了。

人類對「大誡命」有錯誤的觀念,沒用「全心,全靈,全力」去愛天主及他人,所以得不到天主的祝福。

「在會堂中聽見這話的人,都忿怒填胸,起來把他趕出城外,領他到了山崖上──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要把他推下去。他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路4:28-30)

耶穌説這些話激怒了會堂的人,他們要殺害耶穌,要把他推下山崖。這描述和魔鬼叫耶穌從聖殿頂跳下相對應,所以納匝肋人是和魔鬼同一陣線。但是,耶穌的時間未到,祂跑掉了。

離開納匝肋後,耶穌來到葛法翁講道及顯奇跡。

「耶穌下到加里肋亞的葛法翁城,就在安息日教訓人。人都十分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的話具有一種權威。在會堂裏有一個附着邪魔惡鬼的人,他大聲喊叫說:在會堂裏有一個附着邪魔惡鬼的人,他大聲喊叫說:「啊!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你來毀滅我們嗎!我知道你是誰:是天主的聖者。」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去!」魔鬼把那人摔倒在人中間,便從他身上出去了,絲毫沒有傷害他。遂有一種驚駭籠罩了眾人,他們彼此談論說:「這是甚麼事?他用權柄和能力命令邪魔,而他們竟出去了!」他的名聲便傳遍了附近各地。

他從會堂裏出來,進了西滿的家。西滿的岳母正發高熱,他們為她祈求耶穌。耶穌就走到她身邊,叱退熱症,熱症就離開了她;她立刻起來服事他們。日落後,眾人把所有患各種病症的,都領到他跟前,他就把手覆在每一個人身上,治好了他們。又有些從許多人身上出來的魔鬼吶喊說:「你是天主子!」他便叱責他們,不許他們說話,因為他們知道他是默西亞。」 (路4:31-41)

路加記錄了耶穌在安息日所行的奇蹟:第一個神蹟是驅魔,中間的神蹟是治愈,最後一個神蹟也是驅魔。會堂裡的這個人被惡魔驅使,做出挑戰耶穌的行為。耶穌只需要口頭命令,魔鬼就從那人身上出來。耶穌在會堂驅魔,諷刺的是魔鬼知道他真是天主子,但祂自己的人並不意識耶穌是誰。路加強調耶穌的權威,斥責熱症醫治了西滿的岳母。耶穌又行了很多醫病的奇蹟。人們把病人帶到耶穌面前,我們再看到耶穌有權柄戰勝疾病和惡魔,表明祂是天主子。

神父解釋《路加福音》第五章的結構: 這一章從食物開始,以食物結束。耶穌離開了葛法翁來到加里勒亞湖邊。在說明了耶穌對魔鬼和疾病的權威之後,路加記錄了耶穌如何謹慎地選擇祂的第一批門徒。

第五章的開始,記錄了耶穌召喚西滿跟隨祂之前,教導他划到深處釣魚,讓他能夠找到食物。

「有一次,耶穌站在革乃撒勒湖邊,群眾擁到他前要聽天主的道理。他看見兩隻船在湖邊停着,漁夫下了船正在洗網。他上了其中一隻屬於西滿的船,請他把船稍微划開,離開陸地;耶穌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群眾。一講完了,就對西滿說:「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罷!」西滿回答說:「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他們照樣辦了,網了許多魚,網險些破裂了。他們遂招呼別隻船上的同伴來協助他們。他們來到,裝滿了兩隻船,以致船也幾乎下沉。西滿伯多祿一見這事,就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西滿和同他一起的人,因了他們所捕的魚,都驚駭起來;他的夥伴,即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若望,也一樣驚駭。耶穌對西滿說:「不要害怕!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 他們把船划到岸邊,就捨棄一切,跟隨了他。」(路5: 1-11)

路加接下來轉向兩個引起爭議的奇蹟,但重要的是這些奇蹟開始揭示耶穌是誰。第一個奇蹟是「治好癩病人」:「有一次,耶穌在一座城裏,看,有一個遍體長癩的人,見了耶穌,就俯首至地求他說:「主,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耶穌便伸手撫摸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癩病就立刻由他身上退去。耶穌切切囑咐他不要告訴別人,並說:「但要去叫司祭檢騐你,為你的潔淨,獻上梅瑟所規定的,給他們當作證據。」他的名聲更傳揚開了,遂有許多人齊集來聽教,並為治好自己的病症。」(路5:12-16)

