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4, 2020

因為pandemic的影響政府頒發了限聚令,所以今天我們各自在家中,透過空氣與神父在線上相聚。

這是「四旬期」最後的一天,翌日是聖枝主日。現今的疫情和全世界的環境,跟今年四旬期的意境彷彿如同。

「四旬期」是紀念耶穌四十天四十夜在曠野禁食及被試探,而我們也在這期間學習耶穌齋戒。對於我們是為了補贖,但耶穌絕對不需要補贖,那麼我們跟耶穌學習甚麼?耶穌為甚麽在曠野四十天四十夜?四十天四十夜有甚麼特別意義?

神父首先提問,在聖經裏那些章節曾描述類似四十天四十夜的時段?

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四十天四十夜是《創世紀》7:1-4, 12 「上主對諾厄說:「你和你全家進入方舟,因為在這一世代,我看只有你在我面前正義。由一切潔淨牲畜中,各取公母七對;由那些不潔淨的牲畜中,各取公母一對;由天空的飛鳥中,也各取公母七對;好在全地面上傳種。因為還有七天,我要在地上降雨四十天四十夜,消滅我在地面上所造的一切生物…….大雨在地上下了四十天四十夜。」」

不過在《創世紀》的章節,並沒有提及齋戒或禁食。在神父提點之下,我們想起了梅瑟在西乃山,也渡過了四十天四十夜。

梅瑟獨自留在山上 ~ 出24:12-18「以後上主向梅瑟說:「你上山到我台前,停留在那裏,我要將石版,即我為教訓百姓所寫的法律和誡命交給你。」梅瑟和他的侍從若蘇厄起身上天主的山時,梅瑟向長老們說:「你們在這裏等候我們回到你們這裏。你們有亞郎和胡爾同你們在一起。誰有爭訟的事,可到他們那裏去。」梅瑟上了山,雲彩就把山遮蓋了。上主的榮耀停在西乃山上,雲彩遮蓋着山共六天之久,第七天上主從雲彩中召叫了梅瑟。上主的榮耀在以色列子民眼前,好像烈火出現在山頂上。梅瑟進入雲彩中,上了山;梅瑟在山上停留了四十天,四十夜。」

耶穌在曠野的四十天四十夜的意義、精神和目標跟梅瑟在西乃山四十天四十夜相同,都是為了要見天主。

雖然在《出谷紀》24:1-11已描述上主和人立約,之後梅瑟獨自留在山上四十天四十夜接受上主的訓示。 但《出谷紀》在二十四章之後加插長達六章上主對梅瑟的各種訓示,直至三十一章才描述上主賜約版給梅瑟。

賜約版 ~ 出31:18 「上主在西乃山上向梅瑟說完了話,交給他兩塊約版,即天主用手指所寫的石版。」

中斷的六章敘述了甚麼?上主真正要訓示梅瑟的又是甚麼?

捐獻修建聖所 ~ 出25:1-8  「上主訓示梅瑟說:「你吩咐以色列子民,叫他們送給我獻儀。凡甘心樂捐的人,你們可以收下他們獻於我的獻儀。以下是你們要接受的獻儀:金銀銅,紫色、紅色、朱紅色的毛線,細麻和山羊毛,染紅的公羊皮、海豚皮和皂莢木,燈油,為傅體用的油和焚香的香料,紅瑪瑙石和為鑲在「厄弗得」和胸牌上的各種寶石。他們要為我建造一座聖所,好讓我住在他們中間。」」

上主要求人自由奉獻,多少不是重點,上主重視的是人的心。在頒發十誡之前,天主首先要人為祂建造聖所。因為天主將要來到人間,天主的空間是非常神聖,沒有人可以駕御。若果天主的空間降臨到人的空間,人是不可能承受的。因此,天主要世人建築聖殿,一個世人能夠接受和承擔的空間,一個自由奉獻的空間。

耶穌在在曠野四十天四十夜,首先要學習的也是自由奉獻。在聖週內,我們看見耶穌毫無保留的自由奉獻自己。

在四旬期,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自由奉獻。天主並不介意我們奉獻多少,着重的是我們心中有自由奉獻的心。

