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8, 2020

今次的《聖言無疆界》剛巧在元宵佳節,因為還是在農曆年期間,神父提醒我們要趁着新的一年,必須「尋找真我」。

因為現在是禮儀年甲年,神父選讀了《瑪竇福音》。神父重提瑪竇的寫作手法和鋪排,是像三文治般的,面層和底層是相關或對照的,而中間的部分是核心所在。

瑪3:13-17 敘述耶穌由加里肋亞來到約但河,而瑪 4:12-17 記載耶穌回到加里肋亞去,這兩個故事很相似。而最重要的中心,就是中間敘述耶穌被試探的章節,即瑪 4:1-11。

我們首誦讀有關若翰洗者的章節:瑪3:1-12 若翰講道施洗

「那時,洗者若翰出現在猶太曠野宣講,說:「你們悔改罷!因為天國臨近了。」這人便是那藉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在曠野裡有呼號者的聲音:你們該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這若翰穿著駱駝毛做的衣服,腰間束著皮帶,他的食物是蝗蟲和野蜜。那時,耶路撒冷、全猶太以及全約但河一帶的人,都出來到他那裡去,承認自己的罪過,並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他見到許多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來受他的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教你們逃避那即將來臨的忿怒?那麼,就結與悔改相稱的果實罷!你們自己不要思念說:我們有亞巴郎為父。我給你們說:天主能從這些石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來。斧子已放在樹根上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投入火中。我固然用水洗你們,為使你們悔改;但在我以後要來的那一位,比我更強,我連提他的鞋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及火洗你們。他的簸箕已在他手中,他要揚淨自己的禾場,將他的麥粒收入倉內,至於糠秕,卻要用不滅的火焚燒。」

在以上章節,我們首次看到約翰洗者的出現。若翰在曠野宣講:「你們悔改罷!因為天國臨近了」 瑪3:2。當我們在瑪4:12再次見到約翰洗者的時候,他已被監禁。

瑪竇介紹洗者若翰出現的重要因素,是為準備默西亞的來臨。反觀在《瑪竇福音》的一和二章,我們看到一班大師祭,經師甚至黑落德王卻認不出默西亞來。若不是賢士來朝,或許仍如在夢中。若翰告誡人們,默西亞已經來臨 ,人們就有責任悔改,否則就會受到審判。那是甚麼的審判呢?

約翰洗者首先指出:「天主能從這些石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來」瑪3:9 。他是指天主可以由沒有生命的,變成有生命的。若翰接著說他自己不堪當,他沒有權柄,他不是默西亞。

「我固然用水洗你們⋯祂要以聖神及火洗你們」瑪3:11。若翰告訴人們,默西亞的來臨是透過聖神和火。聖神的來臨是賦予生命、是帶來啟示,而火卻是審判的意思。根據瑪竇的敘述,耶穌的來臨,不單是為救贖人類,也帶來了審判。因為人若不悔改,最終都會因為自己的罪而受到審判,為自己本身的行為負責。所以悔改與否,是個人選擇,人其實是自己審判自己,這點神父提醒我們要思考。

耶穌受洗後回到加里肋亞,和洗者約翰一樣,宣講天國,勸人悔改及召叫門徒。

召收首批門徒 – 瑪4:18-22
「耶穌沿加里肋亞海行走時,看見了兩個兄弟:稱為伯多祿的西滿,和他的兄弟安德肋,在海裡撒網,他們原是漁夫。他就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他們立刻捨下網,跟隨了他。他從那裡再往前行,看見了另外兩個兄弟: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在船上同自己的父親載伯德修理他們的網,就召叫了他們。他們也立刻捨下魚船和自己的父親,跟隨了他。」