耶穌撫摸癩病人,他的病消失了。 路加再次重申耶穌的權威。

第二個奇蹟是「治好癱子」:「有一天,耶穌正在施教,幾個法利塞人和法學士也在座,他們是從加里肋亞和猶太各鄉村及耶路撒冷來的;上主的德能催迫他治病。看,有人用床抬來一個患癱瘓症的人,設法把他抬進去,放在耶穌跟前;但因人眾多,不得其門而入,遂上了房頂,從瓦中間,把他連那小床繫到中間,正放在耶穌面前。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說:「人啊!你的罪赦了。」經師和法利塞人開始忖度說:「這人是誰?竟說褻瀆話!除了天主一個外,誰能赦罪?」耶穌看透了他們的心思,就向他們說:「你們心裡忖度甚麼呢?甚麼比較容易?是說:你的罪赦了,或是說:起來行走罷!但為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權赦罪──便對癱子說:我給你說:起來,拿起你的小床,回家去!」那人立刻在他們面前站了起來,拿着他躺過的小床,讚頌着天主,回家去了。眾人十分驚奇,並光榮天主,滿懷恐懼說:「今天我們看見了出奇的事。」(路5:17-26)

在癱子的故事中,耶穌用寬恕來獎勵信德。耶穌赦免了癱子的罪,證明祂天主子的權威。

此後,路加記錄了耶穌召叫肋未。

「耶穌出去,看見一個稅吏,名叫肋未,在稅關那裏坐着,便對他說:「跟隨我罷!」他便捨棄一切,起來跟隨了他。肋未在自己家中為他擺設了盛筵,有許多稅吏和其他的人,與他們一同坐席。法利塞人和他們的經師就憤憤不平,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為甚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吃喝?」 耶穌回答他們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來召叫義人,而是召叫罪人悔改。」(路5:27-32)

因為這件事帶出禁食的問題,而耶穌運用這個機會,在靈性和食物之間進行類比來教導他的門徒。在第五章的結尾描述了食物引起的糾紛 ── 禁食的爭論:

「他們又對他說:「若翰的門徒屢次禁食,行祈禱;法利塞人的門徒也是這樣;而你的門徒卻又吃又喝。」耶穌回答說:「伴郎與新郎在一起的時候,你們豈能叫他們禁食?但日子將要來到,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在那些日子,他們就要禁食了。」他又對他們講比喻說:「沒有人從新衣服上撕下一塊作補釘,補在舊衣上的;不然,新的撕破了,而且從新衣上撕下的補釘,與舊的也不相稱。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入舊皮囊的;不然,新酒要漲破皮囊,酒要流出來,皮囊也破了。但新酒應裝入新囊。也沒有人喝着陳酒,願意喝新酒的,因為他說:還是陳的好。」(路5:33-39)

在食物(捕魚)和身體健康(癩病)這兩樣事件,就延續之前的主題。而耶穌醫治癩病人,並不須要像厄里叟般,需要病人在約但河裏浸洗七次。耶穌只是説一聲病人就好了。耶穌是天主子,當然不是一般的先知,他可以説一句話,驅趕邪魔、可以赦罪、可以治病,耶穌天主子的身份,實在不可置疑!撒旦想要驗證耶穌天主子的身份,耶穌沒有掉進牠三次試探的圈套,而是以神蹟證明了耶穌是天主子的身份。

在《路加福音》第六章,耶穌討論安息日的問題。「有一個安息日,耶穌經過麥田時,他的門徒掐了麥穗,用手搓着吃。有幾個法利塞人說:「為甚麼你們做安息日不准做的呢?」(路6:1-2)。法利塞人以為他們找到了責難耶穌的機會。

「耶穌回答說:「你們沒有讀過:達味和同他在一起的人,在飢餓時所做的嗎?他怎樣進了天主的殿,拿起供餅來吃了,又給了同他在一起的人吃。這供餅原不准他人吃,而祇准司祭吃」(路6:3-4) 。

