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Peter in Gallicantu 伯多祿雞鳴堂
雞鳴堂位於熙雍山,其大門的雕刻說明了這個聖堂的由來。雞鳴堂是伯多祿三次不認主的地方,是大司祭蓋法 (Caiaphas) 的府邸,也是耶穌在受審前被囚禁的地方。雞鳴堂共有三層,最為矚目的就是雞鳴堂屋頂那隻金色公雞。最高層的大堂是蓋法的府邸,耶穌被捕後就在這裡受審。堂內入口兩側的鐵門均刻有聖經題材的浮雕;門上有伯多祿三次不認主的圖畫。第二層為蓋法家的庭院,在小堂的牆壁上刻有第五世紀基督徒留下來的十字架。最底層是蓄水池,相傳耶穌受審後,被羈押在其中。雞鳴堂外有耶穌被押往蓋法府邸曾踏足過的石階,如今為了免受破壞,已禁止遊人步行。
伯多祿因人性的軟弱而背叛主,而主不但赦免了他,還把牧養羊群的重任交付給他。我們也可能在關鍵的時刻,遠離主、甚至不認主?而主卻以無條件的愛饒恕我們,又何止「七十個七次」(瑪18:22)!
《路加福音》伯多祿三次背主
他們既拿住耶穌,就帶著解到大司祭的住宅。伯多祿遠遠地跟著。他們在庭院中間生了火,一起環坐,伯多祿也坐在他們中間。有一個使女看見他面對火光坐著,便定睛注視他說:「這個人也是同祂一起的。」伯多祿否認說:「女人,我不認識祂。」過了不久,另一個人看見他說:「你也是他們中的。」伯多祿說:「你這個人!我不是。」約隔一個時辰,又有一個人肯定說:「這個人,確是同祂一起的,因為祂是加里肋亞人。」伯多祿說:「你這個人!我不懂你說的。」他還說話的時候,雞便叫了。主轉過身來,看了看伯多祿;伯多祿就想起主對他說的話來: 「今天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伯多祿一到外面,就悽慘地哭起來。(路22:54-62)
在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著作Jesus of Nazareth「納匝肋人耶穌」中描述了他的感受。教宗認為當耶穌的眼光與伯多祿的的眼光結合為一的時候「主轉過身來,看了看伯多祿」(路22:61),伯多祿即時感受到基督的慈悲「就悽慘地哭起來」(路22:62) :
“Struck by the Lord’s gaze, he bursts into healing tears that plow up the soil of his soul. He begins anew and is himself renewed”.
對比伯多祿的後悔和猶達斯的絕望;伯多祿勇敢地承認和面對自己的罪,相信主的無限慈悲和憐憫,縱使有罪在身,仍用心注視慈悲,抱著一個「永遠都會被愛」及被寬恕的希望,並在主內「找到自己的未來」 基督矜憐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