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6, 2022

感謝天主!一大清早再次與眾兄弟姐妹分享聖言,加上神父今天看來精神奕奕,實在非常感恩!

一開始我們重溫上次讀到耶穌的兩個神蹟:耶穌治愈百夫長的僕人、復生納因城寡婦的獨子。

在耶穌復生寡婦的兒子後,眾人表現驚訝,以為耶穌是另一位偉大的先知,及立刻聯想到厄里亞先知。這是因為厄里亞也曾行奇蹟復生一個寡婦的兒子:

「那家的主母的兒子病了,病得很重,就斷了氣。婦人於是對厄里亞說:「天主的人,我與你有甚麼關係?你到我這裏來,竟叫上主記起我的罪惡,殺死了我的兒子!」厄里亞對婦人說:「把你的兒子交給我!」於是厄里亞從她懷裏接過孩子來,抱到他住的樓上,放在自己的床上,呼求上主說:「上主,我的天主!我寄居在這寡婦家中,難道你也忍心加害於她,殺死她的兒子嗎?」厄里亞三次伏在孩子身上,呼求上主說:「上主,我的天主,求你使這孩子的靈魂再回到他身上!」上主聽了厄里亞的呼求,孩子的靈魂又回到他身上,孩子就又活了。厄里亞將孩子從樓上抱下來,到房間內,把孩子交給他母親說:「看,你兒子活了!」那婦人對厄里亞說:「現在我知道你是天主的人,上主藉你的口所說的話,確是真理。」(列下 17:17-24)

猶太人相信厄里亞還在世上,在他們心目中厄里亞非常重要,是最偉大的先知,原因在《馬拉基亞先知書》3:23-24:「看,在上主偉大及可怕的日子來臨以前,我必派遣先知厄里亞到你們這裏來;他將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子,使兒子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臨時,以毀滅律打擊這地。」

以上是「舊約」最後的章節,接下來的就是「新約」。馬拉基亞先知說在天主再來的日子前,祂將派遣厄里亞作先驅到世上。厄里亞的使命是「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子,使兒子的心轉向父親」(拉3:24) ── 意思是「修和」。神父說「修和」的另一個說法就是:愛近人、沒有仇恨。而「孝敬父母」更是天主教十誡中的第四誡。

神父提醒我們《路加福音》的大主題就是祝福,而要獲得天主的祝福就要先守誡命:愛主愛人。厄里亞就是要先來,教導人怎樣愛主愛人。

之後,我們閱讀《路加福音》 第七章,描述若翰派兩個門徒探訪耶穌:

「若翰的門徒把這一切報告給若翰,若翰便叫了自己的兩個門徒來,打發他們到主那裏去說:「你就是要來的那位,或者我們還要等候另一位?」二人來到耶穌跟前說:「洗者若翰派我們來問你:你就是要來的那位,或者我們還要等候另一位?」正在那時刻,他治好了許多患有病痛和疾苦的,並附有惡魔的人,又恩賜許多瞎子看見。他便回答說:「你們去!把你們所見所聞的報告給若翰: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貧窮人聽到喜訊。凡不因我絆倒的,是有福的。」(路7:18-23)

因為若翰不能確定耶穌就是默西亞,於是他派門徒去詢問耶穌。耶穌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引用了《依撒意亞先知書》所記載的:「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19)

其實耶穌在確認祂就是默西亞,因為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都在耶穌身上應驗了。依撒意亞描述的是非常實在的祝福,就好像在《路加福音》第一章描述匝加利亞變成啞巴,但後來因若翰的誕生,他的口和舌頭立時開了。這是為耶穌將要帶來的祝福做準備。

「若翰的門徒使者走了以後,耶穌對群眾說:「你們出去到荒野裏是為看甚麼呢?為看一枝被風搖曳的蘆葦嗎?你們出去到底是為看甚麼?為看一位穿細軟衣服的人嗎?啊!那衣着華麗和生活奢侈的人是在王宮裏。你們出去究竟是為看甚麼?為看一位先知嗎?是的,我告訴你們:而且他比先知還大。關於這人經上記載說:『看,我派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他要在你前面預備你的道路。』我告訴你們:婦女所生的,沒有一個比若翰更大的;但在天主的國內最小的,也比他大。聽教的眾百姓和稅吏,都順從天主正義的要求而領受了若翰的洗禮。」(路7:24-29)

耶穌稱讚約翰沒有一個比他更大,但跟着卻說天國中最小的也比若翰大,那究竟是甚麼意思?

