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課程

Book-Mark_

《馬爾谷福音》

根據本書作者的分析,《馬爾谷福音》的結構,概分兩大部分:在谷一~八章中,讀者有如瞎子一般,看不清耶穌的身分與事工(參:谷八2 ~ 26);但在谷九~十六章中,馬爾谷重複同樣的圖像、事件和主題,讀者卻已可一目了然;這當中的關鍵樞紐,便是「耶穌顯聖容」事件(谷九2~13 )。此事件夾在兩大部分的中央,形成了「三」的結構體,它不僅開展了馬爾谷的神學思想,也將其整個福音書的重點,轉移至內在和未來的光榮,突顯出耶穌被拒絕、受羞辱、終至於死亡,其實都是即將到來之光榮的預備。本書根據馬爾谷聖史的神學觀點,逐章逐節詮釋其福音,最後並附有「學術性研經討論課題」及「小磐石聖經研讀課程」,無論對個人或團體查經,都提供了最新也最佳的讀經指南,要讓讀者成為「耶穌顯聖容智慧」的追隨者。

 

Book-Apostle_

《宗徒大事錄》

《宗徒大事錄》若是一部現代電影,而非古代文獻的話,它可能會被稱為《路加福音續編》。然而,為什麼路加的讀者需要一部續編呢?其實,耶穌升天前對宗徒們說的話,已為《宗徒大事錄》勾勒出大綱:「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宗一8)。簡言之,在耶穌生平、死亡、復活目擊者的時代之後,人們需要一個方法來體認耶穌與自己生命的關聯;而一個成長中的教會,亦需要一個典範,以與所面對的世界交往。路加聖史在此脈絡中,為「耶穌與教會之間的連貫」,也為「基督徒與以色列人在天主引導下生活故事的連貫性」,為我們講述了初期教會的故事。本書根據《宗徒大事錄》的兩大階段:首先是耶路撒冷團體的形成,把來自各方的猶太人形成一個團體(宗一1~八3);爾後是向外發展,到達附近地區的猶太人及撒瑪黎雅人中(宗八4~九43);以此來講述教會正經歷做「萬民的光明」(依四九6)的果實,使人人均成為天主的子民。

Book-Rosary_

觸碰奧蹟

用研讀聖經的方式來研究玫瑰經,或說得更明確一點,把焦點專注在玫瑰經的奧蹟,對有些人而言,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不過,二十端玫瑰經奧蹟,即歡喜、光明、痛苦以及榮福,其實主要是邀請我們默想和見證耶穌的一生。再沒有其他的方法,能比聖經章節更能夠詮釋耶穌的生活。對有些人而言,研讀和祈禱,看來是對立和互相產生矛盾,或甚至會對祈禱有害。可是,本課程的作者卻有別的經驗。她發現在生命中,祈禱會引領她進入研讀,而研讀最終會把她帶到祈禱的境界。而她愈是成為一個全面的人,她愈是發現:祈禱和研讀、身體和靈魂、理智和心神,它們之間的對立,反而會大為減少。

本課程為那些誦唸玫瑰經的信徒們提供一套默想題材。每端玫瑰經的默想包括奧蹟的內容,相應的聖經章節,聖經背景,在二十一世紀中的具體生活實踐。他們可以不斷地默想反思,深刻地領略玫瑰經的奧蹟,課程更提出信徒在個人生活中活出奧蹟精神的建議。

《若望著作》

根據本書作者,「若望聖史」代表整個若望團體的傳承及教導,是一個並行、但獨立於對觀福音的傳承。《若望福音》的序言(若一1~18)記述了耶穌「從起初就存在」的先存性,也濃縮了整個若望神學。此后,福音分為「神蹟之書」(若一19∼十二50)與「光榮之書」(若十三1∼廿31)兩大部分,以及耶穌復活后在加裡肋亞顯現的「附錄」(若廿一1~25)。十多年后,若望團體的家庭教會裡,出現了《若望壹書》的勸勉,以及《若望貳書》、《若望參書》的信函,重申福音啟示的基本要素,尤其是:耶穌降生成人的重要性、愛的誡命、聖神、罪的本性、對末世的期待等。
本書根據若望聖史的神學觀點,以及若望團體長老的勸勉,逐章逐節詮釋其《福音》及《壹書》、《貳書》、《參書》的經文,最后並附有「學術性研經討論課題」及「小磐石聖經研讀課程」,無論對個人或團體查經,都提供了最新也最佳的讀經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