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撒讀經反省 2024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馬爾谷福音》 4:35-41

一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海到對岸去吧!」他們遂離開群眾,就照耶穌在船上的原狀,帶他走了;與他一起的還有別的小船。忽然,狂風大作,波浪打進船內,以致小船已滿了水。耶穌卻在船尾依枕而睡。門徒叫醒他,給他說:「師傅!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耶穌醒來,叱責了風,並向海說:「不要作聲,平定了吧!」風就停止了,遂大為平靜。耶穌對門徒說:「為什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他們非常驚懼。彼此說:「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

默想

耶穌的門徒都是有經驗的漁夫,相信在他們捕魚過活的日子裏也經歷了不少大風浪。但當他們面對狂風雷暴,生命受到威脅時,仍會驚惶失措。相反地,身為一個木匠,較少遇上風浪考驗的耶穌卻安然地在船尾依枕而睡。

耶穌是天主,可駕馭大自然,風暴雖猛烈,亦不會難倒祂,祂當然不會懼怕。但是耶穌也是人,相信也有人性軟弱的時候。為什麼危難當前,祂仍然那樣鎮定、那様平安呢?我想耶穌和門徒最大的分別,就是祂對天父的絕對信賴。

耶稣在風暴中仍能安睡,也許是祂知道門徒是「見慣風浪」的漁夫,深信只要他們信賴祂,不害怕,自會化險為夷。可是門徒似乎還未真正認識耶穌是誰,更忘記了祂正與他們同在一條船上;就算醒察到祂與他們同在,也只懂申訴埋怨。難怪耶穌在平息風浪之後也不禁責問門徒為何這樣膽怯及缺乏信徳。

「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希 11:1-2)人生在世總會遇上各種不同的經歷。當我們遭遇到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我們會如何應對呢?我們會否像門徒一樣驚惶憂慮,不知所措,甚或埋怨天主離棄了我們,任由我們喪亡挫敗?我們能否像耶穌一樣,對天父的大愛及忠信完全信賴,並能以平和的心勇敢地面對考驗呢?

我深信在我的一生歲月裏,無論遭遇是喜是悲,處境是順是逆,主耶穌都與我同在。但我這罪人始終是軟弱的、善忘的。我常會接受魔鬼的唆擺及試探而遺忘甚至背棄了主。在此,我祈求仁慈全能的主耶穌免我陷於魔鬼的誘惑,並提升我的信徳,使我得以對主完全信賴、服從及交托。亞孟。

 朱頌恩  2024.06.22

四旬期第二主日

《創世紀》22:1-2,9,10-13,15-18

那時候,天主試探亞巴郎,說:「亞巴郎!」亞巴郎回答說:「我在這裡。」天主說:「帶你心愛的獨生子依撒格,到摩黎雅地方去,在我要指給你的一座山上,將他獻為全燔祭。」當他們到了天主指給亞巴郎的地方,亞巴郎便在那裡,築起一座祭壇,擺好木柴,將兒子依撒格捆好,放在祭壇的木柴上。亞巴郎正伸手舉刀,要宰獻自己的兒子時,上主的使者從天上,對亞巴郎大聲說:「亞巴郎!亞巴郎!」亞巴郎回答說:「我在這裡。」使者說:「不可在這孩子身上下手,不要傷害他!我現在知道你實在敬畏天主,因為你為了我,竟然連自己的獨生子,也不顧惜。」亞巴郎舉目一望,見有一隻公綿羊,兩角纏在灌木中,於是前去取了那隻公綿羊,代替自己的兒子,獻為全燔祭。上主的使者由天上,又呼喚亞巴郎說:「我指著自己起誓──上主的斷語──因為你做了這事,沒有顧惜你的獨生子,我必多多降福你,使你的後裔繁多,如同天上的星辰,如同海邊的沙粒。你的後裔,必佔領他們仇敵的城門;地上萬民,都要因你的後裔,而蒙受祝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羅馬書》8:31-34

如果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天主既然沒有憐惜自己的兒子,反而為我們眾人,把他交出來,豈不也把一切,與他一同賜給我們嗎?誰能控告天主所揀選的人呢?是使人成義的天主嗎?誰能定他們的罪?是那已死,或更好說已復活,現今在天主右邊,代我們轉求的基督耶穌嗎?

《馬爾谷福音》9:2-10

那時候,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耶穌的衣服發光,那樣潔白,世上沒有一個漂布的,能漂得那樣白。厄里亞和梅瑟,也顯現給他們,正在同耶穌談論。伯多祿於是開口對耶穌說:「師父,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伯多祿原來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他們都嚇呆了。當時,有一團雲彩,遮蔽了他們,從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他們忽然向四周一看,見不到任何人,只有耶穌同他們在一起。他們從山上下來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非等人子從死者中復活後,不要將他們所見的,告訴任何人。他們遵守了這話,卻彼此討論:從死者中復活是什麼意思。

默想信德首先是要願意付出代價

我們通常很輕易地宣稱我們信靠天主,但我們有多少會思考這個「信」字背後所需要的付出?

在今天的讀經一我們看到聖祖亞巴郎的祭獻;可以想像亞巴郎當時的心情真的好像答唱詠中的「雖然說我已痛苦萬分,但是我仍然抱有信心」(詠116:10);亞巴郎的信心就是如他所說的「天主自會照料」(創22:8)。亞巴郎聽從天主的話語,願意信靠天主旨意的是亞巴郎,而願意捨己「為人」的卻是天主。試看我們聖教會中的神父、修女們,願意以付出獨自一生來服務天主的子民,他們的父母不也是像亞巴郎一樣聽從天主的旨意,把心愛的子女奉獻給天主嗎?

然而,正如讀經二所說,天主沒有憐惜自己的兒子,反而為我們衆人,把主耶穌交付出來作為人類罪惡死亡的贖罪價。天主這樣大的恩典,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深的悔改作為回應嗎?

悔改就是「聽從」天父愛子主耶穌基督的開始。今天的福音中「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谷 9:7) , 聽從就是信德最直接的回應。然而,福音中厄里亞和梅瑟同耶穌談論的是耶穌的去世,這表明首先是天主願意付出自己獨生子耶穌基督,而耶穌基督也願意聽從天父的旨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作為世罪的贖價。在我們信仰路程中,讓我們都願意付出與我們悔改相稱的果實行動。

主的驢駒 2024-02-22