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禮儀年「乙年」已經開始,而乙年又稱為「馬爾谷年」。今天神父與我們開始研讀《馬爾谷福音》, 基於我們與神父沒有固定的時間上課,所以他以一個濃縮的方式教導我們。
《馬爾谷福音》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第一章至第八章 / 第二部份:第九章至第十六章
這兩部份都是以相同的方式開始和結束。
兩個部分都以天上的聲音開始:「又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谷1:11) / 「當時,有一團雲彩遮蔽了他們,從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谷9:7)
兩個部分都以人確認耶穌的身份結束:「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谷8:29) / 「對面站着的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斷了氣,就說:「這人真是天主子!」」 (谷15:39)
第一部份要說的是「耶穌是默西亞」,而第二部份要說的是「耶穌是天主子」。而在兩部份的中間耶穌問門徒:「人們說我是誰?」(谷8:27)。
其實在《馬爾谷福音》第一章第一節,聖史已表明了福音的主題:「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谷1:1)
《馬爾谷福音》要說的就是耶穌的身份。對於我們現代的讀者,這並不難理解,因這訊息在福音中表達清楚,但對於當時福音中的故事人物,他們卻不知道。在耶穌逐步啟示之後,他們才漸漸明白耶穌的身份。所以,馬爾谷年的大主題就是「耶穌是誰」。
神父說若我們明白《馬爾谷福音》的主題,當我們參加彌撒的時候,就會更加體味福音的意義。
聖教會將乙年分成七個大段落,及在《馬爾谷福音》選擇與耶穌身份有關的章節在主日恭讀。
第一個段落: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 (第1和2主日)
第二個段落:耶穌和猶太人(第3至9主日)
第三個段落:耶穌和門徒 (第10至14主日)
第四個段落:耶穌啟示祂的身份 (第15至23主日)
第五個段落:耶穌和祂的道路 (第24至30主日)
第六個段落:耶穌最後的啟示 (第31至33主日)
第七個段落:奧秘的實現 : 耶穌是基督君王 (第34主日)
第四及第五主日都是關於耶穌在葛法翁的一天。神父從第四主日的福音開始,即第二段落「耶穌和猶太人」的一部分。福音是關於耶穌在葛法翁講道驅魔。
「他們進了葛法翁;一到安息日,耶穌就進入會堂教訓人。人都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當時,在他們的會堂裏,正有一個附邪魔的人,他喊叫,說:「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你竟來毀滅我們!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 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從他身上出去!」邪魔使那人拘攣了一陣,大喊一聲,就從他身上出去了。眾人大為驚愕,以致彼此詢問說:「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新的教訓,並具有權威;他連給邪魔出命,邪魔也聽從他。」他的聲譽遂即傳遍了加里肋亞附近各處。」(谷1:21-28)
神父問我們有沒有留意,這段聖經的描述,是福音書中常見的三明治格式:
三明治第1層 (谷1:21) 葛法翁
三明治2層 (谷1:22) 人都驚奇他的教訓
三明治中間 (谷 1:24) 你是天主的聖者
三明治第4層 (谷 1:27) 眾人大為驚愕
三明治第5層 (谷1:28) 加里肋亞
開頭與結尾都是地方的名字:「葛法翁」及「加里肋亞」。
第2層和第4層都是描述群眾的反應:「驚奇」及「驚愕」:
「人都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谷 1:22) / 「「眾人大為驚愕,以致彼此詢問說:「這是怎麼一回事?」」(谷 1:27)
而三文治中間的餡 (主題) 就是:「你是天主的聖者」(谷 1:24) ──邪魔指出耶穌的身份。這也是《馬爾谷福音》的主題。
值得思考的是,魔鬼比人類更早認出耶穌的身份!