神父解釋,耶穌說的是包括舊約及新約的人,若翰洗者是屬於舊約先知的時代。的確在舊約時代,若翰洗者是最偉大的先知,教會很早便承認若翰的重要,所以他的生與死的日期都是大瞻禮:聖教會於六月二十四日慶祝聖若翰的誕辰,而八月二十九日紀念聖人遇難。

「天國」是屬於新約時代,在天國的是更有福,因為他們能夠接觸到耶穌所說所行的。我們也是屬於新約時代的人,所以我們都是非常有福。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復活戰勝了死亡,為我們帶來了救恩。但這並不是代表舊約的人沒有救恩,因為耶穌贖世的恩寵也為舊約的人帶來救恩。

猶太人相信輪迴,即當一個人死去,他的靈魂會進入另一個人身體內。《列王紀下》記載了在厄里亞被提升天前,他的徒弟厄里叟要求厄里亞:「求你把你的精神給我兩份。厄里亞說:「你求了一件難事;不過當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能看見我,你就可以得到;否則,你就不能得到。」他們正邊走邊談的時候,忽然有一輛火馬拉的火車出現,把他們二人分開;厄里亞便乘着旋風升天去了。」(列下2:9-11)

只要細心閱讀《列王紀下》的其他記載,就不難察覺到厄里叟的確行了厄里亞雙倍的奇蹟。

那麼為甚麼若翰洗者如此重要?那是因為他被派遣勸人悔改,教導人多愛主愛人,預備默西亞的來臨。

若翰的洗禮是悔改的儀式,沒有赦罪的效果。今天我們接受入門聖事,因藉着耶穌基督的救恩,洗禮成為一件有赦罪效果的聖事。

之後耶穌痛斥那些假善人,指責他們不單沒有按天主的誡命生活,反而只專注任意批評他人。

畢竟接受救恩是個人選擇,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但法利塞人和法學士卻沒有受他的洗,在自己身上使天主的計劃作廢。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甚麼呢?他們相似甚麼人呢?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人,是個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一切智慧之子,必彰顯智慧的正義。」(路7:30-35)

假善人眼中只有別人的壞處,看不見別人的優點。神父說這些惡劣行為的根源,來自我們的原罪。

《創世紀》第三章記載原祖吃了知善惡樹的果子,他們立即看見彼此赤身露體:「二人的眼立即開了,發覺自己赤身露體。」(創3:7)

這就是原罪的第一個後果,就是只看到別人的壞處。耶穌在說假善人是被原罪的惡果影響。

說到這裏,神父着我們反省:

我們也是有原罪,我們的行為是否一樣惡劣?

我們是否只看到別人的壞處,而看不見別人的好處?

談論別人的不足是否十分容易? 有沒有真心讚美別人?

耶穌說:「但一切智慧之子,必彰顯智慧的正義。」(路7:35)

如果是「智慧之子」將會作出正確的選擇。雖然在現世我們未必會感受到選擇「善」的好處,但到了「公審判」的時候,天主會告訴我們在世的抉擇是否正確。耶穌勸勉我們要做「智慧之子」,在心中選擇「善」不要選擇「惡」。智慧幫助我們分辨:善就是善、惡就是惡。

那麼「智慧」是誰?當然就是耶穌基督自己。「因為,恩賜智慧的是上主,知識和睿智都出自他的口。」(箴 2:6)

