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的「聖言無疆界」,神父打開話匣子的是一個問題:「甚麼慶節即將來臨?」大家不約而同作答說:「聖神降臨!」我們以為這個是理所當然的答案,因為在6月9日就正是「五旬節」。就是因為這個似是而非的答案,神父又再帶領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還記得2017年6月3日,「聖言無彊界」,當時,神父也是講及「五旬節」的真正意義,他帶出「初果節」及天主賜予猶太人的七種農產品,連繫著「聖神七恩」。神父提醒我們作為基督徒,應該以謙遜的心,好好善用聖神的恩典,為福音作活見證,從而光榮天主。如果你想重溫,可以到網站回味那課分享。
今次神父又帶給我們豐富的教導和聖經靈修上的指引。無論是同一慶典或聖言章節,神父都有意想不到的見解,而且用不同的角度介紹給大家去反思。首先必須提及「五旬節」。這個節日其實是農夫收割小麥的慶節。而猶太人的「逾越節」或「無烤餅節」則是大麥收成的時節。猶太人的無烤餅,是由大麥做成的。依據農產業次序的時節,是大麥先成熟而被先收割。而從大麥初熟後的第五十天,就是「五旬節」,即收割小麥的時候。
神父解釋「五旬節」早在耶穌誕生兩千多年前已經是農民豐收的慶節,但對於基督宗教而言,因為聖神降臨發生在「五旬節」期間,所以相信「五旬節」即「聖神降臨」。表面上看來,這農夫慶節和聖神降臨扯不上甚麼關係。然而為甚麼聖神要選擇在「五旬節」的時候降臨呢?「五旬節」又是一個甚麼節日呢?
要找到答案應從閲讀《肋未紀》開始。而《肋未紀》Leviticus 和《戶籍紀》Numbers又有甚麼關係呢?其實這兩本記述的內容大致是相同的,分別的是《肋未紀》是由天主的角度而寫成,而《戶籍紀》卻是從人的角度記錄節日及禮儀。《戶籍紀》強調人應該怎樣執行禮儀,及其他的繁紋褥節。而《肋未紀》則著重天主要我們活出禮儀上靈修的精神。
《肋未紀》第23章是關於慶節,第一個慶節就是「安息日」。肋23:3 :「六天工作,但第七天,應是完全休息的安息日,應召集聖會,任何工作都不可做;在你們任何住處,這日是應為上主守的安息日。」
「安息日」(希伯來文:Shabbat),即第七天。這第七日的慶節是最重要的,所以一開始就敘述「安息日」的慶祝。
跟着的就是「逾越節」或「無烤餅節」。
肋23:5-8 :「正月十四日傍晚,應為上主守踰越節。這月十五日,應為上主守無酵節,七天之內,應吃無酵餅。第一日,應召集聖會,任何勞工都不可做;七天內,應給上主奉獻火祭;到第七日,應召集聖會,任何勞工都不可做。」
「逾越節」五十天之後就是「五旬節」。在「無烤餅節」及「五旬節」時,猶太人都要做餅,在經文中有記載關於收割的細節;例如怎樣收割,甚麼時間收割,及收割後怎樣處理等。
在「逾越節」時收割的是大麥:
肋23:9-11 上主訓示梅瑟說:「你告訴以色列子民說:幾時你們進入了我賜給你們的地方,在那裡有一收穫,應把你們收穫的第一束交給司祭。司祭應拿這一束行搖禮,獻於上主面前,好為你們獲得悅納;司祭應在安息日的次日行搖禮。」
而在「五旬節」則是收割小麥的時候:
肋23:15-21 「五旬節」:「從你們獻麥束行搖禮的安息日的次日起,應計算整個七星期,即直到第七個安息日後的次日,共計五十天,那天應給上主奉獻薦新的素祭。由你們的住處帶來兩個行搖禮的餅,每個用十分之二「厄法」的發酵細麵烤成,獻與上主作初熟之祭。餅以外,還應奉獻七隻一歲無瑕的公羔羊,一頭公牛犢和兩隻公綿羊,作獻與上主的全燔祭;還有同奉獻的素祭和奠祭,作為中悅上主的馨香火祭;還應獻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兩隻一歲的公羔羊作和平祭。司祭應拿這兩隻公羔羊同初熟祭的餅,在上主面前行奉獻的搖禮;這是屬於上主的聖物,應歸於司祭。在這一日,你們應召集聖會,任何勞工也不可做:這為你們世世代代,在任何住處,是一永久法令。」