「他們進了葛法翁」(谷 1:21) :「他們」是指耶穌與四個門徒:西滿和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而「葛法翁」希伯來文 Kafer 是鄉村的意思,Naum有安慰之意,「葛法翁」即是安慰的鄉村。耶穌在這裏行了很多奇蹟,痛苦的人在這裏都受到耶穌的安慰。透過神父的解釋,一切都變得有意義。
雖然耶穌在白冷出生,在納匝肋成長而被稱為「納匝肋人耶穌」,但在《馬爾谷福音》提到耶穌的家是指葛法翁。因為耶穌三年的公開傳教生活,都是以葛法翁為中心。在這個安慰的鄉村,耶穌展示祂是天主: 向貧苦的人傳報喜訊,治療破碎的心靈,冶愈病人、驅魔及復生死人。葛法翁是一個大鄉村,有差不多千名居民,他們有自己的漁港,還有一個會堂,這就正是耶穌施教和行奇蹟的地方。
雖然聖經沒有交代耶穌在會堂教導的內容,但卻描述群眾都「驚奇他的教訓」(谷 1:22)。神父解釋,因為當時一般的猶太經師,都是根據古代辣彼 (Rabbi 猶太教師 ) 的教導為依歸。他們在教學的時候,會指出某某辣彼之前說的,及引經據典來成立自己的見解。但耶穌卻有自己獨特的教導方式,更好像很有權威,因為祂的權柄是來自上主。
耶穌所行的奇蹟,基本上有三大類:
- 驅魔
- 冶愈病痛
- 大自然的奇蹟
神父說在第一世紀也有其他辣彼能行以上類似的奇蹟,因此對群眾來說耶穌只是其中一人。由於當時生活簡單,加上沒有什麼娛樂,所以很多人都喜歡跟隨耶穌;因為有奇蹟觀看,及有免費午餐 (增餅奇蹟)。雖然他們不是真正相信耶穌是天主子,但樂於為平淡的生活添加點刺激。
在葛法翁會堂耶穌遇到一個附魔的人。附邪魔的人 (猶太人認為是不潔) ,也可在猶太會堂出現,因會堂只是人們聚會讀經的空間,而不是耶路撒冷聖殿神聖的地方。
「當時,在他們的會堂裏,正有一個附邪魔的人,他喊叫,說:「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你竟來毀滅我們!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從他身上出去!」邪魔使那人拘攣了一陣,大喊一聲,就從他身上出去了。眾人大為驚愕,以致彼此詢問說:「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新的教訓,並具有權威;他連給邪魔出命,邪魔也聽從他。」他的聲譽遂即傳遍了加里肋亞附近各處。」(谷 1:23-28)
這個附魔人直稱耶穌的名字「納匝肋人耶穌」,跟着即與耶穌劃清界線,因為附魔人是不潔, 而耶穌是聖潔的。附魔人認出耶穌是天主的聖者 ── 耶穌的身份 。
神父說「聖者」在《依撒依亞先知書》和《聖詠集》是指達味王:
「看哪!你要召見你不認識的民族,不曾認識你的民族也要奔向你;這都是為了上主你的天主,為了那光榮了你的以色列的聖者的緣故。」(依 55:5)。
「因為你絕不會將我遺棄在陰府,你也絕不讓你的聖者見到腐朽。」(詠16:10)
神父問這是否意味着魔鬼稱耶穌為達味王的後裔?
不過《哈巴谷先知書》指「聖者」是天主自己:「天主自特曼而來,聖者由帕蘭山而至(休止);他的威嚴遮蓋諸天,他的榮耀充滿大地。」(哈 3:3) 。
而偽經《以諾書》卻指「聖者」是默西亞。所以,當魔鬼呼耶穌為「聖者」時,牠是否承認耶穌是天主,或達味的後裔,或默西亞就不得而知了。耶穌命令魔鬼閉口,因為牠企圖以呼喚耶穌的名字來控制大局。
神父要我們好好反省:「耶穌對我是誰」? 一個能治愈我的醫生?一個在危急時我呼求的神?
神父提醒我們必須要以認真的態度來對待耶穌。
然後我們讀第五主日福音,這與我們剛讀的第四主日福音是分不開的,因為這兩段福音都是關於耶穌在葛法翁一天的事工。
「他一出會堂,就同雅各伯和若望來到了西滿和安德肋的家裏。那時,西滿的岳母正躺着發燒;有人就向耶穌提起她來,耶穌上前去,握住她的手,扶起她來,熱症遂即離開了她;她就伺候他們。到了晚上,日落之後,人把所有患病的和附魔的,都帶到他跟前,閤城的人都聚在門前。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驅逐了許多魔鬼,並且不許魔鬼說話,因為魔鬼認識他。清晨,天還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裏祈禱。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尋他,找到了他,就向他說:「眾人都找你呢!」耶穌對他們說:「讓我們到別處去,到鄰近的村鎮去罷!好叫我也在那裏宣講,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他遂到加里肋亞各地,在他們的會堂裏宣講,並驅逐魔鬼。」(谷1:29-39)