之前神父告訴我們《路加福音》可以稱為「食物福音」,因為食物和用餐被提及近乎十六次,並且在每一次的飯局,耶穌都會帶出一個訓導。

有一個法利塞人西滿,邀請耶穌到他家吃飯,看來這個西滿是耶穌的朋友。

 「那時,有個婦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聽說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就帶着一玉瓶香液來站在他背後,靠近他的腳哭開了,用眼淚滴濕了他的腳,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熱切地口親他的腳,以後抹上香液。那請耶穌的法利塞人見了,就心裏想:「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這個摸他的是誰,是怎樣的女人:是一個罪婦。」耶穌發言對他說:「西滿,我有一件事要向你說。」西滿說:「師傅,請說罷!」「一個債主有兩個債戶:一個欠五百〈德納〉,另一個欠五十。因為他們都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赦免了他們二人。那麼,他們中誰更愛他呢?」西滿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耶穌對他說:「你判斷的正對。」他遂轉身向着那婦人,對西滿說:「你看見這個婦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滴濕了我的腳,並用頭髮擦乾。你沒有給我行口親禮,但她自從我進來,就不斷地口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她卻用香液抹了我的腳。故此,我告訴你:她的那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耶穌遂對婦人說:「你的罪得了赦免。」同席的人心中想道:「這人是誰?他竟然赦免罪過!」 (路 7:37-49)

神父提醒我們,在聖經內被人視為「罪人」的都不一定是基於倫理道德的原因。在猶太人心中,不守法律或禮儀的就是一個「罪人」。所以我們不要判斷這個婦女不道德。

神父指出,路加要表達耶穌一直都是被罪人包圍:匝加利亞與依撒伯爾最初不育,被視為沒有天主的祝福,因此可以歸類為罪人;白冷的牧人需要每天牧放羊群,因此在安息日也需要工作,也可以歸類為罪人;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也是與兩個罪犯一起被釘。

法利塞人見了婦人的舉動,就在心裏盤算。耶穌看穿了西滿的心,因此祂舉了債主與兩個債戶的例子。

之後,耶穌問西滿 :「那麼,他們中誰更愛他呢?」西滿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耶穌對他說:「你判斷的正對。」(路7:42-43)

神父問耶穌與西滿的對答會令我們想起甚麼? 當我們毫無頭緒時,神父帶領我們翻頁到《路加福音》第十一章,耶穌教導門徒怎樣祈禱的章節。

「寬免我們的罪過,因為我們自己也寬免所有虧負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 (路11:4)

因為我們願意寬免虧負我們的人,我們也會得到天主的寬免。耶穌把當時教導西滿的話,祂之後也納入「天主經」內。「寬免」就是愛。債主寬免兩個債戶是出於愛,因為他愛他的近人。

「虧付」是指欠錢。「大誡命」指出我們需要「全力」愛人。對於猶太人「力」就是財富及權威的意思。因此當時在場的人,也應該明白耶穌指的是甚麼。

跟着耶穌問了西滿一連串的問題。耶穌挑戰西滿有沒有「全力」愛主愛人?

耶穌指出西滿並沒有表現「全力」愛人的行為,相反那個被視為「罪婦」的,不停表現出「全力」愛耶穌,這是因為她很感恩。就是因為她全力的愛,因此她的罪得到了寬免。

神父說這個婦女現在雖然在痛哭,但耶穌曾說:「你們現今哭泣的是有福的,因為你們將要歡笑。」(路6:21)

耶穌意思是這個婦女現在活在「真福」的狀況之中,她現在哀悼及懺悔自己的罪過,耶穌對她說:「你的罪得了赦免…平安回去罷!」(路7:48-50)

雖然耶穌沒有提到「歡笑」,但「平安」 來自希伯來文 “Shalom” 包含許多豐富的意義;除了平安之外,也代表完美,沒有缺失 ── Integrated and fullness。因此還包括「歡笑」和喜樂。

耶穌是在告訴婦人,沒有什麼是值得她哭泣的,因為在耶穌眼中她已經是完整的。

天主經的兩句經文,已經綜合了耶穌在這個事件中的教導。神父叮囑我們,當我們每一次唸天主經的時候,特別是兩句經文,請記起這一個「罪婦」,因為她愛得多,所以她的罪也被寬免得多。

有關婦女的故事還未完,跟着我們繼續研讀有關婦女們熱心服侍耶穌的經文。

「以後,耶穌走遍各城各村講道,宣傳天主國的喜訊,同他在一起的有那十二門徒,還有幾個曾附過惡魔或患病而得治好的婦女,有號稱瑪達肋納的瑪利亞,從她身上趕出了七個魔鬼;還有約安納,即黑落德的家宰雇撒的妻子,又有蘇撒納;還有別的許多婦女,她們都用自己的財產資助他們。」(路8:1-3)