而在其他的慶節,又再重提第七天休息不可工作。
肋23:23-25「新年節」 上主訓示梅瑟說:「你告訴以色列子民說:七月初一,為你是完全休息的日子,應吹號角,召集聖會,任何勞工都不可做,應給上主獻一火祭。」
肋23:26-28 「贖罪節」 :「還有七月初十是贖罪節,是你們應召集聖會的日子,要克己苦身,並給上主奉獻一火祭。這一天,任何工作都不可做,因為是贖罪節,應在上主你們的天主面前,為你們自己行贖罪祭。」
肋23:33-36「帳棚節」: 「你告訴以色列子民說:七月十五是帳棚節,應為上主舉行七天:第一天應召集聖會,任何勞工都不可做,七天之久,應給上主獻火祭;到第八天,又應召集聖會,給上主獻火祭;這天是盛大集會的日子,任何勞工都不可做。」
在神父的提點下閱讀《肋未紀》,我們察覺到猶太人在任何一個慶節之後的第七天,都是任何工作都不可做的,而且需要將禮品奉獻給天主。所以,「第七天」Shabbat 對於猶太人是最重要的,每七天都要慶祝一次。其實, 猶太人重視安息日的程度,就好像我們重視復活節一樣。因為我們也是每七天都慶祝一次 ──「主日」。每隔七天,我們都必須參加彌撒,我們都會以感恩祭去紀念及慶祝基督的復活。
在「五旬節」猶太人在收割小麥後,立刻磨成粉,做成麵包奉獻給上主。在「無烤餅節」時也是一樣,麵包烤成後立刻獻給上主。
《肋未紀》23:22很清楚地道出收割小麥的情況,有很特別的安排,而在《戶籍紀》中卻沒有提及這個情況。天主提到收割時,不可以收割田邊的麥子。 「當你們收割你們地內的莊稼時,你不可割到地邊; 收穫後剩下的穗子,不可再拾,應留給窮人和外方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
《肋未紀》記載猶太人收割後,第一個烘焙的麵包立刻奉獻給天主。因為這是天主的恩賜,不是單靠人自己努力而得來的成果。然而為甚麼奇怪地,天主叮囑猶太人要留下田邊的小麥,不可收割,留給窮人和有需要的人去自己收割呢?如果要幫助這些人,何不簡單地將所有小麥都收割下來,然後分給他們?又甚至更方便的,收割之後磨成麵粉才贈與他們?或甚至製成麵包之後才送給他們,那不是更貼心嗎? 還不用他們辛苦收割,亦可以立刻充飢?為甚麼天主這樣説,要窮人們自己去收割執拾成熟的穗子呢?
這是因為有些時候,當我們施捨别人時,對接受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 “Charity can be cruelty”。當我們施與別人時,當對方伸出手去接受我們的恩惠時,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是低人一等,比其他人卑微,失敗而不成功。
就是因為照顧這群人的自尊,天主要收割的人留下田邊的小麥,和離開時不可回頭觀望,讓那些有需要的人,有尊嚴地自己付出勞力收割。這樣做便是給予他人機會,自己親手收割,親手磨出麵粉烤成麵包。 因為 “Work is a blessing, work is not a curse” ──這群人需要一個機會,用自己的勞力工作做出成果。
在天主的角度,「五旬節」就是要提醒我們,要給別人存著自尊,不能令人覺得自己是乞丐一般接受我們的施捨 。我們在「五旬節」內,可以實踐嗎?在「五旬節」,我們要緊記給他人機會找回自尊,讓他們憑著自己雙手自給自足。
神父再問,這些事又和聖神降臨有甚麼關係?