以上三個相同結構的故事:
耶穌治好伯多祿的岳母 (谷1:29-31)
耶穌施行治癒的一瞥 (谷1:32-34)
耶穌離開葛法翁 (谷1:35-39)
這三個故事都以地點和時間開始;其中耶穌遇見了什麼人;與及耶穌所行的神蹟。
第一個故事:耶穌治好伯多祿岳母。時間和地點是耶穌離開會堂後到了西滿的家;人物有雅各伯,若望,西滿,安德肋,和沒有名字的岳母;及耶穌行了治癒的神蹟。
耶穌行治愈神跡,是因祂想把天主最初創造人類完美的肖像還原。當天主創造亞當和厄娃時,他們是完全沒有病痛的。因天主是完美的,所以他們也是完美的。但當他們吃了禁果犯罪之後,產生了死亡的後果,人類開始有病痛。病痛是死亡的一部份,例如瞎眼就是眼睛死了,耳聾就是耳朵死了。當身體各部份都病死,就是整個人的死亡。
在亞當厄娃犯罪之前,他們是不需要工作,天主為他們提供所需的一切。但犯罪之後,他們就需要辛勞工作,若在病痛時工作會倍加辛勞。
第二個故事:耶穌治愈了很多人。時間和地點是日落之後和門前;人物是閤城的人;及耶穌行了治癒和驅魔的神蹟。
這兩個故事都與是關於耶穌和猶太人:第一個故事,猶太人是伯多祿的岳母;第二個故事中是葛法翁所有的村民。
在第二個故事,耶穌不許魔鬼說話;在第四主日的福音,耶穌也不許魔鬼作聲。神父說這讓他想起,在伊甸園天主告訴亞當和厄娃不要吃禁果。在英語中,兩句子都是 “you shall not” 。 畢竟,治愈奇蹟與亞當和厄娃的原罪有關。
第三個故事:耶穌離開葛法翁。時間和地點是清晨和荒野;人物有西滿,和他一起的人及「眾人」;耶穌到別村宣講並驅魔。
這個故事的中心是:「眾人都找你呢!」(谷1:37) 。這個故事的重點是每一個人。
「眾人」意味人比葛法翁所有的村民多。尋求耶穌的人從一個人開始、增至葛法翁的村民、及至所有人。
在這三個故事中,希臘文原文用了一個相同的動詞描述所有人的行動。在希臘文 erchomai 這個字可表示「來」和「去」等。
根據三個故事的描述,「鄰近的村鎮」應該是指苛辣匝因和貝特賽達。這兩個村莊與葛法翁被稱為「耶穌的福傳三角」。這三個村莊是耶穌傳道最多、行神蹟最多的地方,但這三個村莊卻是最不願意悔改。我們可在《瑪竇福音》和《路加福音》看到耶穌斥責這兩個村莊。
「苛辣匝因,你是有禍的!貝特賽達,你是有禍的!因為在你們那裏所行的異能,如果行在提洛和漆冬,她們早已身披苦衣,頭上撒灰做補贖了。但是我給你們說:在審判的日子,提洛和漆冬所受的懲罰也要比你們容易忍受。還有你,葛法翁!莫非你要被高舉到天上嗎?將來你必下到陰府裏;因為在你那裏所行的異能,如果行在索多瑪,她必會存留到今天。但是我給你們說:在審判的日子,索多瑪地所受的懲罰也要比你們容易忍受。」(瑪 21:21-24)
「苛辣匝因啊,你是有禍的了!貝特賽達啊,你是有禍的了!因為在你們那裏所行的異能,如果行在提洛及漆冬,她們早已披上苦衣,坐在灰塵中,而改過自新了。但是在審判時,提洛和漆冬所受的懲罰,要比你們容易忍受。還有你,葛法翁啊!莫非你要被高舉到天上嗎?將來你必被推下陰府。聽你們的,就是聽我;拒絕你們的,就是拒絕我;拒絕我的,就是拒絕那派遣我的。」(路 10:13-16)
因為這些地方的人不信,耶穌最終選擇離開。神父說當他讀到這些章節的時候,他感到情況與亞當和厄娃十分相似。他們犯罪之後,被趕出樂園。耶穌看到這麼多不信的人,於是離開葛法翁,到別處尋找痛苦的人。當原祖犯罪之後,他們「離開」了樂園。耶穌離開了葛法翁,安慰的鄉村。耶穌將安慰帶給其他人,葛法翁以外的人。
亞當和厄娃在樂園事奉天主,他們被命不可吃禁果,但他們不服從並被趕出。西滿的岳母伺候耶穌,耶穌命人不要說但人不服從,耶穌離開葛法翁。
第五主曰的主題就是受苦的人類。 這可指伯多祿的岳母、整個鄉村的人、和全部人。
神父重申第四及第五主日的讀經是需要一起研讀的。
我們應該反省自己是誰,我們都是受苦的人,面對死亡痛苦的人!人生短暫,生命無常,我們的痛苦是來自原罪!
雖然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但若沒有人願意被救贖,祂還有什麼事要做呢?只有人願意得救,耶穌才能成功。
如果耶穌是我的救世主,我與祂的關係是應該怎樣?
我們不能自救,我們需要耶穌的救贖!
福音挑戰我們反思脆弱的人性,以及我們對救世主的需要。耶穌來扭轉我們的命運。
當我們明白自己是誰,便會了解耶穌是誰,這就是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