耶穌召叫首批門徒,建立新的團體。 西滿及安德肋是希臘人的名字,而若望與雅各伯則是希伯來人的名字。耶穌的四個首宗徒,來自不同的文化,亦是代表當時全世界的人。

那麼,他們有沒有悔改?神父解釋「悔改」是來自希臘文 “metanoia” 英文翻譯是repentance。”Meta” 是180 度的轉變,而 ”noia” 是思想。原文的意思是,人們需要改變思想及選擇。所以這兩對兄弟改變了他們的價值觀, 願意放棄繼續勞碌謀生,放棄打魚而跟隨耶穌去傳教。 瑪4:19 「⋯來,跟隨我! 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他們棄除舊有的想法,而接受天主的喜訊。

跟着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人跟隨耶穌:「於是有許多群眾從加里肋亞、「十城區」、耶路撒冷、猶太和約但河東岸來跟隨了他」瑪4:25。

這令我們聯想起,約翰洗者在曠野宣講時的情況:「 那時,耶路撒冷、全猶太以及全約但河一帶的人,都出來到他那裏去」 瑪3:5。

當時的猶太人,亦即舊約選民,是很抗拒新的團體,因為他們視所有的外邦人都是不潔的。神父提醒我們要反省,我們身為基督徒,我們都是新約的選民,當中包括不同的民族、文化及語言的人,我們能不能接受他人?若我們保存舊約選民的思想,我們怎能與不潔的人分享基督的同一聖體聖血?

所以福音都是在提醒我們,耶穌的團體是屬於每一個人,不分你我,沒有潔與不㓗之分。基督徒是要互相接受,彼此共融及關顧。

接著,神父選讀了 「耶穌受洗」的章節: 「那時,耶穌由加里肋亞來到約但河若翰那裡,為受他的洗;但若翰想要阻止他說:「我本來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卻來就我嗎?」耶穌回答他說:「你暫且容許罷!因為我們應當這樣,以完成全義。」於是若翰容許了他。耶穌受洗後,立時從水裡上來,忽然天為他開了。他看見天主聖神有如鴿子降下,來到他上面;又有聲音由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瑪3:13-17

以上章節敍述耶穌受洗時「天」開了,天主的神降到他身上, 「天」上有聲音降下。神父指出「天」字在這裡出現了兩次,而這一這章節是與瑪4:17有關:「從那時起,耶穌開始宣講說:「你們悔改罷!因為天國臨近了」。在瑪3:17是天主開口說話,而在瑪4:17是天主子耶穌自己開囗,用自己的聲音講道。

通常我們都會記得,約翰洗者在《瑪竇福音》第一次出現時說的話:「你們悔改罷!因為天國臨近了」瑪3:1。但是我們有沒有留意到,瑪竇在福音中沒有再次記述洗者若翰提到「天國」? 我們看到宣講天國的是耶穌基督。我們既然被稱為「基督徒」,即是跟隨耶穌的人,我們都必須繼續傳揚「天國」的喜訊。

耶穌表明天國已臨近,我們要立即悔改,否則為時已晚。悔改是必須及非常重要,因為罪惡是一個事實。從舊約《創世紀》開始,人在樂園已經犯了錯,而且是人自己的選擇,以至人以後的生命充滿了挑戰及勞苦。創3:1-24:「原祖違命」,「處罰與預許」和「被逐出樂團」,內容全是敍述人違反天主的命令。人犯了罪後沒有喜樂,沒有安全。耶穌告誡我們必需悔改,然後追隨祂,因為沒有追隨耶穌的人是不悔改的。

現在我們來到故事的中心 : 耶穌禁食三退魔鬼 瑪4:1-11

「那時,耶穌被聖神領往曠野,為受魔鬼的試探。他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後來就餓了。試探者就前來對他說:「你若是天主子,就命這些石頭變成餅罷!」他回答說:「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而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那時,魔鬼引他到了聖城,把他立在殿頂上,對他說:「你若是天主子,就跳下去,因經上記載:『他為你吩咐了自己的天使,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載:『你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魔鬼又把他帶到一座極高的山上,將世上的一切國度及其榮華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朝拜我,我必把這一切交給你。」那時,耶穌就對他說:「去罷!撒殫!因為經上記載:『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獨事奉他。』」於是魔鬼離開了他,就有天使前來伺候他。」