回顧猶太人在耶穌時代,甚至到現在,都看不起外邦人。在他們眼中,外邦人是下等的,是不潔的。聖神降臨時,超過五千人追隨耶穌,無論是甚麼國家的人們,都在那一刻成為了天主的兒女。
宗徙大事錄2:9-11記述「我們中有帕提雅人,瑪待人,厄藍人和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及卡帕多細雅,本都並亞細亞,夫黎基雅和旁非里雅,埃及並靠近基勒乃的利比亞一帶的人,以及僑居的羅馬人,猶太人和歸依猶太教的人 , 克里特人和阿剌伯人⋯」
聖神的降臨,讓每個人看到其實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成為天主的兒女。
神父跟着提到「五旬節」也是記念梅瑟領受天主賜給我們十誡的重大日子。為甚麼又會有連繫呢?梅瑟帶領猶太人離開埃及,離開奴役之苦,時為「逾越節」。猶太人由法朗手中重獲自由,七星期後的第五十天,梅瑟帶著猶太人進入西乃山。當時的群眾投訴他們飢餓,而且沒有食物。他們回憶在埃及時,雖然當時身為奴隸,卻有肉和麵包吃,每人都得到溫飽。現在雖然有自由,但是連麵包也沒有供應。從這裡看來,麵包實在是對他們很重要的標記及糧食。
註:出谷紀16:1-3 在中文聖經譯本,沒有直接提到「麵包」,但在英文譯本就有 “⋯ate our fill of bread⋯”, 這亦在猶太教的經卷內明述。
出16:1-3「以色列子民全會眾從厄林起程,來到厄林和西乃之間的欣曠野,時在離埃及後第二月第十五日。以色列子民全會眾在曠野裏都抱怨梅瑟和亞郎。以色列子民向他們說:「巴不得我們在埃及國坐在肉鍋旁,有食物吃飽的時候,死在上主的手中! 你們領我們到這曠野裏來,是想叫這全會眾餓死啊!」
Exodus 16:1-3, “Having set out from Elim, the whole Israelite community came into the wilderness of Sin, which is between Elim and Sinai,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second month after their departure from the land of Egypt. Here in the wilderness the whole Israelite community grumbled against Moses and Aaron. The Israelites said to them, “If only we had died at the LORD’s hand in the land of Egypt, as we sat by our kettles of meat and ate our fill of bread! But you have led us into this wilderness to make this whole assembly die of famine!”
因天主的慈愛,便順應人們的要求,從天降下食物「瑪納」。
《出谷紀》16:4-5「 上主向梅瑟說:「看,我要從天上給你們降下食物,百姓要每天出去收斂當日所需要的,為試探他們是否遵行我的法律。但到第六天,他們準備帶回來的食物要比每天多一倍。」
除了回應人們的要求,為甚麼天主要從天降下食物呢?答案在《出谷紀》16:4節最後一句:「為試探他們是否遵行我的法律。」
原來,麵包和天主的法律有關係的。這樣和「五旬節」又怎樣連結呢?
梅瑟到法郎那裏,要求法郎讓百姓用三天去沙漠裏朝拜以色列的天主雅威。法朗不但不准許,還加重他們的工作。法朗認為是因為這群奴隸懶惰,太多工餘時間才想到宗教崇拜,所以下令百姓製造雙倍磚塊,但又不再給他們「草楷」,即禾稈草 (當時是用泥及禾稈草製造磚塊)。於是人們就要自己四處去拾草,更要辛苦地做出雙倍的磚頭,否則便會受皮肉之苦。
《出谷紀》5:6-14 那一天法朗命令那些百姓中的監工和工頭說:「你們以後不要再像往日一樣,給百姓做磚用的草楷,叫他們自己去拾草。但你們仍向他們要往日所做的同樣磚數,一點也不可減少,因為他們懶惰,所以才吶喊說:我們要去向我們的天主獻祭。應給這些人加重工作,使他們只工作,而不聽謊言。百姓中的監工頭遂出去向百姓說:「法朗這樣吩咐:我不再給你們草楷。你們看那裏能找到草楷,就到那裏去拾罷! 但應有的工作一點也不可減少。」百姓就分散到埃及全境,拾取麥莖充當草楷。監工催迫說:「你們每天應該完成當天的工作,像從前有草楷時一樣。」法朗的監工責打他們所派出的以色列子民的工頭說:「你們昨天今天為什麼沒有完成像前天所做的磚數呢?」