《出谷紀》從二十五至三十一章,講述的全部是與聖殿和祭獻有關。由約櫃開始,以安息日終結,內容包括:

約櫃式樣,供桌式樣,燈台式樣,帳棚的布幔和頂,悵棚的木架,帳幔與門簾,全燔祭壇式樣,庭園式樣,燃燈規定,揀選司祭規定禮服,厄弗得的式樣,胸牌的式樣,長袍的式樣,禮冠的式樣,祝聖司祭儀式,祝聖司祭的祭獻,祭餐,祝聖全燔祭壇,每日的全燔祭,香壇,造會幕的人丁稅, 銅盆,傅禮的油,製香法,召集工程師,守安息日。

約櫃式樣 ~ 出25:10-14  「應用皂莢木製造一個櫃,長二肘半,寬一肘半,高一肘。要內外全包上純金,上端周圍應鑲上金花邊。鑄四個金環,安在櫃的腳上:這邊兩個,那邊兩個。用皂莢木作兩根杠桿,包上金;將杠桿穿入櫃邊的環內,作抬櫃之用。

約櫃是聖殿內最小的一件物件,但卻是聖殿的中心,天主的鴻恩也是從這裡開始。聖殿置身在廣場中的帳幕,前邊的帳幕稱為聖所,裏面設有祭臺和燈台,在第二層帳幔後還有一個小房間,稱為至聖所,而約櫃就是安放在至聖所內。

約櫃蓋式樣 出25:17-22 「用純金做贖罪蓋,長二肘半,寬一肘半。在贖罪蓋的兩端用鎚工造一對金革魯賓,在這端做一個革魯賓,在那端做一個革魯賓,應使兩端的革魯賓與贖罪蓋連在一起。革魯賓的翅膀應伸開遮住贖罪蓋;他們的臉彼此相對,面朝贖罪蓋。你把贖罪蓋安裝在約櫃上面,將我交給你的約版放在櫃內。我要在那裏與你會晤,從贖罪蓋上,從約櫃上的兩革魯賓中間,將我命令以色列子民的一切事,都告訴給你。」

約櫃是由木製成,但蓋卻用黃金製造,甚至有天神「革魯賓」遮著贖罪蓋。為甚麼這個蓋叫做「贖罪蓋」?  神父指出「贖罪」是來自希伯來文,就好像猶太人的 “Yom Kippur” 「贖罪節」,而「贖罪蓋」的希伯來文是 “Kapporet” 。天主的所在是約櫃,聖殿的中心。天主來到人間,不只是因為天主的慈悲,正確來說 ── 天主就是慈悲,天主就是憐憫,天主就是愛!

「祂以自己的血,為信仰祂的人作贖罪祭」羅5:25

「祂自己就是贖罪祭,贖我們的罪過,不但贖我們的,而且也贖全世界的罪過」若一2:2

「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祂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若一4:10

約櫃的帳幕外面就是聖所的範圍,裏面有朝向南方的燈台和朝向北方的供餅臺。

供桌式樣 ~ 出25:23-30 「用皂莢木做一張供桌,長二肘,寬一肘,高一肘半,包上純金,周圍做上金花邊。周圍做上一掌寬的框子,框子四周也做上金花邊。還要作四個金環,將這些金環安在桌四腳的角上。環子要靠近框子,為穿抬供桌的杠桿。用皂莢木做兩根杠桿,包上金,為抬供桌之用。再製造供桌上的盤、碟、杯和奠祭用的爵,全用純金製造。要常常在供桌上,在我面前擺上供餅。」

猶太人在每星期必須做餅12個放在供餅臺上,這是代表猶太人的12支派。供餅必須放在祭台上,不准許任何人吃掉。每逢星期六安息日,司祭便會將新做的12個餅放在祭枱上。而12個舊餅,仍然是神聖的,只有司祭才可以食用。

《撒慕耳紀上》記載達味和他的隨從沒有東西吃,而司祭當時只有供餅,司祭因為出於憐憫,所以給予達味等人供餅果腹。司祭回答達味說:「我手中沒有普通餅,只有聖餅…於是司祭就將聖餅給了他,因為那天在沒有別的餅,只有供餅;即由上主面前撤下來,為另換上新的供餅。」撒上 21:4,7