之前我們已經讀到耶穌稱讚若翰洗者是舊約中最偉大的人物,不過耶穌說在新約最渺小的一個也比若翰大。

「天國」包括了被看輕的婦女,特別在中東的社會,婦女更沒有地位。不過,路加卻把她們納入在福音之內。這些婦女以自己的財產「資助」耶穌及門徒。「資助」代表出於自願,不是在被迫的情況下而做的事。這群婦女「全力」愛主愛人,就正如之前所描述的「罪婦」,她為耶穌奉獻寶貴的玉瓶香液。這一群婦女以自己的金錢,為耶穌和門徒購買並預備食物,為建設天國出力。

跟着,神父帶領我們研讀關於另一位婦女的章節。

「耶穌的母親和兄弟到他這裏來了,因為人多,不能與他相會。有人告訴他說:「你的母親和你的兄弟站在外邊,願意見你。」他卻回答他們說:「聽了天主的話而實行的,纔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路8:19-21)

耶穌解釋做一個在天國的人,條件很簡單,就是要聽從天主的話而實行。聖母就是聽從天主的話而實行的人,她將「聖言」帶到世上。在天國裏不是看血緣的關係,而是着眼於聽了天主的話之後有沒有實行。所以耶穌不但沒有否定聖母與祂的關係,祂實在是在讚美聖母,因為她是第一個聽了天主的話而實行的人。

「聽」這個字很重要。因為「大誡命」的第一句說話就提到「聽」。

「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惟一的上主。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申6:4-5)

神父要我們問自己:我有沒有「聽」了天主的話之後而實行?

然後我們閱讀「撒種的比喻」。

「那時,有大夥群眾聚集了來,並有從各城來到耶穌跟前的,他就用比喻說:「有一個撒種子的,出去撒種子;他撒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就被踐踏了,並有天上的飛鳥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頭上,一長起來,就乾枯了,因為沒有濕氣。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同它一起長起來,把它窒息了。又有的落在好地裏,長起來,結了百倍的果實。」他說完這些話,就高呼說:「有耳聽的,就聽罷!」(路8:4-8)

耶穌在說完這個比喻之後,重複說了兩次「聽」。跟着我們研讀耶穌對這個比喻的解釋。

「他的門徒問他這比喻有甚麼意思。他說:「天主國的奧秘,是給你們知道的;對其餘的人,就用比喻,使那看的,卻看不見;聽的,卻聽不懂。這比喻的意思是:種子是天主的話。那些在路旁的,是指那些人聽了,隨後就有魔鬼來到,從他們心中把那話奪去,使他們不至信從而得救。那些在石頭上的,是指那些人,他們聽的時候,高興地接受那話,但這些人沒有根,暫時相信,一到試探的時候,就退避了。那落在荊棘中的,是指那些聽了的人,還在中途就被掛慮、錢財及生活的逸樂所蒙蔽,沒有結出成熟的果實。那在好地裏的,是指那些以善良和誠實的心傾聽的人,他們把這話保存起來,以堅忍結出果實。」(路8:9-15)

種子就是天主的話,而土地就是聽了天主說話的人。

耶穌用了這個比喻來讚美聖母,聖母就是好地,在接收了種子之後,結出了美麗的果實。

神父說這個比如其實是在形容「大誡命」的精粹。

第一種人聽了天主的話之後,沒有「全心」向善 — 沒有實行,所以魔鬼可以趁機將天主的話從他們的心中取去。

第二種人受到生活上壓迫時,他們就放棄,沒有「全靈」愛主。

第三種人為了追求錢財,被生活的逸樂蒙蔽,沒有「全力」愛主。

神父說在耶穌的時代,這個比喻十分普遍,很多猶太辣彼 (老師) 都用「撒種的比喻」來解釋「大誡命」的。

好地是指那些全心、全靈、全力,愛主的人,以致聖言在他們心中慢慢的茁壯成長。

耶穌實在是說,祂的母親瑪利亞就是肥沃的土地。

我們有了「大誡命」的概念,便可以徐徐培養全心、全靈、全力,愛主愛人的美德,繼而獲得天主的祝福。

《路加福音》逐步的強調這個「大誡命」,到了第二十三章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就是毫無保留地表現了「大誡命」的精神。

就是因為耶穌全心、全靈、全力,愛主愛人,我們每個人都獲得祂的祝福。

祈望我們都能「聽」了天主之話而實踐全心、全靈、全力,愛主愛人 — 求主俯聽我們!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