神父提出一個問題:「是誰試探耶穌?」我們都答是魔鬼!於是,神父要求我們再細讀經文。原來在這幾章節裡,瑪竇提到耶穌遇到三個不同層面的誘惑。

第一是「試探者」,第二是「魔鬼」,最後是「撒殫」。

「試探者」是用問題去影響人的思想,人之所以犯罪通常都是先受到試探。「試探」是魔鬼的工作,但是犯罪與否是人本身的選擇。

神父提醒大家,除了不要跌入「試探者」的陷阱外,也不要做一個「試探者」。因為一個普通的問題,也可能會使人不斷地盤算,繼而犯罪。我們一定不要用問題來試探別人,因為我們都是耶穌的門徒,所以要聽從耶穌的教導:「你們的話當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瑪 5:37。

「魔鬼」是反對天主者。所以如果我們不接受和不服從天主的誡命,便是反對天主。

至於「撒殫」 “Satan” 是波斯文,是波斯「拜火教」”Zoroastrianism” 的一個天神。撒殫不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撒殫不僅驕傲,不願意敬拜天主,而且選擇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這段福音的含義,是魔鬼要耶穌懷疑自己是天主子的身份。神父提醒我們, 現世的我們也時常被魔鬼試探, 使我們懷疑自己是天主兒女的身份。就好像有些人,不接受天主所創造的自己,而要做另一個人;懷疑天主所創造自己是男或是女的身份,懷疑自己作父母的身份,懷疑自己作子女的身份。

「試探者」使人不甘心、不滿足現狀,而導致人漸漸迷失,墮入「identity crisis」,不斷追求委曲的想法,做成現世的混亂場面。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見耶穌身為天主子也不能逃避被試探,何况我們是血肉之軀?神父鼓勵我們,在新的一年,必須尋找真我,不要懷疑自己身為天主子女的身份,而且更加要堅定立場,不被魔鬼試探及影響。

《瑪竇福音》第五章敍述了耶穌的重要訓導 —「真福八端」。在第六章及第七章,我們看到耶穌詳細解釋「真福八端」的精神。耶穌更教導我們怎樣祈禱,而且用聖經解釋聖經,及如何辨別真假和好壞。

基督徒與世界的關係 瑪5:13-16

「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可用什麼使它再鹹呢?它再毫無用途,只好拋在外邊,任人踐踏罷了。你們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並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樣,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

神父解釋,以上章節是與「真福八端」有密切關係。

耶穌說我們是地上的鹽,世界的光。若鹽仍是鹽的型態,還未溶解,就沒有作用。如果燈芯沒有燃點,也只是一條燈芯,沒有實質作用和意義。鹽和光不是為自己本身而存在,反而是為了他人的益處犧牲自己,才能發光發亮。

耶穌說我們要做一個「憐憫人的人」,完全為他人付出,不求回報。我們也是「為義而受迫害的人」,因為在傳掦福音及為伸張正義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受苦或遇到迫害。當我們達到「真幅八端」的境界時,我們就真正成為了地上的鹽,世界的光。

新法律成全舊法律 瑪5:17-19

「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畫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所以,誰若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也這樣教訓人,在天國裡,他將稱為最小的;但誰若實行,也這樣教訓人,這人在天國裡將稱為大的。」

耶穌不是要宣告一個新的宗教,祂是要成全舊有的宗教。我們信仰的根基是猶太教,耶穌並不是反對猶太教,更不是建立一個新的宗教,這是因為基督宗教是一個完成了的猶太教。

神父提醒我們應該多了解猶太教的歷史,好能更明白聖言。神父舉例說,猶太教有四個新年,當天的翌日剛巧是猶太人的樹木新年(Tu BiShvat – Rosh HaShanah La’Ilanot ) “New Year of the Trees”。猶太人是從樹木花果的生長週期,而計算奉獻初果的日子。所以,若果對猶太教有基本的認識,對研讀聖經是很有幫助的。

一如既往,這次的《聖言無疆界》,我們又獲益良多。感謝神父的教導及聖神的帶領!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