耶穌在《路加福音》也以上述舊約經文,教訓人在誡律內必須存有憐憫、慈悲之心。 安息日門徒掐麥穗吃 ~ 路 6:1-5「一個安息日,耶穌經過麥田時,他的門徒掐了麥穗,用手搓著吃。有幾個法利塞人說:「為什麼你們做安息日不准做的呢?」耶穌回答說:「你們沒有讀過:達味和同他在一起的人,在饑餓時所做的嗎?他怎樣進了天主的殿:拿起供餅來吃了:又給了同他在一起的人吃。這供餅原不准他人吃,而只准司祭吃。」耶穌又向他們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在聖所內,燈台是向着南面,而供餅臺是向着北面安放的。

燈台式樣 ~ 出25:31-40 「用純金製造一座燈台,要用鎚工打成這燈台;燈台燈幹和花朵,即花托與花瓣,都應由燈台發出。燈台兩面發出六叉:這面三叉,那面三叉。在一叉上應有像杏花的三朵花,有花托和花瓣;在另一叉上應有像杏花的三朵花,有花托和花瓣;由燈台所發出的六叉都要這樣。在燈台的直幹上應有像杏花的四個花朵,有花托和花瓣。由燈幹發出的每兩叉之下,各有一個花朵;從燈幹發出的六個叉都應如此。這些花朵和燈叉應由燈台發出,全用整塊純金鎚成。燈台上應做七盞燈,把七盞燈放上,使光照耀燈台前面的空間。燈台的燈剪和碟子,應是純金的。為製造燈台和這些用具,應用一「塔冷通」鈍金。要留神按照在山上指示給你的式樣去做。」

神父指出重點並不是燈台的式樣,而是用來燃點燈的油,而油是來自橄欖樹。供餅是用麵粉做成,是來自大麥或小麥。在以色列,南方氣候比較乾燥,適宜橄欖樹生長,所以燈台是放在聖所的南方。但北方比較多雨水又有河流,是耕種的理想地方,而餅是由大麥小麥造成,所以供餅臺是放在聖所的北方。這全因為天主的慈悲,送給以色列人這些重要的產物,是主賜珍貴的禮物,是天主的巧妙安排。 至聖所和聖所是以布幔來分隔的。

帳棚的布幔 ~ 出26:1-11 「至於帳棚,應用十幅布幔做成;布幔用捻的細麻,紫色、紅色、朱紅色的毛線織成,用鏽工繡上革魯賓。 每幅布幔長二十八肘,寬四肘;每幅布幔都是一樣的尺寸。五幅布幔相連縫在一起,另五幅也相連縫在一起。在這一組布幔末幅的邊上,應做上紫色的鈕;另一組布幔末幅的邊上,也應這樣作。在這一幅上應做五十個鈕,在另一組布幔末幅的邊上,也應做上五十個鈕,這些鈕彼此相對。又做五十個金鉤,用鉤子使兩組布幔彼此相連,成為一個帳棚。再用山羊毛做布幔,作帳棚頂之用;共做布幔十一幅。每幅長三十肘,寬四肘;十一幅布幔都是一樣的尺寸。五幅布幔縫在一起,另六幅也縫在一起,但第六幅應在棚頂前面疊起。在這一組布幔末幅的邊上,做上五十個鈕,在另一組布幔末幅的邊上,也做上五十個鈕,再製五十個銅鉤穿入鈕內:這樣使棚頂連結在一起,成為一個。」

在聖所帳幔之外,就是廣場。廣場設有一個向南方的祭台,而在左邊的北方有一個銅盆, 希伯來文稱為 「銅海」,因為面積非常大,約二十個人手拉手圍繞著的圓周,且載滿橄欖油,晚上燃點油用作照明。