法利塞人以為自己對聖經非常熟悉,耶穌質疑他們是否體會到舊約《撒慕爾紀下》的 「達味在諾布求餅」真正的意義。

「達味去諾布,到了阿希默肋客司祭那裏;阿希默肋客戰戰兢兢出來迎接達味,問他說:「為甚麼你一個人來,沒有人隨從你?」達味回答司祭阿希默肋客說:「君王今天吩咐我一件要事,曾對我說:我派你,吩咐你去作的事,別叫任何人知道。我已經和我的僮僕約定了在某處見面。  現今,你手中若有五個餅,請給我,或給我別的甚麼東西。」司祭回答達味說:「我手中沒有普通餅,祇有聖餅;但是你的僮僕們戒絕了女色沒有?」達味回答司祭說:「當然,我們戒絕了女色,我出征時,僮僕們常是身潔的;這次上路雖為了俗務,但今天他們仍是身潔的。」於是司祭就將聖餅給了他,因為那天在那裏沒有別的餅,祇有供餅;即由上主面前撤下來,為另換上新的供餅」(撒下21:2-7)。

第一個原則是人的需要比宗教儀式更重要,第二個原則是耶穌是天主子 ── 安息日的主。 安息日的主並沒有被門徒在安息日掐麥穗吃的行為冒犯,那麼法利塞人就不應該感覺被冒犯。

耶穌繼續在安息日治好枯手人,再次引來法利塞人的異議。 「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安息日是許行善呢?還是許作惡呢?是救命呢?還是喪命呢?」 (路6:9)。耶穌強調安息日的真正的意義,不管是甚麼日子, 做好事永遠不會錯。

然後路加描述了耶穌揀選宗徒,並提供了有關他們身份的信息:「在這幾天,耶穌出去,上山祈禱;他徹夜向天主祈禱。天一亮,他把門徒叫來,由他們中揀選了十二人,並稱他們為宗徒:即西滿,耶穌又給他起名叫伯多祿,和他的兄弟安德肋、雅各伯、若望、斐理伯、巴爾多祿茂、瑪竇、多默、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號稱「熱誠者」的西滿、雅各伯的兄弟猶達和猶達斯 依斯加略,他成了負賣者」 (路6:12-16)。

在耶穌揀選了十二宗徒之後,耶穌耐心地教導他們,清楚理解成為耶穌的跟隨者意味著甚麼。路加記載了耶穌在平原上的教導,包括真福與真禍。

「耶穌舉目望着自己的門徒說:「你們貧窮的是有福的,因為天主的國是你們的。你們現今飢餓的是有福的,因為你們將得飽飫。你們現今哭泣的是有福的,因為你們將要歡笑。幾時,為了人子的緣故,人惱恨你們,並棄絕你們,並且以你們的名字為可惡的,而加以辱罵詛咒,你們纔是有福的。在那一天,你們歡喜踴躍罷!看,你們的賞報在天上是豐厚的,因為他們的祖先也同樣對待了先知。但是,你們富有的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已經獲得了你們的安慰。你們現今飽飫的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將要飢餓。你們現今歡笑的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幾時,眾人都誇讚你們,你們是有禍的,因為他們的祖先也同樣對待了假先知。」 (路6:20-26)。

耶穌將生死之道擺在面前,並尋求拯救我們脫離罪惡。 耶穌挑戰我們,聽從祂的教導並立即採取行動。

耶穌隨後以「愛德的金科玉律   」強化祂的教導。「但是,我給你們這些聽眾說:應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惱恨你們的人;應祝福詛咒你們的人,為毀謗你們的人祈禱。有人打你的面頰,也把另一面轉給他;有人拿去你的外衣,也不要阻擋他拿你的內衣。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拿去你的東西,別再索回。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若你們愛那愛你們的,為你們還算甚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善待那善待你們的,為你們還算甚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這樣作。你們若借給那些有希望償還的,為你們還算甚麼功德?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為能如數收回。但是,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善待他們;借出,不要再有所希望:如此,你們的賞報必定豐厚,且要成為至高者的子女,因為他對待忘恩的和惡人,是仁慈的。」 (路6:28-35)。

耶穌更強調天主的慈悲:「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麼升斗量,也用甚麼升斗量給你們。」(路6:36-38)。

耶穌的教導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祂強調積極的一面。耶穌鼓勵我們慷慨地愛、寬恕和善待他人。

耶穌說批評自己要謙遜老實:「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你眼中的大樑,倒不理會呢?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兄弟,讓我取出你眼中的木屑罷!而你竟看不見自己眼中的大樑呢?假善人啊!先取出你眼中的大樑,然後纔看得清楚,以便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沒有好樹結壞果子的,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的。每一棵樹,憑它的果子就可認出來。人從荊棘上收不到無花果,從茨藤上也剪不到葡萄。善人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來,惡人從惡庫中發出惡來,因為心裏充滿甚麼,口裏就說甚麼。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啊!主啊!而不行我所吩咐的呢?」(路6:41-46)。

