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lica of Agony 山園祈禱大殿
今日的山園祈禱大殿建於1919-24年間,由世界各地基督徒集資在原先四世紀的教堂遺跡上興建,由Antonio Barluzzi設計。正如耶穌的救贖是為普世大地,在殿頂上豎立著各國教會捐助興建大殿的國家國旗,所以這裏又稱為「萬國大殿」(Church of All Nations)。這座教堂的祭台前放著一大塊巨石,耶穌曾在這塊石頭上祈禱:「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路22:44)。大殿的外牆上鑲嵌了巨型馬賽克畫有四聖史的塑像,及顯示耶穌將祂與世界的痛苦呈獻給天父。
Gethsemane Garden革責瑪尼園
痛苦一端 : 耶穌山園祈禱~山園即革責瑪尼園,意思是「榨油坊」。革責瑪尼園位於橄欖山腳,面對聖殿山,原是一個榨橄欖油的園子。在革責瑪尼園內,有幾棵古老的橄欖樹,據植物學家的估計,這些樹的樹齡已超過2000年,正是見證了耶穌在這兒祈禱、被出賣和被捕的悲痛情境。革責瑪尼園的一個山洞,是耶穌被猶達斯出賣和被捕的地方。耶穌和門徒經常聚集於此,也會在此渡宿。在耶路撒冷眾多的朝聖地中,革責瑪尼園是唯一少數保留著耶穌時代原始風貌的地方。早在四世紀時山洞已有聖堂存在,十字軍時代加以擴建,因此在山洞內仍保留了當代的壁畫和砌石畫。
耶穌在被出賣的那夜,和門徒共進最後晚餐之後,便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到山園祈禱,度過了至悲痛的一夜。山園祈禱是耶穌最沉痛哀傷的祈禱,却為基督徒立了最好的祈禱榜樣:「但不要隨我的意願,惟照祢的意願成就罷」(路22:42)。從祈禱中,耶穌獲得力量,決定承受痛苦和死亡,奉行天主的聖意犧牲至死。
《馬爾谷福音》山園祈禱
他們來到一個名叫革責瑪尼的莊園裏;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裏,等我去祈禱。」遂帶着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與他同去;他開始驚懼恐怖,便對他們說:「我的心靈悲傷得要死;你們留在這裏,且要醒寤。」耶穌往前走了不遠,俯伏在地祈求,如果可能,使這時辰離他而去,說:「阿爸!父啊!一切為你都可能:請給我免去這杯罷!但是,不要照我所願意的,而要照你所願意的。」耶穌回來,見他們睡着了,就對伯多祿說:「西滿!你睡覺嗎?你不能醒寤一個時辰嗎?你們醒寤祈禱罷!免陷於誘惑。心神固然切願,但肉體卻軟弱。」耶穌又去祈禱,說了同樣的話。他又回來,見他們仍是睡着,因為他們的眼睛沉重,也不知道要回答他甚麼。他第三次回來,對他們說:「你們還睡下去嗎?還安息嗎?夠了!時辰到了,看,人子就要被交付在罪人手中了。起來!我們去罷!看,那負賣我的來近了。」(谷14:32-42)
《瑪竇福音》耶穌被捕宗徒逃散
祂還在說話的時候,看!那十二人中之一的猶達斯來了;同他一起的,還有許多帶著刀劍棍棒的群眾,是由司祭長和民間的長老派來的。那出賣耶穌的給了他們一個暗號說:「我口親誰,誰就是,你們拿住祂。」猶達斯一來到耶穌跟前,就說:「辣彼,祢好!」就口親了祂。耶穌卻對他說:「朋友,你來做的事就做罷!」於是他們上前,向耶穌下手,拿住了祂。有同耶穌在一起的一個人,伸手拔出自己的劍,砍了大司祭的僕人一劍,削去了他的一個耳朵。耶穌遂對他說:「把你的劍放回原處,因為凡持劍的,必死在劍下。你想我不能要求我父,即刻給我調動十二軍以上的天使嗎?若這樣,怎能應驗經上所載應如此成就的事呢?」在那時,耶穌對群眾說:「你們帶著刀劍棍棒出來拿我,如同對付強盜。我天天坐在聖殿內施教,你們沒有拿我。」這一切都發生了,是為應驗先知所記載的。於是門徒都撇下祂逃跑了。(瑪26: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