全燔祭壇式樣 ~ 出27:1-8 「應用皂莢木做一祭壇:長五肘,寬五肘,祭壇為方形,高三肘。在祭壇四角上做四翹角,四翹角應由祭壇突出,祭壇要包上銅。再做收灰的盆、、盤、肉叉和火盆:這一切用具都應是銅做的。為祭壇要做一架銅格子,好像網的製法,在網的四角上安上四個銅環,將網安在壇下方的圍腰下,直到祭壇半腰。再為祭壇做兩根扛桿,杠桿是皂莢木的,包上銅。杠桿應穿在環子內;抬祭壇時,杠桿常在祭壇兩邊。祭壇應用木板做成,中心是空的。在山上怎樣指示了給你,就怎樣去做。」

為何在廣場的擺設和以上描述在聖所供桌上擺放油燈和供餅的位置剛剛相反?廣場內的祭壇除了作全燔祭之用以外,司祭每天早晚也需要用麥粉混合油,然後燃燒奉獻。天主的計劃公平完美,在聖所內即天主的地方,供餅臺和燈臺是按照按大自然產物之地的方向擺放。但是在外圍的廣場,是屬於人的地方,大自然的規律也混淆了。

這裏啟示的其實是人心,人往往只樂於順應自己的意願而行,而不願意服從天主的誡命, 沒有善用天主恩賜的自由選擇權。

從《創世紀》第三章開始,原祖父母已忍受不了蛇的誘惑而違背了天主,吃了禁果。天主要降臨於人間,要頒發十誡,祂的法律是公平的,是按照大自然的定律而定,可是人往往因反叛而違反天主。

第二十八章敍述司祭的禮服和身上的飾物。司祭是連繫人和神的中間人; 在廣場與人溝通,在聖所點油燈和奉獻供餅給天主。他的衣飾很特別,有一塊十二粒寶石的銅牌,代表十二支派,頭上戴皇冠。神父指出當時猶太人是沒有君王的,所以從來都沒有人戴過皇冠的。大師祭的服飾看來有點奇怪,實際上是代表他一部份是屬於人的世界,令一部份是屬於神的空間。

耶穌四十天四十夜在曠野就是要學習做神和人的中間人。耶穌是真人亦是真神,所以《希伯來人書》亦不斷強調耶穌是一位大司祭。

希4:14-16「我們既然有一位偉大的,進入了諸天的司祭,天主子耶穌,我們就應堅持所信奉的真道,因為我們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們弱點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受過試探的,只是沒有罪過。所以我們要懷著依恃之心,走近恩寵的寶座,以獲得仁慈,尋到恩寵,作及時的扶助。」

希5:8-10 「衪雖然是天主子,卻由所受的苦難,學習了服從,且在達到完成之後,為一切服從衪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遂蒙天主宣稱為按照默基瑟德品位的大司祭。」

希7:24-28 「但是耶穌因永遠長存,具有不可消逝的司祭品位。因此,凡由他而接近天主的人,他全能拯救,因為他常活著,為他們轉求。這樣的大司祭纔適合於我們,他是聖善的、無辜的、無玷的、別於罪人的、高於諸天的;衪無須像那些大司祭一樣,每日要先為自己的罪,後為人民的罪,祭獻犧牲;因為衪奉獻了自己,只一次而為永遠完成了這事,因為法律所立為大司祭的人是有弱點的;可是在法律以後,以誓言所立的聖子,卻是成全的,直到永遠。」

第三十章描述製乳香用的材料、香壇、造聖油的材料等等。天主以十誡與人溝通,而人若要與天主溝通就要倚靠乳香。十誡的約版是以石頭做成,石頭對於中東的人是最普遍的東西,所以當天主想與人溝通的時候,祂用了石頭與人講話。那麼當人想與天主溝通的時候可以用甚麼方法呢?就是以燃燒乳香而產生的輕煙奉獻給天主,是人與天主溝通的橋樑。

第三十一章記載了天主把自己用手指所寫的約版交給梅瑟。賜约版 ~ 31:18 「上主在西乃山上向梅瑟說完了話,交給他兩塊約版,即天主用手指所寫的石版。」

約版上的十誡是法律的根基,是用來判斷人是否犯罪的守則。約版的所在地是約櫃裏,卻有贖罪蓋在上。法律是非常嚴厲,没有一點情面,可幸的是十誡的約版有贖罪蓋 (慈悲) 掩護。天主在告訴人法律和慈悲兩者必須兼顧,方能取得平衡,以慈悲的態度執行法律才是十誡真正的精神。