現在我們才明白,為何上主要猶太人留下田邊的小麥不許收割,就是要記念先祖以前沒有草楷,要辛苦要四出找尋,而那些老人,小孩,弱者,就更百上加斤。我們應該反省,在這情況下,我們會怎樣的反應?互相守望相助?或相反更自私自利?為保住自己性命犧牲別人? 在「五旬節」,天主要提醒一切人要照顧無助的一群。
先袓因為懼怕被鞭打,怕喪失性命,恐怕飢餓,所以只關心自己利益。通過「五旬節」聖神的啟發,人應該領會工作是恩寵,不是懲罰。先祖是奴隸,沒有自主去選擇自己想做的事。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自尊的自由人。
「五旬節」,「逾越節」,「無酵餅節」,都是以麵包為主。想一下做磚塊時,亦是用雙手揑着泥,不是和人揑著麵粉做麵包如出一轍嗎?再想一下,現在我們蒙受主的恩寵,可以自由地工作,不是被控制,沒有尊嚴及沒有自由的奴隸,所以我們不應恐懼,事事要信靠天主。為感謝天主的恩寵,用雙手做最好的麵包,來奉獻給天主。
在《出谷記》16:15-28天主試探人們,看他們會否遵循祂的法律 (誡命)。
第一個誡命:天主命令每人每天只收取足夠自己食用的「瑪納」。但是有些人因為奴隸生活的記憶而導致焦慮不安,所以多取了瑪納,而導致那些沒有力量爭取的弱小者,收取不到足夠的食物。天主為了顯示人人平等, 及為了教訓他們不該損人利己,因而行了奇蹟。當每人衡量自己所取的食物時,他們發覺收多了的沒有剩餘,收少了的也足夠食用。
出16:15-18 以色列子民一見,就彼此問說:「這是什麼﹖」原來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梅瑟告訴他們說:「這是上主賜給你們吃的食物。上主曾這樣吩咐說:你們應按每人的食量去收斂,按照你們帳幕的人數去拾取,每人一「曷默耳。」以色列子民就照樣作了;收斂的時候,有的多,有的少,但他們用「曷默耳」衝量時,那多收的,也沒有剩餘;那少收的,也沒有缺少;各人正按他們的食量收斂了。
第二個誡命:天主命令人不准將一些食物留到早晨。事實證明,人第二次再不聽從天主的命令。人因為害怕不知道明天是否會捱餓,把瑪納留到明天,終於瑪納變壞及被蟲蛀。這是証明人的焦慮和不安,他們不是完全依賴天主的照顧。
出16:16-21 梅瑟向他們說:「誰也不准將一些留到早晨。」但他們沒有聽梅瑟的話;有些人把一些留到早晨,但都被虫子咬爛,發生臭味;梅瑟遂向他們發怒。於是他們每天早晨按各人的食量去收斂;太陽一發熱,就融化了。
第三個誡命:在安息日前,天主降下雙倍的食物,因為在安息日,人們不會工作,所以天主早一天給予足夠的食糧,好讓人們在安息日不用擔心。而且天主允許他們將食物留到明天而沒有變壞,但是有些人在安息日仍出外去找食物。於是天主發怒說:「你們不守我的命令和我的法律要到何時呢 ﹖ 」
出16:22-28 到了第六天他們收斂了兩倍的食物,每人二「曷默耳;」會眾的首領來向梅瑟報告此事。梅瑟向他們說:「上主曾這樣吩咐說:明天是安息日;是祝聖於上主的安息聖日;你們要烤的就烤罷! 要煮的,就煮罷! 凡吃了剩下的,應保留到次日。」他們就照梅瑟所吩咐的,把吃下剩下的,留到次日也沒有發臭,也沒有虫咬。梅瑟說道:「今天吃這些罷! 因為今天是敬畏上主的安息日,今天在野外什麼也找不到。六天你們可去收,但第七天是安息日,什麼也沒有。」到了第七天,百姓中有人去收,但什麼也沒有找到。上主向梅瑟說:「你們不守我的命令和我的法律要到何時呢 ﹖ 」
先祖肉體上雖然已經離開了埃及當奴隸的生活,但他們在心理上仍然是沒有自由的奴隸。他們雖然已經進入福地,但心裏仍然是充滿恐懼。因為他們在埃及生活在法朗苛刻的管治下,故有一個很差的法律經驗。天主實在是想改變他們奴隸的心理,而給他們一個自由的心靈,使他們明白法律不是壞事,因天主的法律就是基於愛。
在「瑪納」的故事中,先祖在安息日不用工作,而獲得天主賜給雙倍的食物。本意是用來平衡當他們在埃及時,法朗命令他們做出雙陪的磚頭,而不供給材料。
在神父詳述了「瑪納」這事之後,我們可以更了解「五旬節」的意義。我們不要害怕因為留下田邊的小麥給有需要的人,而令自己陷於困境。我們應該自由地與別人分享,不需害怕,給他人自尊,因為天主一定會照顧我們。我們要擺脫心靈上的奴隸思想,解放自己,因為天主一定自有安排。
聖神故意在「五旬節」降臨的意義是要提醒我們,雖然耶穌的聖死已釋放了我們,但我們在思想上仍然是罪惡的奴隸。我們對於《十誡》及教會的法律,通常都是有負面的感覺。我們需要解放自己,因為耶穌的恩寵已釋放了我們,並且賜給了我們永生的禮物。不過我們心理上仍然是在黑暗中,所以聖神降臨是要打開我們的心,讓我們明白天主的法律原是愛的表現。
最後神父叮囑我們騰出時間把《出谷記》第5章及第16章 重讀一篇,反省聖神降臨的真正意義。祈求聖神解開我們心靈上的束縛,帶領我們接受新的「出谷」,做一個有自尊及自由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