耶穌並沒有說指出錯誤的行為是不對的,但在這樣做之前,我們應該反省自己的錯誤,並檢察自己的動機。

「凡到我跟前,聽了我的道理,而實行的,我要給你們指出,他相似甚麼人:他相似一個建築房屋的人,掘地深挖,把基礎立在磐石上,洪水瀑發時,大水沖擊那座房屋,而不能動搖它,因為它建築的好。但那聽了而不實行的,相似在平地上不打基礎,而建築房屋的人,洪水一沖擊,那房屋立刻傾倒,且破壞的很慘。」(路6:47-49)。

耶穌詳細教導應該怎樣對人,怎樣從善,做一個跟隨耶穌的門徒。耶穌説凡聽了祂的道理,而又實行的,就像一間不能動搖的房屋;相反,不實行的就犯了無所作為的罪。「但是,如果你們不這樣去做,你們必獲罪於上主,要知道你們必自招罪罰。」(戶32:23)

僅僅聽耶穌並不足以提供一個穩固的根基,我們也必須遵行祂的話。

在《路加福音》第七章,耶穌和門徒們進了葛法翁。耶穌行了神蹟;憑百夫長的信德,耶穌治愈了他的僕人。

「有一個百夫長,他所喜愛的僕人害病要死。他聽說過耶穌的事,就打發猶太人的幾個長老往他那裏去,求他來治好自己的僕人。他們到了耶穌那裏,懇切求他說:「他堪當你給他做這事,因為他愛護我們的民族,又給我們建築了會堂。」耶穌就同他們去了。當他離那家已不遠時,百夫長打發朋友向他說:「主啊!不必勞駕了!因為我當不起你到舍下來。為此,我也認為我不堪當親自到你跟前來,祇請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雖是受派在人權下的,但是,在我下也有士兵;我對這個說:你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你來!他就來;對我的奴僕說:你作這個!他就作。」耶穌一聽這些話,就佩服他,遂轉身向跟隨自己的群眾說:「我告訴你們:連在以色列,我也沒有見過這樣大的信德。」被派去的人回到家中,見那僕人已痊癒了。」(路7:1-10)

百夫長說他自己不堪當, 但長老說他堪當。 長老們稱讚百夫長,但他覺得自己不配讓耶穌來他家。 其實,堅定的信德和極大的謙卑是相容的。耶穌既回應了百夫長無私的要求,又證明祂確實擁有百夫長所信任的權柄──天主子戰勝疾病的權威。

以後,耶穌往納因城,將一個寡婦的獨生子由死復生。

「臨近城門時,看,正抬出一個死人來,他是母親的獨生子,母親又是寡婦;且有本城的一大夥人陪着她。主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遂上前按住棺材,抬棺材的人就站住了。他說:「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罷!」     那死者便坐起來,並開口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眾人都害怕起來,光榮天主說:「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他自己的百姓。」於是,稱述耶穌的這番話,傳遍了猶太和附近各地。」(路7:12-17)

耶穌對死者說話,彷彿他還活著。這個年輕人不是復活而是復生,他會再次死去。耶穌通過他的復活戰勝了死亡,天主應許當天國來臨, 我們會從死裡復活,並將獲得永生。

耶穌已證明祂驅逐惡魔和治癒疾病的權柄,並揭示了天主的國度。

神父説《路加福音》被喻為「食物福音」,因為食物和用餐被提及近乎十六次,而這中心思想是有更深層的意義。

耶穌在受難前與宗徒的最後晚餐、復活後與門徒一起進食;在這兩個重要時刻,都與「聖體聖事」息息相關。而在耶穌出生時,瑪利亞把耶穌聖嬰放在馬糟內的乾草容器裡,這象徵耶穌是食物,祂是「生命之糧」── 我們生命及心靈的糧食。

耶穌是天主子,但他竟然以自己餵養我們。 那麼,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接受「聖體聖事」? 這確實是我們必須思考,和作深層反省的問題!

在結束前,我們才知悉父親神父身體不舒服, 但他仍然繼續教導我們。讓我們一起祈禱,求天主恩賜神父適當的治療,讓他早日痊癒。感謝天主!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