耶穌四十天四十夜在曠野,反省法律與慈悲的關係,學習生活出法律的真正精神,就是要平衡公正及憐憫。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就是法律的工具,不過耶穌的死亡卻是一個慈悲的行動。

像主耶穌一樣,梅瑟為了愛犧牲了自己。我們也必須在四旬期的四十天及四十夜,學習耶穌的慈悲,耶穌的憐憫。不過只有憐憫是不可行,法律與慈悲必須兼顧而取其平衡。

拜金牛 ~ 出32:1-6 「百姓見梅瑟遲遲不下山,就聚集到亞郎跟前,對他說:「起來,給我們製造一尊神像,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那領我們出埃及國的梅瑟,不知道遭遇了什麼事。」亞郎給他們說:「你們去摘下你們的妻子、兒女所配戴的金耳環,給我送來。」眾百姓即將他們耳上的金環摘下,送到亞郎跟前。亞郎從他們手裏接過來,製了一個模型,用來鑄了一個牛像。他們遂說:「以色列,這就是領你出埃及國的天主。」亞郎一見,就在牛犢前築了一座祭壇,宣布說:「明日是上主的慶節。」次日清晨,他們起來,就奉獻了全燔祭和和平祭;以後百姓坐下來吃喝,起來玩樂。」

當梅瑟從天主手中接下約版落山,看到以色列人用金鉒造金牛供奉時,他心裏盆算,若果把十誡給他們,全部人都犯了大罪,必受死無疑。

梅瑟怒碎約版 ~ 出32:15-19 「 梅瑟轉身下山,手中拿著兩塊約版,版兩面都寫著字,前面後面都有字。版是天主做的,字是天主寫的,刻在版上。若蘇厄一聽見百姓喧嘩的聲音,就對梅瑟說:「營裏有戰爭的聲音。」梅瑟回答說:「這不是戰勝的歌聲,也不是戰敗的吵聲,我聽見的是應和的歌聲。」當梅瑟走近營幕的時候,見了那牛犢,看見人歌舞,遂大發憤怒,把兩塊石版由手中拋出,摔碎在山下。」

於是,梅瑟決定不把這兩塊刻有十誡的石版交給以色列人,完全是出於他的慈悲和憐憫。他將石版打破也不願讓子民受罪!因為子民從没有接收石版上寫的十誡,若是天主要降罪,梅瑟會自己獨自承擔。因為梅瑟的慈悲,及對他子民的愛,他寧願犧牲自己,全力背負罪的重擔,甘願受罰。

現在我們應該更加明白主耶穌的心,衪甘願一人承受這悲慘的苦難,為世人的得救而犧牲自己,死在十字架上。在《路加福音》中,記載了耶穌在十字架上還不忘為世人向天主求饒:「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甚麼。」路23:34

懲罰拜金牛者 ~ 出32:20 「隨後拿過他們所造的牛犢,投在火中焚燒,搗成細末,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子民喝。」

梅瑟雖然很愛他的子民,但為了要他們明白慈悲背後亦有法律依據,所以吩咐他們把金牛磨成粉加水,要他們飲下作為懲罰。梅瑟要以色列民知道,將來他們收到法律之後,若果再犯罪就將會受到懲罰。

跟隨梅瑟不停懇求天主原諒以色列人,他再三祈求「雅威」息怒和寬恕以色列民。

梅瑟室第一次求天主息怒  「梅瑟求上主他們的天主息怒說:「上主,你為什麼要向你用大力,用強硬的手臂,由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發怒呢﹖為什麼要叫埃及人說:他是惡意領他們出來,要在山中殺死他們,由地面上絕滅他們呢﹖求你息怒,撤銷要加於你百姓的災禍。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巴郎、依撒格和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向他們起誓說:我要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繁星那樣多;我所許的那整個地方,必賜給你們的後裔,叫他們永遠佔有。」上主遂撤銷了要加於百姓的災禍。」出 32:11-14

梅瑟第二次再求天主「 到了次日,梅瑟向百姓說:「你們犯了重罪,現在我要上到上主台前,也許我能為你們贖罪。」梅瑟回到上主那裏說:「唉! 這百姓犯了重罪,為自己製造了金神像。現在只求你赦免他們的罪,不然,就把 我從你所記錄的冊子上抹去罷! 」上主回答梅瑟說:「誰犯罪得罪我,我就把誰從我的冊子上抹去。現在你去領我的百姓到我吩咐你的地方去。看,我的使者在你前面引路。在我懲罰之日,我必懲罰他們的罪。」以後上主打擊了百姓,因他們敬拜了亞郎製造的牛犢。」出 32:30-35

梅瑟第三次祈求雅威不要動怒  「梅瑟對上主說:「看,你吩咐了我,叫我引領這百姓,但沒有告訴我,你派誰與我同去。你還說過:提名選了你,你在我眼中得了寵。如果我真在你眼中得寵,求你把你的道路指示給我,叫我認識你,好在你眼中得寵。也請記得這民族是你的百姓。」上主回答說:「我必親自去,使你獲得安所。」梅瑟對上主說:「你若不親自去,也別叫我們從這裏上去。人怎樣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中得寵,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行,而我和你的百姓有別於地面上所有的人民﹖」上主回答說:「連你所求的事,我也要作,因為你在我眼中得了寵,我提名選了你。」出 33:12-17

還記得耶穌在山園祈禱時亦是三次找門徒陪伴,可惜他們過累而睡著!最終慈悲的耶穌亦沒有斥責他,只有嘆息和無奈。

最終,天主吩咐梅瑟帶兩塊新鑿的石版上西乃山,「雅威」從天降來對梅瑟從重複教訓他。

重造約版 ~ 出34:1-5 「上主向梅瑟說:「你要鑿兩塊石版,和先前的一樣;我要把你摔碎的石版上的字,再刻在石版上。明天早晨你要準備好,清早上西乃山,在山頂上站在我前。不准任何人同你上山,全山不可有一個人,也不准在這山下放牛羊。」梅瑟便鑿了兩塊石版,和先前的一樣;照上主的吩咐,清早起來,上了西乃山,手中拿著兩塊石版。」

上主顯現 ~ 出34:6-9 「上主乘雲降下,站在梅瑟身旁,他便呼喊「雅威」名號。上主由他面前經過時,大聲喊說:「雅威,雅威是慈悲寬仁的天主,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對萬代的人保持仁愛,寬赦過犯、罪行和罪過,但是決不豁免懲罰,父親的過犯向子孫追討,直到三代四代。」梅瑟急忙俯伏在地朝拜,說:「吾主,若是我真在你眼中得寵,求吾主與我們同行;這百姓固然執拗,但求你寬免我們的過犯和罪惡,以我們為你的所有物。」

天主重申祂就是上主雅威 —「我是」。雖然雅威說了七個慈悲的形容詞:慈悲,寬仁,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對萬代的人保持仁愛,寬赦過犯、罪行和罪過;但是強調祂也有法律,決不豁免懲罰犯了罪的人,而且會一代一代相傳下去。

可是梅瑟下山後仍然看到他的子民,不斷犯錯,違反法律,他需要學習怎樣在法律和慈悲兩者取得平衡,才可以使子民得救?

約書中的精華 ~ 出34:10-26 「上主說:「看,我要立約:我在你的全百姓前所要行的奇跡,是在普世萬國未行過的;你四周的人民要看見上主的作為,因為我藉你所行的是可怕的事。你應注意我今日吩咐你的事:我要從你面前驅逐阿摩黎人、客納罕人、赫特人、培黎齊人、希威人和耶步斯人。你要注意:你每到一地,不可與那地方的居民立盟,恐怕他們成了你中間的陷阱。你應拆毀他們的祭壇,打碎他們的神柱,砍斷他們的木偶。

不准你朝拜別的神,因為上主名為忌邪者,他是忌邪的天主。不准你與當地的人民結盟,免得他們與自己的神行淫,給自己的神獻祭時,請你去吃他們的祭物,又免得你為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為妻;當他們的女兒與自己的神行淫的時候,也使你的兒子與她們的神行淫。不准為你鑄造神像。你要按照我所吩咐的,在阿彼布月所定的日期內,守無酵節,七天之久吃無酵餅,因為在阿彼布月你出離了埃及。

凡初開母胎的都應歸於我;你的牲畜中,凡首生的公牛羊,都應歸於我。首生的驢,應用羊贖回;若不贖回,應打斷牠的頸項。你的子孫中,凡是長子,你應贖回。空著手的,不可到我台前來。你六天作工,但第七天應安息,連在耕種收穫的時期,也要安息。在收穫初熟麥子時,應過七七節;在年尾過收藏節。凡你所有的男子,一年三次應去朝拜主,上主,以色列的天主。幾時我從你面前趕走異民,擴展了你的疆域之後,你一年三次上去朝拜上主你天主的時候,沒有人敢圖謀你的國土。不可同酵麵一起給我祭獻犧牲的血;逾越節的犧牲,不可留到早晨。你田中最上等的初熟之果,應獻到上主你的天主的殿中。不可煮羊羔在其母奶之中。」

《出谷紀》石版上的十誡,除了前幾節和我們認識的十誡相同外,其餘的是關於參與和慶祝不同的節日,例如:無酵餅節、安息日、逾越節、初果節等。

這些關於要遵守的慶節與十誡看似互不相干,其實含有深遠的意義。因為不論你的身份,地位是甚麼,也需要放下身段,憑著參與規定的慶節,以謙卑的態度承認天主是神,所有產物都是來自天主,在慶節的禮儀中回饋給天主。在彌撒祭獻中,神父亦是用同樣將大地的產物奉獻給天主。

因為天主看到若只給人法律,人只會將其混淆,於是用了另一個方法教導人 — 禮儀。天主要我們從參與禮儀中,學懂在憐憫和法律中取得平衡。所有的禮儀都是很好的準備,提醒人天主對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謙卑。因為人若果有謙卑的態度,就不會嚴厲地妄下判斷別人,也不會太隨便輕率憐憫他人。

現在教會要我們遵從和慶祝的節日,其實跟《出谷紀》25-34章的過程吻合。就是取其精華,用謙虛但公義的態度待人處事。

出34:28 「梅瑟在那裏同上主一起,停留了四十天四十夜,沒有吃飯,也沒有喝水;把盟約的話,即十句話,寫在石版上。」

梅瑟在曠野四十天四十夜沒有吃飯也沒有喝水,天主就是要他在自己的軟弱中真正體會到天主的公義及慈悲。梅瑟在西乃山兩次的四十天四十夜,就是要學習慈悲去維護法律的精神。

同樣,耶穌在曠野的四十天四十夜,亦是學習憐憫,寬恕、包容和慈悲。在四十天四十夜之後,耶穌開始祂的事工,宣講天國。耶穌所行的所有奇蹟: 驅魔,治愈,餵養飢餓的,全部都是慈悲及憐憫的行動。耶穌也教導法利塞人,甚麼是法律的真正精神,就是要愛主愛人,將法律成全。

天主並沒有將公義與憐憫分割,約櫃中的十誡是法律,沒有法律贖罪蓋便會變成沒有意義。

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作深層的反省;我們都是約櫃,內心一定要公義,但必須學習耶穌以慈悲來包容。耶穌就是我們所有人的贖罪蓋。

在現時疫情下,正是一個學習機會,雖然我們應該照例上聖堂參與感恩祭,但是為着尊重,包容,體諒和保護他人的情況下,慈悲亦已凌駕法律。

恰巧今天是神父的生辰,我們繼續為神父祈禱,懇求仁慈的天父恩賜神父健康的身體,好能為祢在世推廣聖言,傳揚福音,使更多人領會祢的大愛和慈悲,邁向完滿永恆的生命。以上所求是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之名。亞孟。

“WORD” Without Borders
《聖言無疆界》April 4, 2020 分享區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